热议榜 第6页

近期10大券商发布了一周策略,历史复盘显示,外资过去33次周流入超200亿元的事件中,有20次A股在后续3个月上涨,沪深300平均涨幅8.8%;2000年以来春节后一个月A股上涨概率74%,平均涨幅2.5%:当前上述两类事件叠加,节后市场上涨概率较大。 今年春节,你是持股还是持币呢? https://cj.sina.com.cn/article/norm_detail?url=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quanshang/2023-01-16/doc-imyahzma9113145.shtml 来源:券商中国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迅速增加,“新冠确诊险”理赔也成为舆论场上的热门议题。 近日,一位网友“落魄的三叔”的理赔经历引发关注。他发帖称自己在感染后与投保“新冠保险”的保险公司“进行了既不亲切也不友好的交流”。保险公司以各种手段制造障碍,玩弄文字游戏与强硬话术,拒绝依照合同规定理赔,诸如“你是新冠病毒感染,不是新冠肺炎”“你是发烧头痛的无症状感染者,而非确诊病例”。 “落魄的三叔”的遭遇并非孤例,而是近期集中上演的热点新闻。有网友总结说,保险公司在理赔环节给客户制造障碍,以诉讼程序拖延乃至拒赔,挣到一笔笔“easy money”,这本就是中外保险业的惯用伎俩,所谓“即便你胜诉,也只不过依据合同赔付而已,然而你也赔了时间精力”。只不过,在这个冬季,这些伎俩无疑是对感染新冠的投保人的二次伤害。 新冠大流行三年期间,各大保险公司推出了相应险种,向客户推销可以分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保险产品,诸如“隔离险”“感染险”“确诊险”这样的产品一时间络绎于道。 以今天的“后见之明”而言,有些保险产品显然大大低估了奥密克戎病毒快速扩散、防疫政策重大调整的双重风险,风险评估与精算显然出了问题,如果照保险合同诚实理赔就会面临险种的亏损。为了减少与避免亏损,只能以各种手段推辞诿过、“花式拒赔”,尽量减少瞬间飙升的赔付压力,避免“赔穿”的窘境上演。 当然,打着“保费低廉”“确诊即赔”的多款“新冠险”产品最近不得不纷纷下架、新冠保险的险种也向重症与危重症倾斜,这是保险公司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正常商业决策,本身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但是,保险公司对先前已经投保的客户却如此软磨硬泡、意图以“盘外招”的手段赚取“easy money”,则是对契约精神与市场信用的严重伤害。网友总结的“无症状不赔、只有抗原结果不赔、没拍CT不赔”现象,如果扣除合同明确规定的情况,几可算是保险公司的“杀鸡取卵”行为了。 往深里说,保险公司在市场调研未尽周密、对新冠病毒带来的风险把握不周的情况下就贸然推出噱头十足的“创新型”产品,事后又以种种手段拖延乃至拒绝赔付尚在承保期限内的产品,结果无异于将保险合同未及覆盖也无力覆盖的意外风险交由客户承担。 部分保险公司的信誉,可谓是“生于话术,死于话术”。这些打着“低保费”“确诊即赔”乃至“感染即赔”旗号的保险产品,不少在合同中并未写明理赔需要哪些材料,“确诊”与“感染”的定义也颇多暧昧模糊之处,无疑也是对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与承保质量的否定。 新冠保险缘何“理赔难”?除了前文所述的短期原因,国内保险业的一些沉疴也难辞其咎。经历数十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市场,但在市场准入、企业信誉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长期以来,国内保险业仍然存在相当程度的准入垄断,市场开放的程度仍有不足,已经完成跑马圈地的保险公司无需过多担心开放竞争,也就不必“刻意”讨好消费者、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承保能力、维护金融信用。 牌照垄断性质与竞争缺乏造成的赔付率偏低,其实也是“新冠保险赔付难”之前就一直存在的问题。以《中国银行保险报》统计的“2022年上半年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报告(新冠保险赔付风波之前)来看,“122家险企赔付率平均数为50.89%,中位数为37.77%,其中41家险企超过50%”。 早在2021年10月14日银保监会印发的《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就指出,要“借鉴发达保险市场意外险监管经验,设定最低赔付率要求”,解决赔付率低的问题。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靠开放准入、加大竞争,让消费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新冠确诊险”遭遇花式理赔难:保险公司错估形势就能卸责吗?

C罗出席利雅得胜利亮相发布会,接受采访时谈到了沙特联赛。 C罗:我真的不担心人们怎么说。 我真的非常高兴来到这里。沙特阿拉伯不是我职业生涯的终点。很多人这样说,但是他们对足球一点都不懂,我知道这是个有竞争力的联赛。 C罗:我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沙特不是我职业生涯的终点

比如姜文、昆汀、科恩兄弟等等。

辞旧迎新,SideStory「登临意」限时活动即将开启 广漠千里,春风不度。 你因何留在玉门?又因何离开这里? 戍守北地数百年的移动城市正驶离这片黄沙,而它归航的路途上,浓云如聚,狂风乍起。 传烽燧,击征鼓——既为纪念过去一年所经受的大小劫难,也为回应此刻的气概胸襟。 更为警示这片土地将至的变局。 玉门城高,我辈共登临。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以地名命名。有些地名标记了事物的产地、特征等,但也有些出现在名字里的地名仅仅是一个符号,和事物无关。例如美式中餐名菜湖南牛肉,和湖南就没啥关系。 你知道哪些事物的名称和地名没什么关系呢? 请各位网友各抒己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1月17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现场文字实录: 日本共同社记者:对2023年经济目标、经济前景的展望是怎样的?中国结束了清零政策,开放了经济,开始复工复产,这方面的效果如何? 康义:谢谢你的提问。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陷入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源要素条件也可以支撑。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2023年中国经济目标是会整体好转的。我们分析2023年的情况,有这样一些优势条件: 第一,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中国是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产业配套最好的国家之一,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链韧性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面对国际供给体系波动,我们强化了粮食、能源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明显。我国有14多亿人口,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在持续推进,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这是推动经济复苏好转的强大引擎。 第三,新动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效推动新产业快速成长,这些都将为经济运行注入新动能。 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五,宏观调控经验丰富。特别是当前物价总体处在稳定的、可控的状态,为我们多方面储备使用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留有比较好的空间。 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整体好转。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状态,我相信记者朋友们都感受到了,像北京,现在出行交通拥堵已经出现,国内航班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八成以上。生活秩序恢复,都将给2023年的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谢谢。

最新进展 1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中国军方昨日再次在台岛周边展开演练,该演练是否是在向美国传递某些信号? 图源:外交部 汪文斌表示,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已经就此作出了相关的表态,有关的演练旨在检验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坚决反击外部势力、“台独”分裂势力勾连挑衅行径。 解放军台岛周边演练旨在向美国传递信号?外交部回应_北京日报APP新闻解放军台岛周边演练旨在向美国传递信号?外交部回应 “解放军对台打击军演 57架次共机‘三面围台’ 我战机与地面飞弹紧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1月8日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练第二天,台湾中时新闻网以此为题渲染“气氛异常紧张”。 台防务部门9日的说法宣称,自8日上午6时至9日上午6时止,“侦获”解放军军机57架次(其中28架次逾越“台海中线”)、军舰4艘次,持续在台湾海峡周边活动。 8日夜,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练,重点演练对陆打击、对海突击等内容,旨在检验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坚决反击外部势力、“台独”分裂势力勾连挑衅行径。 中时新闻网9日称,解放军军机“扰台”范围明显扩大且集中在8日夜间,台空军战机整夜不断紧急升空,地面导弹部队更是进入高度警戒。台军还声称,运用任务机、舰艇及岸基导弹系统“严密监控”与“应处”。 中时新闻网还称,台各空军基地8日晚气氛异常紧张,从北到南甚至东部,各基地战机接连紧急起飞,架次比平常多,状况如去年大陆军演一般,不少住在基地周边的民众都感觉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氛,直到解放军东部战区发文,才知道原因是大陆进行演练。台媒渲染:57架次解放军军机进入台岛周边,“异常紧张”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练,重点演练对陆打击、对海突击等内容,旨在检验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坚决反击外部势力、“台独”分裂势力勾连挑衅行径。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


“乌克兰经济被彻底摧毁,全仰仗西方支持。”乌克兰媒体承认,乌经济因战争濒临崩溃,2023年将主要依靠外国援助。乌驻英国大使普里斯泰科7日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乌军损失巨大且不可想象。由于人口大幅流失和经济下降,俄专家预测,乌克兰将成为贫困国家。 需要7000亿美元修复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8日报道称,俄乌冲突令乌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根据乌经济部估计,2022年乌GDP下降了30.4%,创下该国历史上最大降幅。据俄塔社此前报道,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财政、税收和海关政策委员会主席格特曼采夫称,截至2022年11月30日,乌政府债务规模达1074.6亿美元。他表示,债务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为预算赤字融资的外部借款,其中大部分来自欧盟长期优惠贷款。格特曼采夫指出,总体而言,2022年前11个月,乌政府债务规模占GDP预计水平的83.1%。而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前的2021年年底,该比例仅为GDP的48.9%。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和前国防部长盖茨7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指出,乌克兰经济“已经被彻底摧毁”,该国的军事力量直接依赖于西方的技术和武器供应。文章称,目前,乌经济正在衰退,基础设施正在崩溃,大部分矿产资源也在流失,大量工业潜力和农业用地处在俄罗斯控制之下。乌军事潜力和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西方的供应。 俄罗斯“军事观察”网站认为,尽管乌官方公布的2022年经济数据显示其GDP降幅巨大,但乌仍可能“有意缩减了真实数据”。若俄针对乌基础设施打击持续下去,乌经济将进一步萎缩。西方对乌援助只能起到临时效果,也远低于乌经济重建所需支持。 乌克兰总理杰尼斯·什梅加尔日前表示,修复俄乌冲突造成的损失将需要超过7000亿美元,是去年6月估值的两倍。 2022年彻底改变乌克兰 “2022年彻底改变了乌克兰人和整个国家的生活。”乌克兰国家通讯社8日报道称,俄乌战争迫使许多乌公民离开家园和工作岗位。据联合国估计,仅在欧洲国家的乌难民数量就有近800万人。 乌经济萎缩令民众生活雪上加霜。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俄乌战争开始以来,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增加10倍多,占该国总人口的25%以上。乌政府预测,该国今年通货膨胀率或达28%。 乌人口数量也减少到百年前的水平。俄罗斯《观点报》称,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人口学家利巴诺娃表示,目前乌官方称该国有3400万至3500万人,但该数字令人存疑。乌社会学家米斯利维茨表示,乌人口死亡率正在上升,死亡原因不仅包括军事损失,还有因医疗质量下降造成的死亡。此外,乌各地均有大量公民离境。有俄经济学家认为,若人口外迁趋势持续,乌劳动力市场情况将十分糟糕。乌社会也将因为民众赚不到钱而出现更多问题。 “西方世界的盾牌”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称,乌经济没能跌入初期预测的最悲观境况,得益于西方盟友及合作伙伴的空前支持。乌财政部估计,2022年外国经济援助总额达275亿美元。俄国防部长绍伊古此前曾批评西方对乌援助,称俄乌冲突以来,美欧对乌军援总额达近1000亿美元。 乌通社称,虽然该国2023年仍将面临一些挑战,但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继续提供帮助,欧盟已经批准在2023年向乌拨款180亿欧元。美国国防部近日也宣布,将向乌提供一项超过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套餐”,总金额迄今最大。据统计,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乌军事援助累计超242亿美元。 据俄新社报道,乌政治战略学家佐洛塔列夫认为,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乌克兰在各个方面严重依赖西方。俄塔社8日报道称,乌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当天表示,外国政客多次将基辅称为“地缘政治危机背景下西方世界的盾牌”。他说,乌正在执行北约任务,但流血的不是北约,而是乌克兰。此外,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议员普什科夫7日表示,如果美国确信对乌军事援助没有前途,未来可能会大幅削减开支。(来源:环球网)

近日网传扬州市有关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纪检监察机关联合相关部门已成立专项核查组,正在全面深入开展核查,一定秉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的原则认真处置,核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扬州通报网传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已成立专项核查组
各大视频APP“套娃”式收费总结,手机电视不兼容、不支持投屏、超前点播,为了看电视,你走过哪些套路?(图源:金十数据)


1月9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收复6.8关口。截至午间12时,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7915,当天已升幅673点,年内涨幅达2.3%;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7960,当天升幅328点,年初至今涨幅达1.81%。 此前,据中国货币网1月5日数据,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926,调升205个基点。

晒6本结婚证4本离婚证,自嘲:浪费纸】1月7日,辽宁阜新。一女子晒出6本结婚证引起网友围观。视频中,女子将所有的结婚证摆出来一共有6本,离婚证有4本。但是这些都是和同一个人,自始至终老公没变。据了解,两人第一次领证为2016年11月26日,第一次离婚为2017年5月25日。第一次复婚为2018年1月22日,同年5月21日两人又离婚。2021年4月23日,两人再次复婚。她表示,俩人过的不舒服就离,开心了就复婚。她还自嘲:网友不要向他俩学习,纯属浪费纸张。 (来源:星视频)

“全薪病假”成为过去 新冠病毒感染成为“乙类乙管”,此前“乙类甲管”期间的“全薪病假”还会存在吗?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要求阳性员工上班?劳动者能否以单位“有阳”为由拒绝到岗提供劳动? 此前员工“阳了”请假依然可以获得正常工资,是由于当时对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甲管”。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人员,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回归‘乙类乙管’,也就意味着之前的举措将不再适用。劳动者感染新冠的病假、与防疫相关的工资薪酬问题等则需要按照《劳动法》以及企业内部的相关规定处理。”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上海柏芮思律师事务所职业律师王之焰表示,“劳动者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可以向用人单位请假,根据《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职工患病或因非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工资标准,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当然,如果劳动者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也是可以申请居家办公的,在和用人单位协商同意后,根据最高法《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之规定,劳动者居家办公按照正常工作工资发放。”王之焰补充道。 “用人单位可以评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状态,在不影响履职并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劳动者到岗提供劳动或由双方协商处理”,柏文喜分析称。“这些政策的调整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保证劳动者的到岗与履职状态,保证工作效率,但是却面临如何防范员工之间疫情传播和扩散传染的问题,也有可能由此会引发相关法律、经济责任后果的困难和挑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感染者请假属于病假,建议去医院开病假单为宜,直接以阳性不去上班,倘若公司没有批准,则可以视为旷工。”王之焰表示。“乙类乙管”正式实施,医保报销、公共出行、员工请假有这些变化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