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姜文、昆汀、科恩兄弟等等。
取消
多少算【巨大】呢?
基本上,我认识的导演,看片量都肯定超3000部了吧。但我也知道有影迷阅片量超8000部的(虽然我很怀疑他们是快进着看完的,哈哈哈)
——想想还是多说两句吧——
解释一下这个【3000部】是怎么得来的。一般专业导演都要经过一个学习和训练阶段,同时导演一般来说也都会是影迷。基本上专业导演最少要经过10年的学习和训练期才能当上职业导演,那么10年时间里按照每天看1部电影来算,10年下来最少也有3000部了。(如果将反复观看的电影每次都折算为1部的话,这个量肯定更大。)
实际上我觉得3000部对大多数国内资深影迷来说都是小意思,因为从2000年前后中国经历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数字化盗版时代,从VHS到VCD再到DVD,现在是蓝光和高清下载,看电影的渠道已经不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你有多少时间和多少毅力了。
作为影迷,我估计我看了不下5000部电影,但实在是懒得做记录了。我现在手里各种载体都算上还有2000多部电影,全都看过,其中500多部看过多次。
别说那些大导演,就是成龙作为一个演员,在70、80年代的阅片量都远超许多同行,他说他看电影从不挑类型,经典文艺片到默片喜剧,再到星球大战这类科幻大片,他全都看。他的电影从老牌功夫片中脱颖而出不是偶然,确实凭借天赋从庞大阅片量中领悟了新的东西。实际上如果评价中国最具影响力导演,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推动者,成龙是应该榜上有名才对。
可惜,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成龙只是一位演员,成龙自己也如此定位,因为他不像别的导演有足够文学功底,能将自己的经验完全理论化。
看电影应该是导演的必修课之一。
别说导演了,就算是普通热爱电影的影迷,在豆瓣都看过不少3000+、5000+阅片量的,更高数量的也听过。加上很多好电影会重复刷,实际观看电影的次数还会更高。
木心先生有句话:敏于受影响,烈于展性格,风格之诞生。
一般一位导演都会受到某几位导演的影响,没有人的风格是凭空产生,肯定是大量电影浸染下综合影响的结果,会有一个电影启蒙。
比如李安,开始他进入艺专学习的是舞台戏剧,后面才慢慢接触到电影。
他在艺专的生活悠然自在,什么都想尝试,直到找到自己。李安第一次有触电感的电影,是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毕业生》;而第一部艺术片伯格曼的《处女泉》给他带来的宁静与震撼,更是直接打开了他的世界,看完后李安久久不能动弹。
他说这部电影让他的整个生命都发生了改变。
李安说,色戒是他有生以来拍得最痛苦的一部,至今不敢重看。当时,他甚至在崩溃中远赴法罗岛,求见英格玛·伯格曼,见面大哭。这个瑞典老人,从《野草莓》到《第七封印》,他拍了一辈子关于生、死和怀疑的电影,到了88岁的时候,他自然懂得李安在哭什么。
所以,阅片量很多时候能打开导演的世界,让一位学习电影的学生自此走上导演之路。
一年后伯格曼去世
好的导演肯定能给人积极影响。
单说日本导演吧,我们熟悉的四皇有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成濑已喜男。之后的今村昌平、大岛渚、北野武、市井昆、山田洋次;动画界的宫崎骏、今敏、高畑勋;现在的是枝裕和、河濑直美、泷田洋二郎、中岛哲也、岩井俊二……
我经常能在一些导演身上看到某位导演的影子。
给大家拉一个电影的豆列片单:
IMDB TOP 250 UPDATE 20150508IMDb Top 1000中文电影250强总榜(1905——2012)豆瓣电影TOP250同时入选IMDB250和豆瓣电影250的电影★豆瓣高分电影榜★ (上)9.7-8.6分电影学院本科生必看100部北京电影学院硕士要看的100部电影百位导演百佳片类型片私人十佳致天才179部经典港片上百部BBC经典纪录片在线30部一人分饰两角的电影意外结局+高智商私人五星,有的看过第二遍,还要看第三四遍2000后《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年度十佳超动人爱情故事
【意外结局】推一些科幻、闷片、悬疑、动作、重口片《视与听》历次影史十佳评选片单Hollywood.com 评选最伟大50部电影西部片五十强
法国《电影手册》影史百大经典:
《电影手册》世上最美的100部电影
日本《电影旬报》评选的20世纪百大外国电影:
日本《电影旬报》的百部最佳外国电影
韩国电影
韩片一百部@你可以选择不错过
英国电影学院 – 百大英国片:
The BFI 100 (favourite British films)
美国电影学院 – 百大美国片:
美国电影学院(AFI)百年百大经典电影
德国电影界集体评选的百大德国电影:
最伟大的一百部德国电影
法国《电影手册》40部战后最佳法国电影:
《電影手冊》20周年選出40部戰後最佳法國電影
《意大利电影之旅》中提到的经典意大利老电影:
My Voyage to Italy
徐克:
徐克的top 10
今敏:
今敏《造梦机器》剧组100部电影推荐
黑泽明:
黒澤明が選んだ映画100本
爱情片
美国电影学院 AFI 百年百大爱情电影超动人爱情故事
黑帮片
十大美国黑帮片斯科塞斯力荐15部经典黑帮片法国黑帮片香港黑帮片
喜剧片
美国百部最佳喜剧片
恐怖片
《Time Out》史上百佳恐怖片
歌舞片
All The BEST or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Musicals.
30-40年代好莱坞黄金年代歌舞片精选版
科幻片
颠覆影史的十大科幻电影[Total Film] The 50 Greatest Sci-Fi Movies Ever[Total Sci-Fi Online] The 100 Greatest Sci-Fi MoviesIMDb科幻类电影Top2502^7+2^0部科幻电影
黑色电影
十大最负盛名的黑色电影
The top-ten most cited noir films
詹姆斯·纳雷摩尔的《黑色电影》中提到的片子
黑色电影 Film Noir
网友综合各类评选总结整理的黑色电影200强:
Film-Noir 200
导演的基本功就是:拉片,俗称看电影。导演拉片和一般人看电影最大的不同,是看的更认真、带着问题看、经常反复看。除此之外,拉片跟看电影其实是一回事。
举三个天神级导演的例子:马丁·斯科塞斯,让·吕克·戈达尔,昆汀·塔伦蒂诺。这三个人分别代表名导演出身的三个类型。老马丁是典型的学院派,至今还在教书;戈达尔是非科班出身的知识分子;昆汀就是个高中辍学的小混混。他们都有拿的出手的作品,威望都很高,你知道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吗?拉片。
老马丁号称地球上看电影数量最多的人,他的拉片数可能超过了3万部,这意味着在他的一生中平均一天要看一部电影(反复看的不算)。戈达尔在拍摄第一部电影之前,在巴黎的咖啡馆里面废寝忘食的看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昆汀在录像带租赁店工作的时候,就看过至少7000部电影,人称录像带小子。他们能成为一代大师,靠的都是非常丰厚的看片量,而且是什么片都看。
导演是一个技术职业,更是一个综合性职业。电影什么地方不好都是导演的错,什么地方没达到预期都是导演的问题(经费不足除外,那是制片人的问题)。
优秀的导演必须是一部活的电影百科全书,他的头脑里不储存5000部以上的各类电影,是当不成这个百科全书的。尤其是在你的演职员看片量普遍较少的情况下,你更是要充当这个主心骨,用你强大的阅历来指引他们前进。
对于新导演来说,要想出头,必须出奇出新。就算你的第一部电影是只有30万元预算、剧情简单、美术布景简陋、由非专业人士出演的电影(我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小武》),你也要抓住一切机会,给观众和影评人看一些“新的东西”。
问题在于,什么是“新的东西”呢?如果你没有看过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经典电影和近年来的大部分热门电影,你怎么知道哪些东西是别人已经用过的甚至用烂的?很多新导演以为自己是先锋派、实验派,其实连一个资深影迷都可以完爆他,因为他想表达的东西可能早在50年前就烂大街了。这就是看片量太少的祸患。
以前跟一个好莱坞的老师学习
他特意提了阅片量这事
“做导演的一定要多看电影,不要像某些国内导演一样无知,动不动就我发明了这,发明了那,那都是人家几十年前玩剩下的都不知道!”
对于film maker来说,阅片量确实是基础
就像我们学语文一样,你不掌握几千个汉字,几百个成语,几十种句式,几种文风,没看过几百篇文章,别说出口成章,连作文都写不来
又或者,像你玩游戏的时候开地图一样
你不一定要跑遍每一个角落,但是你一定要大致跑一圈整个地图
看过了,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天地之间又有多广
看过了,才知道目标在哪里,自己想去的是哪里,甚至去发现什么是“自己”
我一直觉得电影也好,其他艺术也罢,它们是不会改变一个人的
是我们和那些作品互相吸引,互相共鸣,而非单方面收到了作品的影响
你喜欢听的歌,多半是你当时情绪的映射
而你喜欢的电影,多半是你性格的映射
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看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
做导演需要巨大的阅片量是对的
但是逻辑是反的
不是因为当了导演才需要很大的阅片量
而是有了一定的阅片量才会想当导演
热爱了,自然会去看,就像饿了,就会去吃饭
那些看过的那些电影,是我们的热情
热情是想象力的燃料,迸发出创造力
希望在那绚烂的电影世界里
能留下自己的一笔,哪怕留下一部《到此一游》
互联网赚钱创业项目资讯站,网络各类你想要知道的内部信息,欢迎分享和投稿。
多少算【巨大】呢?
基本上,我认识的导演,看片量都肯定超3000部了吧。但我也知道有影迷阅片量超8000部的(虽然我很怀疑他们是快进着看完的,哈哈哈)
——想想还是多说两句吧——
解释一下这个【3000部】是怎么得来的。一般专业导演都要经过一个学习和训练阶段,同时导演一般来说也都会是影迷。基本上专业导演最少要经过10年的学习和训练期才能当上职业导演,那么10年时间里按照每天看1部电影来算,10年下来最少也有3000部了。(如果将反复观看的电影每次都折算为1部的话,这个量肯定更大。)
实际上我觉得3000部对大多数国内资深影迷来说都是小意思,因为从2000年前后中国经历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数字化盗版时代,从VHS到VCD再到DVD,现在是蓝光和高清下载,看电影的渠道已经不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你有多少时间和多少毅力了。
作为影迷,我估计我看了不下5000部电影,但实在是懒得做记录了。我现在手里各种载体都算上还有2000多部电影,全都看过,其中500多部看过多次。
别说那些大导演,就是成龙作为一个演员,在70、80年代的阅片量都远超许多同行,他说他看电影从不挑类型,经典文艺片到默片喜剧,再到星球大战这类科幻大片,他全都看。他的电影从老牌功夫片中脱颖而出不是偶然,确实凭借天赋从庞大阅片量中领悟了新的东西。实际上如果评价中国最具影响力导演,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推动者,成龙是应该榜上有名才对。
可惜,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成龙只是一位演员,成龙自己也如此定位,因为他不像别的导演有足够文学功底,能将自己的经验完全理论化。
看电影应该是导演的必修课之一。
别说导演了,就算是普通热爱电影的影迷,在豆瓣都看过不少3000+、5000+阅片量的,更高数量的也听过。加上很多好电影会重复刷,实际观看电影的次数还会更高。
木心先生有句话:敏于受影响,烈于展性格,风格之诞生。
一般一位导演都会受到某几位导演的影响,没有人的风格是凭空产生,肯定是大量电影浸染下综合影响的结果,会有一个电影启蒙。
比如李安,开始他进入艺专学习的是舞台戏剧,后面才慢慢接触到电影。
他在艺专的生活悠然自在,什么都想尝试,直到找到自己。李安第一次有触电感的电影,是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毕业生》;而第一部艺术片伯格曼的《处女泉》给他带来的宁静与震撼,更是直接打开了他的世界,看完后李安久久不能动弹。
他说这部电影让他的整个生命都发生了改变。
李安说,色戒是他有生以来拍得最痛苦的一部,至今不敢重看。当时,他甚至在崩溃中远赴法罗岛,求见英格玛·伯格曼,见面大哭。这个瑞典老人,从《野草莓》到《第七封印》,他拍了一辈子关于生、死和怀疑的电影,到了88岁的时候,他自然懂得李安在哭什么。
所以,阅片量很多时候能打开导演的世界,让一位学习电影的学生自此走上导演之路。
好的导演肯定能给人积极影响。
单说日本导演吧,我们熟悉的四皇有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成濑已喜男。之后的今村昌平、大岛渚、北野武、市井昆、山田洋次;动画界的宫崎骏、今敏、高畑勋;现在的是枝裕和、河濑直美、泷田洋二郎、中岛哲也、岩井俊二……
我经常能在一些导演身上看到某位导演的影子。
给大家拉一个电影的豆列片单:
IMDB TOP 250 UPDATE 20150508IMDb Top 1000
中文电影250强总榜(1905——2012)
豆瓣电影TOP250
同时入选IMDB250和豆瓣电影250的电影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上)9.7-8.6分
电影学院本科生必看100部
北京电影学院硕士要看的100部电影
百位导演百佳片
类型片私人十佳
致天才
179部经典港片
上百部BBC经典纪录片在线
30部一人分饰两角的电影
意外结局+高智商
私人五星,有的看过第二遍,还要看第三四遍
2000后《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年度十佳
超动人爱情故事
【意外结局】
推一些科幻、闷片、悬疑、动作、重口片
《视与听》历次影史十佳评选片单
Hollywood.com 评选最伟大50部电影
西部片五十强
法国《电影手册》影史百大经典:
《电影手册》世上最美的100部电影
日本《电影旬报》评选的20世纪百大外国电影:
日本《电影旬报》的百部最佳外国电影
韩国电影
韩片一百部@你可以选择不错过
英国电影学院 – 百大英国片:
The BFI 100 (favourite British films)
美国电影学院 – 百大美国片:
美国电影学院(AFI)百年百大经典电影
德国电影界集体评选的百大德国电影:
最伟大的一百部德国电影
法国《电影手册》40部战后最佳法国电影:
《電影手冊》20周年選出40部戰後最佳法國電影
《意大利电影之旅》中提到的经典意大利老电影:
My Voyage to Italy
徐克:
徐克的top 10
今敏:
今敏《造梦机器》剧组100部电影推荐
黑泽明:
黒澤明が選んだ映画100本
爱情片
美国电影学院 AFI 百年百大爱情电影超动人爱情故事
黑帮片
十大美国黑帮片斯科塞斯力荐15部经典黑帮片
法国黑帮片
香港黑帮片
喜剧片
美国百部最佳喜剧片
恐怖片
《Time Out》史上百佳恐怖片
歌舞片
All The BEST or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Musicals.
30-40年代好莱坞黄金年代歌舞片精选版
科幻片
颠覆影史的十大科幻电影[Total Film] The 50 Greatest Sci-Fi Movies Ever
[Total Sci-Fi Online] The 100 Greatest Sci-Fi Movies
IMDb科幻类电影Top250
2^7+2^0部科幻电影
黑色电影
十大最负盛名的黑色电影
The top-ten most cited noir films
詹姆斯·纳雷摩尔的《黑色电影》中提到的片子
黑色电影 Film Noir
网友综合各类评选总结整理的黑色电影200强:
Film-Noir 200
导演的基本功就是:拉片,俗称看电影。导演拉片和一般人看电影最大的不同,是看的更认真、带着问题看、经常反复看。除此之外,拉片跟看电影其实是一回事。
举三个天神级导演的例子:马丁·斯科塞斯,让·吕克·戈达尔,昆汀·塔伦蒂诺。这三个人分别代表名导演出身的三个类型。老马丁是典型的学院派,至今还在教书;戈达尔是非科班出身的知识分子;昆汀就是个高中辍学的小混混。他们都有拿的出手的作品,威望都很高,你知道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吗?拉片。
老马丁号称地球上看电影数量最多的人,他的拉片数可能超过了3万部,这意味着在他的一生中平均一天要看一部电影(反复看的不算)。戈达尔在拍摄第一部电影之前,在巴黎的咖啡馆里面废寝忘食的看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昆汀在录像带租赁店工作的时候,就看过至少7000部电影,人称录像带小子。他们能成为一代大师,靠的都是非常丰厚的看片量,而且是什么片都看。
导演是一个技术职业,更是一个综合性职业。电影什么地方不好都是导演的错,什么地方没达到预期都是导演的问题(经费不足除外,那是制片人的问题)。
优秀的导演必须是一部活的电影百科全书,他的头脑里不储存5000部以上的各类电影,是当不成这个百科全书的。尤其是在你的演职员看片量普遍较少的情况下,你更是要充当这个主心骨,用你强大的阅历来指引他们前进。
对于新导演来说,要想出头,必须出奇出新。就算你的第一部电影是只有30万元预算、剧情简单、美术布景简陋、由非专业人士出演的电影(我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小武》),你也要抓住一切机会,给观众和影评人看一些“新的东西”。
问题在于,什么是“新的东西”呢?如果你没有看过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经典电影和近年来的大部分热门电影,你怎么知道哪些东西是别人已经用过的甚至用烂的?很多新导演以为自己是先锋派、实验派,其实连一个资深影迷都可以完爆他,因为他想表达的东西可能早在50年前就烂大街了。这就是看片量太少的祸患。
以前跟一个好莱坞的老师学习
他特意提了阅片量这事
“做导演的一定要多看电影,不要像某些国内导演一样无知,动不动就我发明了这,发明了那,那都是人家几十年前玩剩下的都不知道!”
对于film maker来说,阅片量确实是基础
就像我们学语文一样,你不掌握几千个汉字,几百个成语,几十种句式,几种文风,没看过几百篇文章,别说出口成章,连作文都写不来
又或者,像你玩游戏的时候开地图一样
你不一定要跑遍每一个角落,但是你一定要大致跑一圈整个地图
看过了,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天地之间又有多广
看过了,才知道目标在哪里,自己想去的是哪里,甚至去发现什么是“自己”
我一直觉得电影也好,其他艺术也罢,它们是不会改变一个人的
是我们和那些作品互相吸引,互相共鸣,而非单方面收到了作品的影响
你喜欢听的歌,多半是你当时情绪的映射
而你喜欢的电影,多半是你性格的映射
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看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
做导演需要巨大的阅片量是对的
但是逻辑是反的
不是因为当了导演才需要很大的阅片量
而是有了一定的阅片量才会想当导演
热爱了,自然会去看,就像饿了,就会去吃饭
那些看过的那些电影,是我们的热情
热情是想象力的燃料,迸发出创造力
希望在那绚烂的电影世界里
能留下自己的一笔,哪怕留下一部《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