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标签:美国 第7页

俄媒称「美国爆破『北溪』更多新证据出现,还有匿名信件和照片」,这些爆料可信度如何?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大智网汇

俄媒称「美国爆破『北溪』更多新证据出现,还有匿名信件和照片」,这些爆料可信度如何?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当地时间周四,据多家俄罗斯媒体报道,有一名美国记者提供了美国爆破“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新证据,这一次爆料的不再是赫赫有名的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而是一位叫做约翰·杜根的美国记者。 (来源:俄新社) 据杜根所言,他在去年10月2日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件,信件使用的是一次性电子邮件地址。杜根后来试图联系写信的人,但没有成功。 杜根向俄新社提供了这封信件的内容,但是他请求不要分发它们,以免外人识别出他的身份。杜根指出,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向他提供演习照片和文件等证据的匿名消息人士,他也完全相信信件内容的真实性,因为里面有太多的细节了,信件作者自称参加了去年的北约“波罗的海行动”演习,不是亲身经历者根本无法描述出相关的细节。俄媒:美国爆破“北溪”更多新证据出现,还有匿名信件和照片

热议榜 阅读(540)赞(0)

乌克兰警告冲突升级,白宫却表示「不能永远指望美国」,目前乌克兰局势如何?

美国总统拜登团队中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已经和乌克兰领导人沟通过,美国的援助可能难以为继。 他称,拜登政府内部现在有一个非常广泛的共识,即在共和党领导下的众议院内,对乌克兰的大规模援助计划将很难获得通过。 这名官员强调,未来他们将努力协调,但已经对此做好了心理准备。另外几名官员则表示,他们已经告知乌方,现在是乌克兰发动全面攻势、扭转局面的最佳机会。 巴赫穆特 据 BBC 称,俄罗斯可能在 2 月 24 日,冲突一周年之前,占领乌克兰东部城市巴赫穆特。 而如果巴赫穆特失守,俄罗斯向乌克兰东部的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等大城市的进军将几乎没有阻碍,甚至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整个顿巴斯。 据乌克兰方面一名上尉介绍,虽然乌克兰仍控制着巴赫穆特,但军队的各种弹药都出现了短缺,尤其是炮弹。他还称需要来自西方盟友的加密通信设备,以及一些装甲运兵车来调动部队。 2 月 3 日,美国国防部表示,自拜登上台以来,美国已承诺向图库里提供 293 亿美元的援助。这笔资金以军事装备的形式发送,其中包括防空和反装甲系统、榴弹炮、高机动火炮火箭系统(HIMARS)和 M1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欧美的警告 虽然美国向乌克兰运送了大批武器,但仍拒绝提供远程导弹。四名了解五角大楼官员与乌克兰代表会谈的消息人士表示,五角大楼担心将这些陆军战术导弹系统送往东欧后,可能会耗尽美军自己的资源。 此外,反对党共和党也对拜登的援乌颇有微词。上周,11 名共和党众议员联名提出一项停止援乌的法案,虽然这 11 人仅是众议院共和党的一个小派系,但他们的态度可能预示着一揽子援乌计划在国会的阴霾未来。 与此同时,欧洲的军队也在警告军火库的 " 空荡荡 "。丹麦已经将其所有的凯撒榴弹炮运往乌克兰,代价是其自己的军事集结能力被大大削弱。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周一警告称乌克兰正在消耗大量弹药并耗尽盟军库存。他无奈指出,乌克兰目前弹药的消耗速度比北约的生产速度高出数倍,这让北约的国防工业承担着巨大压力。乌克兰警告冲突升级,白宫却表示:不能永远指望美国

热议榜 阅读(479)赞(0)
美交通部长将「毒气列车」脱轨部分责任归咎于特朗普,如何解读该言论?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大智网汇

美交通部长将「毒气列车」脱轨部分责任归咎于特朗普,如何解读该言论?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美国俄亥俄州因列车脱轨而引发的氯乙烯泄漏事件持续引发关注。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5日报道,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当地时间14日将这一脱轨事故的部分责任归咎于特朗普,理由是特朗普政府曾在2018年废除了一项关于铁路运行的安全法规。 报道称,布蒂吉格14日在社交媒体推特发布多条推文,称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通过“历史性投资”改善美国铁路安全,但相关行动还是因此前特朗普政府制定的政策而受到限制。 据福克斯新闻网介绍,2018年,美国交通部废除了三年前通过的一项法规,该规定要求载有某些危险化学品的火车使用电控气动制动器,废除原因则是特朗普政府认为该技术的益处尚不确定。福克斯新闻网称,美国交通部一位人士15日表示,“现在由于诉讼风险和国会中的反对意见,恢复该法规具有挑战性”。(环球网)怪他?美媒:美交通部长将“毒气列车”脱轨部分责任归咎于特朗普-中新网

热议榜 阅读(465)赞(0)
如何评价 2023 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智网汇

如何评价 2023 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最高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一般也指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 2023年MCM/ICM竞赛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2月16日下午5点开始,至2023年2月20日晚上8点结束。

热议榜 阅读(675)赞(0)
如何看待「因对自己推文浏览量不满」,马斯克命令推特修改算法,将自己推文优先级提高 1000 倍?-大智网汇

如何看待「因对自己推文浏览量不满」,马斯克命令推特修改算法,将自己推文优先级提高 1000 倍?

美国科技媒体Platformer当地时间2月14日援引知情人士和文件报道,特斯拉CEO及推特(Twitter)所有人马斯克对他上周日有关美国“超级碗”推文的浏览量感到不满,命令推特公司工程师加班修改算法。而到周一下午,马斯克发布的推文优先级人为提高了1000倍。 报道发表后,马斯克在推特表示,“请继续关注我们对‘算法’的调整”。 上述报道称,马斯克周日支持费城老鹰队的推文的参与度明显低于美国总统拜登的推文,而且最近几周,马斯克推文的活跃度一直在下降。这令马斯克感到沮丧。马斯克有近1.29亿粉丝,而拜登的账户有3700万粉丝。当地时间12日深夜,马斯克向他的团队发表讲话,要求提高马斯克推文的影响力,大约有80人被抽调到这个项目工作。马斯克的副手还告诉工程团队,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将“失去工作”。 而到周一下午,推特已经部署了代码,对马斯克的所有推文自动“开绿灯”,他的推文将绕过推荐时间线过滤器,确保在时间线的排名高于其他人。 上周,Platformer爆料称,马斯克解雇了推特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因为后者告诉马斯克,他的推文浏览量下降的部分原因是人们对马斯克的兴趣普遍下降。美媒:马斯克命令推特修改算法,其推文优先级提高1000倍|界面新闻 · 快讯

热议榜 阅读(419)赞(0)
美国官方介入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故,涉事公司拿 2.5 万美元帮助居民撤离,人均五美元,如何看待此事?-大智网汇

美国官方介入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故,涉事公司拿 2.5 万美元帮助居民撤离,人均五美元,如何看待此事?

本月初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East Palestine)的严重氯乙烯泄漏事故引起热议,除了氯乙烯外,美媒还曝出事故列车载有另外三种有毒化学品。 目前,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下称NTSB)已经介入事故的调查,并检查事故相关的视频和录像。另外,俄亥俄州当局虽然称事故附近水道的污染物已经得到控制,但还是强烈建议附近的居民饮用瓶装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过去四个月的时间内,俄亥俄州已经发生三起不同程度的火车脱轨事故,其中2022年10月发生在该州桑达斯基市(Sandusky)的脱轨事件,至今仍对该市的部分基础设施造成影响。 另据美媒统计,过去十年中,美国铁路共发生超过5000次危险品在运输中出现溢出或泄漏的情形,而究其背后原因,或与铁路运输公司背后不断压低成本,以及华尔街巨头的施压密不可分。 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目前已拿出2.5万美元,帮助事故地区近5000名居民撤离,平均算下来,每个居民得到的疏散资金约为5美元。 而对于这个人均仅5美元的捐款,推特上有网友吐槽称:“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正试图以2.5万美元的价格让这些人保持沉默,每人5美元。这可是一个市值为数十亿美元的公司。这就是自由市场带给你的:破坏和被商业操控的政客。” 每人仅获5美元疏散资金!官方介入俄亥俄州严重氯乙烯泄漏事故,该州过去四个月已发生三次火车脱轨 | 每经网

热议榜 阅读(512)赞(0)
西方鼓动乌克兰「春季大反攻」,乌克兰军队要扩充至 100 万人?具体情况如何?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大智网汇

西方鼓动乌克兰「春季大反攻」,乌克兰军队要扩充至 100 万人?具体情况如何?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西方正为乌克兰春季反攻做准备”。当地时间14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后宣布,俄乌冲突正进入“决定性时刻”,预计将在春季看到乌克兰军队开始大反攻。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将满一周年,美国和西方越来越担心俄乌冲突局势不利于自己。美联社15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向基辅提供军事援助的支持率正在迅速降低,仅有19%的人对拜登政府应对俄乌冲突的能力有信心。德国《明镜》周刊感慨,这次有50多个支持乌克兰的盟友参加的北约防长会议在“没作出任何重大承诺”的情况下结束。《华盛顿邮报》14日援引匿名官员的话警告称,白宫决心全力支持乌克兰,但如果基辅用完目前的援助后仍没有取得军事进展,后续援助“可能面临挑战”。 “没作出任何重大承诺” “美国正敦促盟友确保乌克兰有足够的武器和弹药,以发起一次成功的春季反攻。”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布鲁塞尔参加北约防长会议后对记者称:“我们期望看到乌克兰在春季某个时候发动攻势。我们正努力合作,以确保他们拥有装甲能力、火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在战场上产生效果。” 近些天来,在得到西方承诺援助主战坦克后,乌克兰一直要求西方尽快援助战机。据美联社报道,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当天在出席北约防长会前,面对等候在会场外的记者,他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条印有战斗机图案的手帕,展开手帕将其举起并向面前的记者们展示。这一幕立即被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引发网友议论。对这种作秀式求援,有网友表示:“他需要接受现实:首先,他不会得到战机;其次,战机也不会起作用或者不能给乌克兰带来好处。” 德国《明镜》周刊称,这次会议主要重申了一些已宣布的援助计划,其中包括向基辅承诺的主战坦克。但对于向乌提供战机,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实际成果。就连奥斯汀在被记者问及是否将向乌提供战机时也敷衍称:“我今天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宣布。” 一些盟友援助坦克的计划甚至也发生了变化。德国《世界报》称,丹麦和荷兰防长声称将不参与向乌克兰交付“豹2”主战坦克。对此,新上任不久的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当天在会议上抱怨称,他对一些国家“深感失望”,他“不怎么理解”一些国家为什么之前在提供坦克问题上向德国施压,现在自己却在提供坦克方面出了问题。 美国的意图 “关键时刻,拜登为什么要逼乌克兰进行反攻?”俄《论据与事实》周报14日以此为题分析称,美国官员近来频频鼓吹称,乌克兰正准备进行反攻并将在战场上取得成功,俄乌冲突的“转折点”即将到来。对此,俄政治学家杜达科夫认为,拜登团队正全力以赴利用乌克兰危机作为其宣布参加2024年总统大选的前奏。拜登政府必须在支持乌克兰方面展示一些成功,以显示自己是“民主世界救世主”的形象。如果乌克兰失败,他对乌的支持将会受到质疑。 由于通胀居高不下以及自身经济可能衰退,美国人对大笔援助乌克兰越来越反感。美联社15日公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美国人对向基辅提供军事援助的支持率迅速降低,去年5月有60%的人赞成提供军事援助,如今降至48%。与此同时,仅有19%的美国人对拜登应对乌克兰局势的能力有信心,43%的人表示没有信心。 《华盛顿邮报》14日引述匿名官员的话警告称,乌克兰正面临着“改变冲突走向的关键时刻”,美国要求乌克兰在所获武器和援助激增的同时,要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进展,这加大了基辅的压力。美国官员还暗示,虽然美国此前对乌克兰“有求必应”,但在共和党拿下国会众议院控制权后,这种情况很难继续。 乌军要扩至100万人? 对于西方鼓动乌克兰发动春季反攻,俄《真理报》14日引述军事专家马罗奇科的话称,目前乌正在积蓄力量,等待西方承诺的坦克和其他重型武器的到来。乌军反攻可能在3月进行,这与乌动员能力有关。目前,乌许多残疾人、老年人和妇女都被抓走并派到前线,乌军的任务是将人数增至100万人。此外,乌军在东部前线的炮击明显减少,表明正在囤积炮弹,等待西方援助的坦克、大炮等到来后进行反攻。报道称,如果乌军反攻,俄军就要建立一条足够坚固的防线来抵抗敌人,使其筋疲力尽,然后才能前进。俄方需要重视乌反攻动向。当然,现在战场主动权掌握在俄军手中。 俄卫星通讯社称,即使乌克兰从西方获得数百辆坦克,也不会改善乌克兰在“东线”的地位。美国在乌克兰的计划即将失败。目前,俄罗斯新的攻势正在展开,已给乌军造成大量伤亡。俄军在整个战线上占据主导地位。美《外交政策》杂志称,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俄为大规模进攻进行的准备可能超过2022年2月24日的水平。 美联社称,俄军在乌克兰东部正在向前推进,同时加强了在乌克兰南部的防御。在冬季的几个月里,战争总体上处于胶着状态,不过预计俄乌都将发起大规模攻势。乌东战略要地巴赫穆特将是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报道还称,令北约盟国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自己武器库存不枯竭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弹药。根据一些评估,乌克兰每天要发射6000到7000发炮弹,大约是俄罗斯部队每天发射量的1/3。北约秘书长14日警告称,乌克兰消耗弹药的速度远远快于盟友供应的速度。 不过,对当前俄乌胶着的战事是否会有所突破,《华盛顿邮报》14日称,一些分析人士警告,俄乌双方都不太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夺得决定性的军事优势。报道引述美国前情报官员肯达尔的话说,俄乌冲突仍将长期持续下去,“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时刻”。

热议榜 阅读(554)赞(0)
岸田称「因能避开拦截」,日本计划买入美国「战斧」导弹,如何解读美日此举的战略意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大智网汇

岸田称「因能避开拦截」,日本计划买入美国「战斧」导弹,如何解读美日此举的战略意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5日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议会听证会上表示,日本打算向美国购买的“战斧”导弹能避开拦截。 岸田称,“我国将购买的‘战斧’导弹是最新型的,飞行期间可以避开拦截”。他说,从这些性能出发,“我们正在考虑购买”。 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14日证实,政府打算在2023财政年度与美国方面签署“战斧”巡航导弹购买合同,但不是分批落实购买计划,而是一次性完成购买计划。 日本共同社以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为消息源报道,这一数量最多可能达500枚。 岸田1月同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时,转达了东京方面购买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意愿。 “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防区外纵深打击武器,可低空飞行,射程超过1000公里。“战斧”曾被美方用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2022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提出日本将致力于拥有对敌攻击能力等政策主张,并将在未来5年大幅增加军事开支。日本为何要买美国“战斧”导弹?岸田:它能避开拦截(环球网)

热议榜 阅读(562)赞(0)
媒体报道「俄亥俄氯乙烯泄漏事故外媒失声」,报道篇数远不及「气球」事件,反映出哪些问题?-大智网汇

媒体报道「俄亥俄氯乙烯泄漏事故外媒失声」,报道篇数远不及「气球」事件,反映出哪些问题?

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一列载有有毒化学物质氯乙烯的火车脱离轨道引发大火。氯乙烯是美国承认的致癌物质,燃烧后释放的气体,可能造成皮肤或肺部损伤,甚至致命。而对于这样一起事故,美媒报道寥寥,相较于同时期发生的所谓“气球”事件,它的最高热度只有“气球”的1/5左右。以CNN为例,2月3日至13日,提到“气球”事件的报道有96篇,提到俄亥俄州脱轨事件的报道只有11篇。 来源:玉渊潭天

热议榜 阅读(552)赞(0)
为何美国主流媒体对俄亥俄州化学品泄漏事故鲜有报道?环保主义者为什么不抗议?是事故没那么严重吗?-大智网汇

为何美国主流媒体对俄亥俄州化学品泄漏事故鲜有报道?环保主义者为什么不抗议?是事故没那么严重吗?

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一列载有有毒化学物质氯乙烯的火车脱离轨道引发大火。氯乙烯是美国承认的致癌物质,燃烧后释放的气体,可能造成皮肤或肺部损伤,甚至致命。而对于这样一起事故,美媒报道寥寥,相较于同时期发生的所谓“气球”事件,它的最高热度只有“气球”的1/5左右。以CNN为例,2月3日至13日,提到“气球”事件的报道有96篇,提到俄亥俄州脱轨事件的报道只有11篇。(玉渊谭天) 沈逸:这冲天的滚滚黑烟,西方主流媒体愣是看不见

热议榜 阅读(634)赞(0)
世界十大珠宝品牌-世界十大珠宝品牌排行榜-大智网汇

世界十大珠宝品牌-世界十大珠宝品牌排行榜

  全球十大顶级珠宝品牌都是什么?根据某国际著名的研究调查机构近日在高端消费人群中对顶级珠宝品牌进行了“奢侈品价值指数”调查,从而排名发布了的世界十大珠宝品牌。  第一名:Cartier(卡地亚):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全球时尚人士的...

百科问答 阅读(325)赞(0)
美国俄亥俄州氯乙烯泄露,居民紧急撤离,记者直播报道时被捕,具体情况如何?氯乙烯泄露有多严重?-大智网汇

美国俄亥俄州氯乙烯泄露,居民紧急撤离,记者直播报道时被捕,具体情况如何?氯乙烯泄露有多严重?

据美媒报道,当地时间2月3日,一列运载危险化学物质氯乙烯的货运火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脱轨后引发火灾。因所载的氯乙烯可能引起爆炸,当地应急部门进行“受控释放”,方圆数公里内的数千名居民被迫紧急疏散。画面显示,事故现场火光冲天、浓烟弥漫。浓烟甚至能在气象雷达上显示,还飘散到附近小镇。 俄亥俄州和宾州政府表示,在事故区域和周边居民区所采集的数百个空气样本中的毒素水平,低于危险标准。一直在监测水质的俄亥俄州环保局则表示,有部分“物质”进入了河道等,并“立即对鱼类产生了毒性”,但饮用水质量仍是安全的。 受影响区域的居民梅丽莎·亨利说,她早在4日的强制疏散开始前,就已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因为小儿子当时“眼睛变得像西红柿一样红,还一直咳嗽”。 在当地民众对环境安全质疑的同时,事故简报会上的一起涉嫌“暴力执法”更引起了人们的“不安”。在8日俄支俄州州长介绍事故最新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全国新闻台记者埃文·兰伯特在现场进行直播报道时,遭到了国民警卫队队员和警察的粗暴对待,还面临进一步的诉讼风险。据美联社报道,当地警察局长在声明中称,兰伯特在州长德万发言时“大声说话”,因此他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切尔诺贝利-俄亥俄州?致命毒云漫天、民众生死撤离、记者被捕…

热议榜 阅读(842)赞(0)
美列车脱轨致有毒气体扩散事件持续发酵,政府应对措施引不满,后续如何治理?有毒气体扩散还将带来哪些影响?-大智网汇

美列车脱轨致有毒气体扩散事件持续发酵,政府应对措施引不满,后续如何治理?有毒气体扩散还将带来哪些影响?

2月3日晚,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东部脱轨,引发大火。当地应急部门6日对车载有毒气体进行“受控释放”操作,导致方圆数公里内居民因面临致命气体威胁而紧急疏散。澳大利亚新闻网13日报道,这一事件引发的有毒气体扩散问题已导致附近动物出现咳嗽、腹泻、流泪、无食欲等中毒症状。 除去生理上的不适外,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也让一些居民感到担忧和不满。首先是信息的不公开透明,目前,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和美国环境保护署均未提供列车运载物品的完整清单,而仅仅提供了部分“对居民区造成最严重影响的化学品”的清单。其次是监测数据的不准确,据《华盛顿邮报》援引有关人士的观点,环境保护署官员测量当地空气数据所使用的手持式检测器虽然方便使用,但是缺乏必要的灵敏度且无法完整评估风险。(央视新闻客户端)更多资讯请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热议榜 阅读(413)赞(0)
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称「只要普京下令我们愿意开赴美国,把摩尔多瓦远远抛在身后」,透露了哪些信息?-大智网汇

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称「只要普京下令我们愿意开赴美国,把摩尔多瓦远远抛在身后」,透露了哪些信息?

卡德罗夫:只要最高统帅(指普京)下令,我们甚至愿意开赴美国。 据“俄罗斯24”电视台报道,2月12日,就乌方称俄罗斯计划夺取摩尔多瓦一事,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回怼: 只要最高统帅(指普京)下令,我们甚至愿意开赴美国,把摩尔多瓦远远抛在身后。 卡德罗夫强调,俄罗斯拥有一切必要的力量、手段和装备来实现可能的目标。 报道称,此前,乌总统泽连斯基曾称,乌方截获了俄罗斯情报机构有关摧毁摩尔多瓦的计划。 延伸阅读:秦安:不祥之兆,美呼吁撤离俄,车臣总统要攻美国,巨变即将发生 目前,乌克兰危机的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乌克兰内部出现了混乱,贪腐、撤职、逃兵,连泽连斯基都抱怨难以征到足够的士兵,可自己却跑到欧洲议会秀“恩爱”;另一方面,俄军战场逆转,不仅取得重大进展,而且传说中的总攻或将开始。乌克兰战争会走出相持阶段吗?以下几大迹象,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其实。 一、绝对是不祥之兆,美要自己公民撤离俄罗斯,预示着大的风险来临 最新消息,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呼吁在俄公民立即撤离。美国的撤离都让人惊恐。最新的例子是,土耳其大地震前一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也是紧急撤出大使馆人员。另外一个例子是,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前,美等西方国家也是多次呼吁本国公民撤离乌克兰。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地时间13日,据塔斯社报道,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发布公告称,鉴于乌克兰冲突可产生的不可预测后果,呼吁美国公民不要前往俄罗斯。在俄境内居住和旅行的美国公民应立即离开俄罗斯,否则将有滞留风险。 到底会是什么风险呢? 一是类似于土耳其、叙利亚这样大的天灾,美国凭借技术优势可能掌握情况。二是俄罗斯本土甚至莫斯科遭受打击,毕竟乌克兰的自杀性无人机已经突击到莫斯科附近。三是美国和俄罗斯开战,对本国公民不利。我思考,美俄开战可能性最小。在前两种风险中,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 二、普京的小迷弟誓言,只要下令,车臣部队就开赴美国,这或许是对美国撤离的回答 在美国呼吁撤离的同时,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发出豪言壮语,他说,只要最高统帅(指普京)下令,我们甚至愿意开赴美国,把摩尔多瓦远远抛在身后。任何这样的命令都无须讨论,只需付诸实施。而我们拥有一切必要的力量、手段和装备来实现它。 普京小迷弟的底气在哪里? 显然,这是卡德罗夫的斗争精神,真要开赴到美国,困难有点大。美国也正是利用地理优势,成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受益者,可以说坐收渔翁之利。 但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则完全不同。这也是卡德罗夫开赴美国豪言壮语的价值所在。但这种开赴美国的力量,不是士兵,是导弹乃至核导弹。 从目前的态势看,拜登这个时间不长了的战争惯犯,其实在冒险,也就是说逼迫俄罗斯走向极端情况。 一般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杀人无数的战争惯犯不一定这样。因此,包括想继续生存下去的美国人民,对拜登要进行行为监控和权利约束。不然,受害者同样是美国人民。这一次疫情最说明问题。拥有最优势医疗资源的美国,死亡人数世界之最。 乌方称俄罗斯计划夺取摩尔多瓦 卡德罗夫:“只要普京下令,我们甚至愿意开赴美国”

热议榜 阅读(470)赞(0)
拼多多在美国超级碗投放广告,花费几百万美元-大智网汇

拼多多在美国超级碗投放广告,花费几百万美元

2月14日消息,今年美国超级碗比赛期间,电商拼多多旗下的美国购物应用Temu播出了一则广告,共花费几百万美元。中国电商花费几百万美元在美国“春晚”超级碗比赛期间投放广告并不常见。这凸显了拼多多进军美国电商市场的雄心。Temu的这则广告是在当...

前沿 阅读(425)赞(0)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