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知识:嫦娥系列探月史
毛主席曾在他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龟。从1970年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到去年奋斗者号载人深潜10909米的新纪录,我们中国人一直在探索无限发展的世界,取得了许多成就。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探索我们近邻月球的过程。
自2004年以来,中国开始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并将月球探测命名为“嫦娥工程”、“登月”、“驻月”,“探月”是对月球进行无人探测,分为绕、落、回三个步骤;“登月”是对月球进行载人探测,也就是说,要把人送到月球上进行探测;“驻月”是在月球上建立“月球基地”进行科学探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即“探月”阶段。
2007年12月24日,嫦娥一号正式发射。嫦娥一号是一颗环绕月球的卫星,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相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征,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探测月球空间环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正式发射。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其主要任务是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的近距离交叉,并获得10米的分辨率。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正式发射。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一个软着陆月球的无人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主要由两部分租车,一部分是着陆器,一部分是月球巡逻探测器,即玉兔一号月球车。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世界上月球工作最长的纪录。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正式发射。随着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全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和嫦娥三号一样,也由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两部分组成。
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正式发射,嫦娥五号是中国第一个负责“采样返回”任务的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嫦娥五号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等部件组成。嫦娥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完成了五次“第一次”:一个是地外天体的采样和包装,另一个是地外天体的起飞,第三个是月球轨道交叉会议的对接,第四个是高速地球再次携带样品,第五个是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