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未来在月球上建造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首先,我们必须克服这些测试
首届地外建筑学术研讨会于4月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会上获悉,国家数字建筑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玄武月球基地星际乐高组装建设、月壶尊建筑3D打印建设、月面着陆垫建设三项地外建设研究工作。
{img}0da0b036af1b549
“月壶尊”内部结构示意图。国家数字建筑技术创新中心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数字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表示,在过去,在农村地区建造房屋是先烧砖,然后建造墙壁,可以从月表中学习。想象一下,在未来,用高能束3D打印技术制造块,即使块打印坏了,也只影响一块,然后像积木一样在月球上建造房屋。

月壶尊是一种双圆顶结构,涉及12个设计参数,满足空间最大、应力最低、保温要求,重量小,材料少。宇宙飞机着陆在月球表面有尾火焰,容易溅起月球灰尘,在真空环境中难以下沉,需要月球着陆垫来避免月球灰尘的产生。
着陆垫的设计尝试了垂直互锁、水平互锁等方案。专家发现,着陆垫的厚度越厚越好,8厘米以上会影响结构性能。
丁烈云介绍,与传统建筑不同,地外建筑需要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以月球为例,在月球上建造,首先必须克服对极端环境的考验。例如,月球处于超高真空环境中,温度变化为300或400摄氏度,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方法几乎无法实施,结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
其次,“运输一瓶矿泉水重量材料到月球需要20万美元”的高成本意味着所有必要的钢筋、混凝土、水和其他材料不能从地球上“带来”,只能使用月球上的天然月球土壤材料尽可能原位。此外,每年大约有1000次2次~三级月震、宇宙射线强辐射、太阳风、微陨石冲击、月球复杂形状和地质等,使月球原位建设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超级工程,涉及多学科交叉。(记者杨佳峰)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信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可支付报酬。24小时报告热线:027-592222。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来源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电子邮件地址:kin0207@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