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生委员会:新冠肺炎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强,接触病毒污染物会感染
8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第八版进一步完善了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描述,明确提出新冠肺炎“潜伏期传染,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强”、“接触病毒污染物也会引起感染”。
第八版在描述传染源时提出,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在之前的第七版计划中,对此的描述是:“目前,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在描述传播方式时,第八版的方案表明,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接触病毒污染物也会引起感染。
邱海波说,在武汉,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被诊断为发烧、咳嗽、肌肉酸痛和疲劳。在乌鲁木齐的疫情中,确诊病例中有一半没有症状,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发烧,较少的患者疲劳,早期肺部CT影像学变化不明显,“临床症状非常不典型”。
早期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较高,一方面意味着治疗窗口期延长,患者更有可能得到早期及时治疗;然而,新疆疫情的这一特点也可能带来另一个挑战。年轻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不去看医生,导致更多家庭成员聚集性感染。
邱海波还指出,报告中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不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是潜伏期患者,入院后需要确认。如果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在观察过程中出现症状,他们将被转移到确诊患者身上。
南都记者吴斌来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