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网友反映
近日身边人
发烧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波来势汹汹的甲流会不会是新冠肺炎的变异株?”
记者发现
网络上有很多类似的担忧
虽然甲流和新冠虽然症状相似
但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病毒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传染病科主任田耕告诉记者,约70%-80%的相关症状是流感患者。田耕说:“也许我们每天有300多个门诊病例,只有一两个病例是新冠肺炎,其中大多数主要是流感。”。
3月11日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新冠肺炎阳性率持续下降,2023年第9周(2月27日至3月5日)新冠肺炎阳性率为3.8%;2023年第9周,流感病毒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为41.6%。
中疾控:
近四周流感病毒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根据中疾控发布的报告,2022年9月至12月初,全国流感哨所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医生数量的比例在2.7%-3.6%之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至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12.1%,第52周迅速下降。2023年第7周(2月13日至19日)流感样病例比例(1.8%)开始增加,2023年第9周(2月27日至3月5日)流感样病例比例为7.1%(图2-4)。
图2-4流感样病例数及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比例变化趋势(来自824家哨点医院的数据)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肺炎流感样病例阳性率开始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继续下降,2023年第7周(2月13日至19日)新冠肺炎阳性率下降至3.4%,随后呈低水平波动;2023年第9周(2月27日至3月5日),新冠肺炎阳性率为3.8%。5.1%低于第8周(2月20日至26日)。
自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逐渐下降,12月下旬至2023年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9周,流感病毒阳性率呈上升趋势,41.6%(图2-5)。
图2-5新冠肺炎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个网络实验室)

从上图可以看出,2月5日至3月5日的28天内,流感病毒阳性率从0.7%飙升至41.6%,翻了近60倍。
大连友谊医院呼吸科主任孙丽丹表示,近年来,医院呼吸科门诊和病房流感症状患者数量增加,但目前流感流行的现状似乎只回到了2019年前的常规状态,因此没有必要引起恐慌。
专家:甲流和新冠肺炎是不同的病毒
但对症药物是一致的
虽然新冠肺炎和甲流都很热,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
田耕向记者介绍,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在基因构成方面,新冠肺炎是单链RNA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分段8个。
虽然新冠肺炎和甲流是两种不同的病毒,但也有相似之处。“首先,当然,新冠肺炎和甲型流产感染后的症状相似,如发烧和咳嗽。我认为这也是很多人误以为‘甲型流产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田耕说:“其次,这两种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这两种病毒都会引起肺炎和类似的影像学表现。然而,门诊很少看到流感病毒引起肺炎。”
现在去医院的医生怎么治疗?
田耕介绍,目前,医生在接待疑似新冠肺炎或甲型流产患者后,会首先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如果他们最近感染了新冠肺炎,甲型流产的概率会更大。“但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流感和新冠肺炎的核酸或抗原检测来确认。”
在治疗方面,虽然流感不同于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药物,但对症药物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流感还是新冠肺炎,我们都会给患者使用对症退热、止咳化痰等药物。但对部分患者来说,还需要配合抗病毒药物,以降低其发展为重症的风险。阿兹夫定、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主要用于新冠肺炎;流感应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或玛巴洛沙韦。”田耕说。
“阳康”后的新冠抗体能对付甲流吗?
田耕提醒大家不要冒险,以为刚感染新冠肺炎就不会“招”甲流。“正如我刚才所说,这两种病毒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即使感染了新冠肺炎,体内的抗体也对甲流无效。我院每天诊断的阳性流感患者基本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必要时要做好保护。”
如何判断是否是甲流?
在半松园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发热门诊,范先生因发烧寻求医生的帮助。他告诉医生,他仍然有咳嗽的症状。现在流感在外面发病率很高,他担心自己是否被抓住了。
发热门诊全科医生钱娟介绍,一般遇到发烧患者,医生会询问他一些流行病学史、接触史和相关症状,并根据验血结果对患者进行后续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判断是否是甲型流行病最重要的是判断流行病学史。如果你接触过甲型流行病患者,或者你周围的许多人有类似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和咽痛,它可能是甲型流行病。此外,甲型流行病的症状通常是全身性症状。除发烧、咳嗽、咽痛、鼻塞、流鼻涕外,常伴有头痛、疲劳、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医生提醒
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型流感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患者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可显著降低严重流感和死亡的发生率。但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得自行服用。
综合中疾控制网站、新闻坊、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日常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