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唐朝古琴有几根弦-唐代古琴的形制特征

唐代古琴的形制特征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古琴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唐代是古琴发展史上的巅峰,唐代古琴一直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模仿。本文结合相关专家或机构公开鉴定的唐代古琴的实物资料,对唐代古琴的长、宽、厚、肩、腰、脚的位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与后期古琴进行了比较,以尽可能准确地展示唐代古琴的形状和特点。

大部分钢琴宽大厚重,钢琴表面厚实为半椭圆形,少数钢琴扁平中带圆;大部分钢琴在项目和腰部做圆棱处理,额下由水池向上减薄斜出;大部分肩膀最宽最厚,头比肩膀窄,尾巴比头窄薄。

通长,平均约121.8厘米,多在120.0到120.0之间

5.0厘米之间,以

2.0厘米左右是最多的,最长的

6.7、最短109.3厘米;肩宽;平均约20.2厘米,多在

9.0至

2.0厘米之间,最宽23.0、最窄

7.0厘米;尾宽,平均约14.1厘米,多在

3.4至

5.0厘米之间,最宽

6.0、最窄

1.8厘米;最厚,平均约

5.3厘米,最厚

5.9、最薄

4.4厘米;通长与肩宽平均比约为

6.03,平均通长与尾宽比约为8.64cm。

除伏羲风格外,琴额的宽度基本小于琴肩的宽度;琴肩大部分位于三徽以下,最低位于四徽,最高位于二徽和三徽之间;琴腰的位置基本在八徽至十一徽之间,最高位于八徽以上,最低位于十一徽以下,腰部位于九徽和十徽之间;琴脚的位置基本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通过查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编辑的《中国古琴珍萃》,对唐代及以后古琴形状的对比、郑敏中主编《故宫古琴图典》、《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编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编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古琴文物选择》、超越《浙江省博物馆藏琴》等资料,石超共整理了177张历代古琴资料,宋代35张,元代11张,明代90张,清代41张,相关资料统计,取其平均值(详见图表)。

通过对历代古琴实物资料的比较,可以发现古琴长度最长,唐明稍短,接近宋朝,清朝明显缩短;钢琴宽度(肩宽),唐朝最宽,然后逐渐变窄,清朝最窄;钢琴尾宽,唐元最宽,然后逐渐变窄,清朝最窄;长度与肩宽、长度与尾宽的比例最小,然后逐渐增加,清朝是最大的;钢琴的厚度与时代没有太大的不同;在琴肩位置上,唐代最低的位置基本在三徽以下,宋清时期基本在三徽以上;琴腰位置基本在八徽至十一徽;琴脚位置基本在九徽和十一徽之间。

一般来说,唐代古琴的长度稍长,宽度较宽。最明显的形状特征是琴体宽,琴肩垂而宽。从宋代开始,琴体的形状逐渐变短变窄。在钢琴加工方面,唐代更突出的特点是,大多数钢琴在项目和腰部的上下边缘进行圆形处理,额头由水池向上倾斜。唐代以后,古琴很少使用这些加工方法。唐代与其他时代在琴体厚度、琴腰位置、琴脚位置等方面没有太大区别。

唐代古琴资料

1.九霄环佩琴,伏羲式,故宫藏。通长

4.0、肩宽

1.2、尾宽15.4、最厚

5.8厘米;钢琴宽大厚重,钢琴表面厚实半椭圆形。项目和腰部的上下部分都是圆形的,额头由水池向上减薄斜出;肩膀在三徽以下,腰部在八徽以上,下在十一徽以下,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2.九霄环佩琴,伏羲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通长

4.0、肩宽

3.0、尾宽

5.0、最厚

5.6厘米;钢琴的身体是半椭圆形的,项目和腰部是圆形的,额头由水池向上倾斜;肩膀在三徽下面,腰部到八徽上面,下面到十一徽,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的轻雷琴、伏羲式变体。通长

8.6、肩宽

9.6、尾宽

4.5、最厚

5.8厘米;钢琴平中带圆,额宽呈弧形;肩膀在三徽以下,腰至八徽以下,下至十一徽以下,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4.九霄环佩琴,伏羲式,辽宁省博物馆藏。通长

2.0、肩宽

1.5、尾宽

5.6、最厚

4.4厘米;钢琴身体厚实,背面略凸;肩膀在三徽下面,腰部在八徽上面,下面在十一徽下面,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5.春雷琴,伏羲式,旅顺博物馆收藏。通长

3.2、肩宽20.3、尾宽

4.0厘米;琴体平中带圆,琴面弧度圆;肩部在三徽以下,腰部至八徽以上,下至十二徽以下,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6.大圣遗音琴,神农式,故宫藏。通长

2.0、肩宽20.1、尾宽13.4、最厚

5.0厘米;钢琴表面厚度略呈半椭圆形,项与腰为圆棱,额下由云池向上减薄斜出;肩膀在三徽下,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7.独幽琴,灵机型,湖南省博物馆藏。通长120.5、肩宽20.0、尾宽14.0、最厚

4.4厘米;琴面微弧,第一个弧形,项斜收,近肩收成小弧形;肩膀在三徽和四徽之间,腰部到九徽,下到十徽,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8.雷氏制作七弦琴,神农式,山西省博物馆藏。通长

9.5、肩宽

2.0、尾宽

3.6、最厚

5.4厘米;肩在三徽偏上,腰在九徽偏下,下在十徽偏上,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9.石涧敲冰琴,神农式,四川省博物馆收藏。通长

2.7、肩宽20.0、尾宽

5.0、最厚

5.8厘米;肩在三徽,腰在九徽上,下在九徽下,足在九徽下。

唐朝古琴有几根弦-唐代古琴的形制特征

10.天响琴,响泉式,广州博物馆收藏。通长

6.7、肩宽

9.0、尾宽13.4、最厚

5.2厘米;肩膀在二徽和三徽之间,腰至八徽偏上,下至十一徽偏上,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11.老龙吟琴,响泉式,高仲钧藏。通长

1.3、肩宽

1.0、尾宽

4.5、最厚

4.1厘米;项,腰边略带圆势;腰上至八徽偏上,下至十一徽偏下,足在九徽与十徽之间。

12.玉玲珑琴,凤势式,故宫藏。通长

2.0、额宽

9.0、肩宽

9.6、尾宽

3.6、最厚

4.8厘米;钢琴表面厚度略呈半椭圆形,项目和腰部呈圆形棱角处理,额下由水池向上减薄斜出;肩部位于三徽下部,腰部位于八徽、十徽和十一徽之间,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13.春雷琴,凤势式,上海博物馆收藏。通长

1.3、肩宽

1.8、尾宽

6.0、最厚5.5厘米;钢琴表面呈半椭圆形,宽而扁平,边缘圆润;肩膀在三徽以下,腰部在八徽以下,11徽以上,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14.飞泉琴,连珠式,故宫博物院藏。通长

1.6、肩宽20.1、尾宽

4.4、最厚

5.5厘米;琴面弧度略呈抛物线状,额下无斜坡。项腰底部的两个棱角是圆的,肩部边缘的转弯处略显圆形;肩膀在三徽和四徽之间,腰部从八徽到十一徽,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15.枯木龙吟琴,连珠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通长

1.6、肩宽

9.0、尾宽

3.7、最厚

5.9厘米;琴面弧度略呈弓形,项腰棱角无圆形迹象,均为圆形棱角;肩部位于四徽,腰部至八徽,下至十一徽,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16.山东省博物馆藏的天风海涛琴、仲尼式风格。通长

1.0、肩宽

9.5、尾宽

3.5、最厚

4.5厘米;肩在三徽,腰至八徽,下至十一徽,足在九徽。

17.来黄琴,仲尼式,浙江省博物馆藏。通长120.4、肩宽20.7、尾宽13.5、最厚

5.6厘米;琴面圆润肥厚,项与腰的两个边缘经过特殊处理;肩膀位于二徽和三徽之间,腰部至八徽,下至十一徽,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18.春雷秋籁琴,仲尼式,浙江省博物馆藏。通长

7.1、肩宽

7.4、尾宽

2.0、最厚

5.2厘米;肩膀在二徽和三徽之间,腰至八徽,下至十一徽,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19.秋鸿琴,仲尼式,浙江省博物馆藏。琴长109.3、肩宽

7.0、尾宽11.8、最厚

5.3厘米;扁平,小;肩膀在三徽和四徽之间,腰部到八徽,下到十一徽,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20.谷应琴,灵官式,浙江省博物馆藏。通长

4.5、肩宽

9.4、尾宽13.7、最厚

5.6厘米;肩在三徽,腰在十徽,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21.太古遗音琴,师旷式,藏于中央音乐学院。通长

2.0、腹径

2.6、尾宽

4.0、最厚

5.5厘米;琴面呈弓形,岳山至一徽中间凸起如脊状,项、腰棱角无圆形迹象,额下平整;足在九徽和十徽中间。

22.宝袭琴,师旷式,山东省博物馆藏。通长

4.0、肩宽

2.0、尾宽14.7厘米;琴面和边缘略带圆势;足在九徽和十徽之间。

23.彩凤鸣岐琴,落霞式,浙江省博物馆藏。通长

4.8、肩宽

8.8、尾宽

2.5、最厚

5.4厘米;琴体厚实,背面微圆;足在十徽偏上。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