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米高,他们的工作堪比极限运动!
在南昆铁路工作了26年,55岁的百色工作段路桥车间桥梁检查组组长翟翔用8个字描述了自己的工作——上山下涵、爬桥走隧。
最“刺激”的是爬百米高桥,最累的是上山砍青。夏天涵洞闷热,汛期雨后巡逻繁忙。翟祥说:“我们的工作没有轻松的工作。”
105米,他们的工作堪比极限运动
春风一夜之间升起,云贵高原迎来雨季。
八渡镇位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广西田林县的交界处,四面环山,地势险峻。绿色的南盘江蜿蜒如丝带,与穿山越河的南昆铁路相交。南盘江大桥横跨两座山,雄伟如银龙。
清晨,山间晨雾刚散去,翟祥就带领团队兄弟们来到南盘江大桥作业集合点,开始了一天的检查工作。
翟祥告诉其他同事:“今天要检查三个桥墩的梁体、支座等,任务比较重,风也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自控互控。”
桥梁检查小组主要负责南昆铁路米花岭隧道至石寨71公里线路桥梁、隧道、涵洞等铁路设备的检查。南盘江大桥作为全线桥梁跨度最大的铁路桥,采用特殊的V形支撑结构设计,维护困难。再加上105米的“身高”,员工在这里的作业堪比极限运动。
来到检查梯入口,工作正式开始。我看到梁壁上的一圈钢筋被一个垂直的梯子包围着,就像一个狭长的铁笼挂在桥的一边。往下看,我很害怕。
“我每个月都来这座桥,爬了几百次,我早就不怕了!”翟祥和防护员黄佩佩连接完作业细节后,顺着梯子爬了下来,班长彭明志紧随其后。
头顶是一列疾驰的火车,脚下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狭窄的小径上,两人收紧了身体。翟翔仔细检查了箱梁和梁端的裂缝变化,并检查了梁体是否脱落。彭明志负责拍照和记录。每次移动两个步骤,他们都必须再次扣上安全绳,以确保人身安全。

桥墩的V形支撑底部是承载力最大的部分,因此也是其维护的重点。南昆铁路货物运输繁忙,多为电煤、矿石等重型列车,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上天入地,跋山涉水,我们什么都能!”45分钟后,两人从桥墩爬上来,双脚“着陆”,彭明志松了一口气。
三兄四弟,天南海北一家人
桥检班有七名员工,三名老师傅接近退休年龄,其余四人30多岁。其中,黄佩佩和王刚来自陕西,工作地点离家最远。翟祥虽然说重庆话,但已经在兴义定居下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在这个小镇上相遇,成为了外国的“家庭”。
“在工作日,每个人都在工作区一起吃饭和生活,外出检查是‘形影不离的’,和工人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家人。”和每个人一样,车间党支部书记陆启波的家也在其他地方,工人们想念家,他也有同样的感受。
在线检查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当他们回到工作区时,他们还需要总结图像,分析和判断发现的“疾病”,并及时将问题传达给维修团队。
翟翔作为车间里最古老的“技术大师”,在南昆铁路工作了26年,走遍了管道内的所有桥梁,研究了四种桥梁的特点,总结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维护方法。
围炉煮茶,山坡上的夜生活
夜幕降临,山坡上烟火的味道升起。
“今天辛苦了,我给大家做了家乡菜!”饭点快到了,厨房里传来了团队“厨师”任建军的热情喊叫。
黄佩佩说,团队的三位老师都做了一道好菜,“罗福友的泡菜鱼是八渡站著名的招牌菜”。每当他们遇到重大维护任务时,他们都会试图奖励外出检查的同事,这样他们就可以回来吃一顿热饭。
晚饭后,山坡上的夜生活开始了。
王刚在后院生了炭火,去围炉煮茶;廖新珍宿舍窗户明亮,技术人员考试倒计时,他正在为考试做准备;彭明志的情人李洪连在田林探伤区。那天,她利用休班时间来到八渡。这是他们同意和孩子们一起拍视频的亲子时光
聊天,夜深了。伴随着火车隆隆穿过的旋律,一声长长的鸣笛,大伙儿纷纷回到宿舍,熄灯睡觉。
贡献:人民铁路报业有限公司广西记者站(南宁局集团公司金融媒体中心)
文图:彭婉云蓝天董牛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