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卖微信号也是违法的。五名男子因“帮信”犯罪被判刑
微信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社交软件,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工作交流,都有其便捷的优势。每个人都可以免费注册微信号,但有些人不得不花钱购买微信号,选择未实名注册的“白号”,衍生出一批通过注册销售微信号牟利的黑色行业。近日,奉化区检察院对小刘(化名)等五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分别判处五人相应刑罚。
2019年上半年,小刘来奉化找工作,一开始在网络贴吧找兼职,做一些网络游戏兼职。后来游戏兼职遇到需要微信号授权的情况,于是逐渐接触到微信注册销售行业。“一开始,我也跟着别人。我买了一个手机号码,让我注册微信。注册微信后,我会把它发给我的家。我的家人会遵循一个微信5、6块钱收走。“据小刘说,因为他当时只是兼职,每次注册微信只能赚1元。后来,当他授权微信游戏时,他发现微信授权可以赚3元左右,所以他开始自己做。
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小刘开始“招兵买马”五个人通常在小刘租的房间里吃住,里面有四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台式电脑进行“日常工作”。“一开始有两种商业方式,一种是别人买手机号码让我们注册微信号,然后注册微信账号和密码给别人,即使完成订单,每次注册几元;另一种是我从qq组或微信组购买手机号码,然后我们注册微信号,最后找到微信号买家。”小刘在2019、2020年,他主要以第一种方式赚钱,接别人的订单,后代做,但赚钱不多,所以2021年以后,他放弃了第一种做法,转而“自买自销”。

五个人的分工也很明确。小刘是老板,专门负责联系卖手机号码的家和需要微信“白号”的买家。谢和其他四个人负责注册微信。小刘会把谢和其他四个人拉进聊天组,聊天组是卖手机号码的人。
需要接活的时候,群里会有家人发一批手机号码,谢某某等四个人会分别接其中一部分,然后注册。他们还为每人准备了四部工作手机,以提高注册效率。在注册过程中,他们会要求销售手机号码的人提供一个验证码,即使注册成功。随后,他们将使用具有备份功能的移动应用程序备份新注册的微信账号、密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等待交易。找到买家后,小刘还会把谢某某等四个人拉进聊天群,根据买家要求的数量在其中发布微信“白号”。
扣除购买手机号码的成本,每个微信ID大约可以赚50元到70元。小刘、谢等四人按微信ID销售利润分享46分。2021年10月底,当公安机关收到一些欺诈报告的线索时,他们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微信ID是小刘等人非法销售的,因此他们被拘留了五人。2021年12月底,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奉化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我也知道别人买我们注册的微信‘白号’可能是为了做违法犯罪。当时我也担心别人会用这些微信号作弊。“谢向检察官承认,普通人可以免费注册微信,但有些人以高价购买很多,他们注册的微信身份证经常遇到异常和标题,这让他们知道,一定有人拿这些微信身份证做一个看不见的活动。经核实,小刘等人通过购买手机号码,将手机号码注册为1万多个未经实名认证的微信号,通过微信群等渠道联系买家,销售非法利润59万元以上。其中,小刘非法获利17万余元。在上述卖给他人的微信号中,有的被他人通过添加好友聊天、推荐刷单返利、投资理财、办理网贷等方式骗取被害人马、陈等人89万余元。
2022年7月,奉化区检察院依法起诉案件。经审理,法院认为小刘等人知道他人使用信息网络犯罪,仍大量出售微信身份证,构成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犯罪。同年8月,法院判处小刘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6个月,罚款5万元,分别判处谢等4人有期徒刑,适用缓刑和罚款。
检察官提醒大家,通过租赁和转售微信号赚钱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含了很大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在知道他人使用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仍然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租赁和销售微信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等行为,帮助罪犯支付结算,将成为电信网络欺诈甚至洗钱等上游犯罪,是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