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建设新型储能项目“红线”
“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电力电池性能监测评价体系完善之前,原则上不得建设大型电力电池梯队利用储能项目”——国家能源管理局最近发布的新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草案)(以下简称本规范)引起了业界的热烈讨论。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发展迅速。退役电力电池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价值,而且具有环保属性,是以往政策鼓励的应用形式。为什么风向突然改变,停止了它的发展?
储能安全事故余波未消
“4月16日事故发生后,必须加强安全监督。该政策发出信号,不再鼓励电力电池梯队使用储能项目。下一步,我们可能不会这样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向记者承认,许多储能项目使用电池进行示范,甚至争夺退役电池。从车辆退役后,电池必须经过电池评估、拆卸、重组、焊接和再利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复杂。与新电池相比,梯队电池的使用并不经济。”
上述企业人士提到的“4月16日”事故,是指今年4月在北京丰台区国轩福威斯储能电站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两名消防员死于灭火救援。该电站是一个集光存储和充电于一体的项目,包括25M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设备。因此,电化学储能的安全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近年来,美国和韩国发生了许多电化学储能安全事故。即使使用新电池,火灾问题也经常发生,退役电力电池是否适用于大型储能项目仍存在争议。动力电池和储能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对电池的一致性和循环次数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制造商的电池在结构、规格和参数上存在很大差异。相关的评估和监控技术仍然是一个行业问题。
彭博社新能源金融储能行业分析师李岱欣表示:“目前,大多数退役电池都是五年前生产的,技术水平较差,没有基于回收的电池设计和跟踪设备。”,目前退役电池规模小且分散,不具备梯队利用条件。
对电化学储能的影响有限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是新型储能(不含抽水蓄能)中增速最快的技术。2020年,国内电化学储能新投入运营规模达到1559.6MW,GW大关首次突破,同比增长145%,主要用于新能源发电侧,占近40%。目前,20多个省市对可再生能源配置和储能提出了要求。

停止新建大型电力电池梯级储能项目,会按下快速发展的电化学储能“暂停键”吗?
亿威电力营销中心总经理陈翔表示,目前大型储能项目中真正使用梯级电池的项目很少,更多的是技术验证和探索性示范项目,并没有成为行业的主流。
上述企业人士也承认,市场上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主要是新电池,停止新的大型电力电池梯队储能项目,不会对电化学储能的整体发展产生太大影响。
今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GW以上,比目前3.3GW的累计装机量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席陈海生认为,电化学储能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其背后的挑战在于安全和标准。安全是储能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前提,标准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电化学储存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并进一步探索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
此外,陈海生指出,《电化学储能设计规范》将1MW或1MWh以下的项目划分为小型电化学储能电站,30MW或30MWh以上的项目划分为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本规范中提到的“大型”梯队储能项目是否按本标准划分,还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
业内人士建议3年后考虑重启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范设定了停止大型梯队利用储能项目的前提条件,即对电池一致性、性能监测和评价体系提出要求。该规范还提出,已建成的运营项目应定期评估电池性能,加强监测和监督。李戴欣认为,“这项政策并没有被框住,只是在满足各种条件时才会考虑。”
暂停可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更明显的影响。根据中国汽车研究的数据,2020年中国退役电力电池达到25GWh,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116GWh。如果不妥善解决如此庞大的退役电池,不仅会影响工业闭环,还会带来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是近年来行业发展的热点。动力电池的剩余容量约为80%,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它可以逐步应用于储能、铁塔基站、低速电动汽车、太阳能路灯等领域,也可以拆卸和回收钴、锂、镍等金属材料。
“该政策并没有停止电池的梯队利用。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小型储能项目仍具有梯队利用电池的活力。”上述企业家表示,随着电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议相关部门从资源充分利用的角度,结合技术发展,判断是否重启大型梯队利用储能项目。
*本网站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日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日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网站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日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