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白天不懂夜的黑歌词-《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今天我们在室内,但我们在台北市中心。我们唱歌的时候,会有台北101的地标。”在第二期《宝岛季》中,台北分会场从波光粼粼的日月潭转移到台北高空,动人的歌声漂浮在千山万水中,带着宝岛的温度传递到江南北。该节目的意义进一步超越了音乐本身,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窗口。

上线10天后,《声生不息宝岛季》在猫眼、灯塔、云合等榜单上获得10个热度和市场份额日冠,3月25日播出量突破7亿。在社交媒体上,据猫眼专业版统计,该节目在整个网络上赢得了356个热门搜索,其中包括#那英#、#张杰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哭砂#等音乐相关话题,还有#张杰、张雨生隔空对唱,天天想你#、#28年后,那英唱着白天不懂夜晚的黑#等感情。

这种反馈也让《声生不息宝岛季》的节目理念更加清晰。也许我们不应该只认为《声生不息宝岛季》是一部音乐综合体。这里发生的故事从音乐开始,但不仅仅是音乐;从那些歌唱至今的经典音乐中,《声生不息宝岛季》重拾了情感和记忆,传达了同理心和共鸣,在音乐综合体之外打开了更多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正如节目文案所说:当歌声响起时,海峡变窄,陆地和岛屿变宽。

宝岛音乐不仅仅是音乐

“眼泪从未停止过。”在节目引言中,表达这种情感的弹幕并不少见。

这个以音乐为主题的综艺节目花了32分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指南”。在参观了台湾音乐发展的许多关键人物后,它仔细整理了宝岛流行音乐发展50年的历史。这不仅是一段中国文化独立和文化自信的历史,也是一段“歌唱”的记录。

看到在哥伦比亚咖啡馆,李双泽听了卑南民歌高呼“我们有歌”,余光中评论民歌运动“你走进了芬芳的黎明”;看到90年代金曲倍出的时代,李宗盛塑造的“那种经典就是这首歌,象征着一个时代”;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歌手都选择去台湾省发展工业化,周杰伦和“华流”诞生了…观众会真诚地同意,宝岛音乐不仅是中国音乐的宝库,也见证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用我唱歌的感受。

铭刻在这些音乐中的是无数的共同记忆。杨祖军在节目中回忆道:“1988年2月,我是台湾第一个在大陆举办个人音乐会的人。我唱的歌都哭了。我认为没有办法表达热情,也就是说,我们的心在一起。”

20世纪80年代,大陆通过音乐重新认识了台湾省,两岸也通过音乐拉起了一条线,影响着彼此逐渐走近。这种记忆首先是双方共同制作的。滚石制作的魔岩三杰和获得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那英,都让台湾省粉丝“大开眼界”,两岸也逐渐走向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其次,通过那英、杰森、华晨宇等不同代际歌手的分享,不难看出大陆对当年黄金时代的宝岛音乐寄托了深厚的情感记忆。20世纪80年代,那英对苏瑞的“还能唱”感到惊讶,并想在1991年北京工业体育附近买一张齐秦“飙升”音乐会的票;华晨宇会记得班上的男孩模仿周杰伦戴帽子。在弹幕里,总有“我听过”、“我会唱的歌”、“作为00后,大部分都会唱”等字样。文化记忆背后是一颗越来越近的心。

《宝岛季》的故事超越了音乐本身的空间,找到了扎根和成长的力量,将音乐记忆升级为文化共享,谱写了两岸同声共振、心与心相连的过程。在《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旋律之后,这种意图进一步体现在节目故事片的呈现上。

用音乐点燃所有共同的情感记忆

白天不懂夜的黑歌词-《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从第一次跨越不同时代的台湾音乐巡演,到第二次80年代和20世纪00年代的音乐对话,“无尽的声音,宝岛季节”系列内容,准确提炼当代中国文化体系中宝岛音乐的价值,以时间、地域、代际关键词编织文化经纬度,通过时代遗产、传播意义、审美价值音乐,连接公众的文化记忆和共同情感。

正如金曲分享人王伟忠所说,除了音乐,还有更多的东西让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宝岛季》中,该节目通过音乐进一步了解了两岸文化内容的共同感知,并通过有趣的串联激活了沟通和情感联系。

在整个季节中,提醒观众的声音包括叙述配音,从上一季的粤语女声,到大陆观众也熟悉的三金颁奖典礼司仪贾培德的声音,以及这个来自大陆的综艺节目的巧妙化学反应。更多的综艺节目元素也被整合起来,最令人难忘的是使用康熙来了,重新设计了“无尽的声音请回答”的链接。

每次在大陆和台湾的街道上采访100名路人,分别针对一个文化生活问题,对两岸90后观众最喜欢的话题进行街头采访,如“影视剧TOP5”、“中国流行音乐TOP5”、“综艺节目TOP5”。好像两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坐在一起亲密聊天,会因为默契和熟悉而获得一种温暖,会对彼此有更现在的了解。原来《后妃入宫》在中国台湾省也是那么受欢迎。原来《爸爸在哪里》曾经是海峡两岸的流量杀戮,华晨宇的《我的滑板鞋》曾经受到台湾省同胞的热烈欢迎。

这种跨越海峡的分享以更直观的方式提醒观众,我们仍然非常亲密地依偎在一起,这种认同感将在深厚的血液和文化记忆中注入更有活力的新因素。

而更深层次的联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言的第一个镜头给了台湾省嘉义的眷村,有“老味道”的阿桃面馆,成为了眷村发展中留在口味中的锚点;曾经在舞台上说“我爸是河北,我妈是山东”的眷村女儿邓丽君,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是阿桃嫁给武汉人随便唱的旋律。《声生不息宝岛季》在音乐记忆和乡音中唤醒了你我的情感和文化共识。

在这背后,节目用音乐影响记忆,连接血液,凝聚共识。这样的感受和责任值得湖南卫视和芒果电视台的赞誉。观众通过投票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正如评论区的高赞回答所说:“芒果电视台的节目永远不会令人失望。”

“我们是汹涌的海洋”

该节目还提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宝岛音乐家北上交流的盛大活动始于两岸关系解冻的总体环境:1987年,台湾当局向大陆开放老兵探亲;1992年达成“92共识”,开启了两岸直接交流的新局面。

故事今天还在继续。2018年,mainlandChina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及台湾同胞和台湾企业,简称“31项措施”。两岸关系前所未有的密度和温度,诠释了“两岸一家”的政策方向。2023年进入疫情后恢复交流的关键一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岸问题再次强调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完善台湾省人民福祉的制度和政策。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在文化、音乐、创新等方面获得了各方的好评。数百家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发表了文章,赞扬了节目的理念和价值;许多行业媒体和评论家也化身为自来水来赞扬节目的质量和真诚。

正如新华社文章所说:“该节目讲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亲密关系,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动人的歌唱使海峡两岸的关系更加紧密。”这些评论进一步加盖了该节目的价值,并进一步提高了该节目的效果。

在音综的“皮囊”下,节目的核心其实是文化。大陆和台湾不仅分享相同的音乐,而且有相同的文字、相同的文化认知和生活方式。我们会不知不觉地给道路起同样的名字,为同样美丽的歌词流泪。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宝岛季》中,节目的意图和努力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成为两岸共同撰写的情书。

正如胡德夫所说:“我希望我们能激荡另一个时代,桥会越来越宽,海浪会越来越大。我们是汹涌的海洋,无尽的生命。”音乐鼓舞的海浪越来越高。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