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怎么跑到周恩来的?听了吕正操的回答,张学良:你走对了这条路
张学良和赵一迪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去世。早在蒋经国去世之前,一群以东北大学生张杰迁为首的中国美国学者就计划如何敦促台湾当局尽快释放张学良,恢复他们真正的自由。张学良得知此事后,给张杰迁写了一封信,暗示他当时在台湾的处境:
“搬家,一切都要理性。不要太情绪化,冷静,耐心。不要太不耐烦。你们三对夫妇来台湾省,把他们扔掉,好像不是很对吧?我郑重地告诉你,不是时候,你来的时候也见不到我。我想起了唐伯虎的两首诗,后来写道:‘万事由天不强求,强求不成反成羞耻。’”
这封信意味着张学良即将获得自由。1990年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和张学良朋友齐聚台北圆山酒店,公开庆祝张学良90岁生日,标志着张学良54年后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
张学良获得自由后,大陆第一次获得消息。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带着赵一迪登上赴美飞机,开始美国探亲访友之旅。张学良没想到两个月后,他会在纽约与老部下、开国上将吕正操重逢。
张学良去美国的第二天,张学良五弟张学森的女儿张鲁恒和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来到北京301医院,拜访吕正操,告诉张学良去美国探亲的消息。他们非常渴望告诉吕正操,因为他们知道张学良和吕正操之间的关系。
吕正操从大局出发。考虑到张学良刚刚离开舞台,目前还不清楚他是否愿意回到大陆。他告诉他们先等,看看情况。3月2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代表党和政府正式邀请张学良: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非常关心他。现在,他和妻子来到美国,从相关报道中得知他很健康,我们很高兴。如果他愿意回到大陆,我们当然非常欢迎他。我们尊重他自己的意愿。”
然而,出于各种考虑,张学良对大陆的邀请持谨慎态度。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吕正操决定委托张鲁衡先去美国看看张学良,然后决定是否去美国。
4月10日,张从美国回国后,向吕正操汇报了与张学良的会面情况。4月26日,吕正操接到女儿吕彤岩从美国来的电话,说她在纽约蒋士云家见到了张学良。谈话中,吕彤岩问:“如果我父亲来美国,你看不见吗?”张学良回答得很清楚:“当然,见!”
中央会议研究结束后,决定派吕正操代表党中央和人民到美国拜访张学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指出:“你应该召开一次会议来研究这个问题。”此外,一些中央领导人也先后打电话给吕正操。例如,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程子华同志先后打了几次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开始。
晚年张学良
吕正操当时87岁,身体状况不好,但他知道自己的责任。1991年5月23日,吕正操一行五人登上赴美飞机。吕正操抵达美国的第一站是旧金山。他在这里遇到了赵一迪和他的亲戚。
随后,吕正操一行前往纽约。5月29日上午,吕正操前往曼哈顿公园大道蒋士云家。蒋士云家在11楼。吕正操走出电梯时,一眼就认出了张学良的西装。
同样,张学良一眼就认出吕正操就在他面前。年轻人分开了,白人首相聚了。他们都是80多岁的人。有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四目凝视,双手紧握,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自1936年12月张学良坚持送蒋介石回南京软禁以来,他们已经半个多世纪没见面了。
进屋坐下后,吕正操说:“从西安告别开始,今天正好是54年5个月零4天,碰巧是双‘五四’。”我已经半个多世纪没见面了。我以为他们很奇怪,但气氛很热烈。吕正操从中国拿出生日礼物:
一套张最喜欢的《中国京剧全集》录音带,大陆著名京剧演员李维康、耿其昌新录制的京剧带;新采摘的碧螺春茶;国内画家袁熙坤为张学良画的肖像和启功先生手书的贺章。
张学良和吕正操
吕正操详细介绍了每一件礼物,张学良多次表示感谢。张学良笑着说:“我现在迷信了,迷信上帝!”吕正操笑着说:“我也迷信,相信人民!”张学良问:“你知道你有个绰号叫‘地老鼠’。”
吕正操听起来很惊讶。张学良知道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张学良口中的“地老鼠”是指吕正操在冀中抗日根据地以“地道战”为主要形式对抗日寇的行为。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著名的抗日战争故事,如地道战和地雷战。
这些经典的游击战术基本上来自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其指挥官是吕正操。毛主席高度评价吕正操:“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现在张学良再次提到了这种战术,吕正操充满了情感。
吕正操说,“地老鼠”是人民创造的。谈话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每个人都下楼去附近的一家中国餐馆吃饭。边吃边谈,张学良突然问:“你为什么去周恩来?”
张学良突然问了这个问题。一方面,他想知道老部下是如何选择参加八路军的,另一方面,他想知道中共革命胜利的原因。张学良非常信任吕正操,张学良推荐他去东北讲堂学习。
吕正操和聂荣珍

1925年,20岁的吕正操从军校毕业后,担任张学良少校副官、秘书、同泽俱乐部主任,直至“西安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件”时,吕正操是西安张公馆的内勤人员。在此期间,他经常与应邀来西安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罗瑞卿、徐建国等人取得联系。
“西安事件”和平解决后,吕正操张学良将蒋介石送回南京,被软禁后,东北军内部矛盾激化,高级军官和少壮派争权夺利。在此之前,他已经是东北军第647团团长吕正操不愿参加。早在1934年春天,吕正操就率领647团迁往北平,负责城防,为今后留在华北平原抗击日寇做准备。在此期间,吕正操与中共北方局五十三军工委员刘澜波、孙志远等开始密切接触。
张学良被软禁后,吕正操考虑了647团的政治情况,他认为自己很有把握控制全局。因此,1936年12月31日,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位于河北省徐水市的团部,成功控制了军队。就在这时,孙志远来了,说中共北方局已经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初,东北军上级发现中共党员在647团内活动频繁,决定将647团拆散,与其他部队混合。吕正操接受了中共北方局的指示,率领部门进行了改编,并担任了国民党53军新编的691团团长。1937年5月4日,吕正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吕正操率部前往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在对日军的激烈战斗结束后,吕正操率部撤离河北省晋县东北的小桥镇,与军队失去了联系。吕正操立即召集党员和士兵代表会议,他对大家说:
“不到半个月,日本人就占领了华北大片土地,但中央军一味撤退。这时候和日本人打,死了是烈士,活着是英雄!既然我们和军队失去了联系,我想我们只能回到北方,在敌人后面打游击!”
吕正操发言时,现场工作人员频频点头,最后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因此,691团改为“人民自卫军”。不久,“人民自卫军”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领导,吕正操被任命为冀中军区司令员、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公署主任。
在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吕正操率领官兵,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地采用地雷战、隧道战、蘑菇战、顶牛战等战术,使全民各兵,以最低的代价取得战斗胜利,极大地调动了人民抗日的积极性。
熟悉吕正操军事生涯的人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的军事才能。“吕正操打仗的时候,有六七分就敢打。”众所周知,在战场上,指挥将领的勇气和临时决策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胜的关键。
掌史之战是吕正操的代表作。这场战斗的胜利被中央军委誉为“平原游击战坚持村防战的典范”。1942年6月12日上午,吕正操所在的司令部在河北省威县掌史村被日军包围。吕正操立即下达命令:
1、军队立即进入工作岗位。敌人进攻只能用步枪和手榴弹反击;2、在非紧急情况下,不得使用轻机枪;3、没有上级命令,不得进攻;4、不得使用重机枪和迫击炮,不得让敌人了解我们的实力,更不用说暴露我们是河北中部的主要力量和领导机构了。我们应该“假装孙子”示弱,与敌人进行“蘑菇战”、“顶牛战”。
战斗开始后,吕正操迅速部署。最后,他率领部门用一个团的兵力保卫了2000多名领导机构,杀害了约500名日伪军队,而我军只伤亡46人。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战后,吕正操的名字响彻华北抗日战场,最终于1955年授予开国将领。
这就是吕正操如何脱离东北军,最终参与八路军率领部抗日战争的一般过程。现在张学良问,吕正操首先简要介绍了他率领部队在敌后抗日游击的过程,最后说:
“当你把蒋介石送回南京时,我不相信他能让你回来。你离开后,东北军就乱了。我赶回军队,接受共产党的指示,趁国民党军队南撤的机会,离开53军,留在敌后打日本。”
张学良和吕正操
仔细揣摩吕正操的话,可谓非常聪明,蕴含着这位开国将领的高超智慧。吕正操强调,他离开东北军的背景是蒋介石不会让张学良回来,这也是东北军将领内讧的根源,他们都忙于争权夺利。
吕正操特别提到“留在敌后打日本”。918事件发生后,张学良背负着全国的诅咒。他一直渴望感到羞耻。吕正操告诉张学良:“东北军参加了抗日战争,大部分蒋介石英勇牺牲。53岁时,他在辽沈战役中放下武器,最终在沈阳解放时选择了起义。”
吕正操还告诉张学良,“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军非常英勇,牺牲惨重。蒋介石派东北军去任何危险的地方。在上海作战时,蒋介石的直系撤退,让东北军成为后卫。他们渡河时淹死了很多人,这是非常痛苦的。蒋介石不仅没有表扬或抚恤金,还取消了当地军队的数量,其余部队被遣散。”
在吕正操的叙述过程中,张学良不停地点头,显然对吕正操的回答非常满意。张学良终于泪流满面,他说:“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直接参加抗日活动,你带来的部队坚持打日本,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你走对了这条路。“张学良的话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事实上,当吕正操刚刚带领691团走上抗日之路时,张学良得知后请他的四兄弟张学思来看望他,并给吕正操带来了一句话:“必须(吕正操的话)。这条路走对了。”
由于现场其他人员较多,两人没有愉快地交谈,也没有深入交谈。第二天,在曼哈顿的一家银行总经理办公室,吕正操和张学良第二次见面,这是一次单独的谈话。吕正操首先向张学良提交了邓英超的亲笔信,并向他传达了中共中央的问候。邓英超的信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遇:岁月不居,季节如流,几十年海天遥远,希望之情历久弥深。恩来生前的每一个念头和他的丈夫都经常感叹和悲伤。现在他身体安全,一切顺利,有兴趣千里之旅,所以人们听到了,深深地感到安慰。先生离开家乡很多年了,亲戚朋友都很期待,说不出话来。幸运的是,最近两岸的壁垒逐渐撤退,交流日益增多。冬天去春天,天气温暖,适合去故国旅游。受邓小平先生的委托,今颖超愿以真诚邀请丈夫和妻子在方便的时候回大陆,看看家乡,扫墓,省亲,观光,叙旧,定居。”
仔细看了几遍信后,张学良说:“周恩来我很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事实上,周总理在1976年病危时特别会见了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罗青长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一些事情。总理太感性了。我能告诉你的是,他让我不要忘记那些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尤其是那些还在台湾的两个姓张的朋友。”
张学良和赵一迪墓地
周总理口中的“两个姓张的朋友”之一是张学良。不幸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张学良最终没有回到大陆,这让他后悔了一辈子。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去世,享年10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