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懂的上海天气:今天最低5℃,明天有薄冰,周末冲20?
今天10时34分(11月22日)
迎来“小雪”节气
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
虽然上海没有雪
但寒潮预警和大风预警高挂
受强冷空气影响
今天早上气温较低
市区在5℃,郊区会更低
白天多云到晴
尽管阳光回归
但是早上西北风还是5~6级阵风7级。
下午转4~5级阵风6级
今日最高气温为10℃
明天和周三早上的气温是最近最低的
受干冷西北气流控制
上海本周仍然晴多雨少雨
其中,周二和周三早上最低气温较低
市区3℃,郊区0℃~2℃
局部有薄冰
上海气象服务中心甚至发布提示:
每个人都把棉毛衣塞进棉毛裤里,把棉毛裤塞进袜子里,然后把羊毛衫放在棉毛衣外面,这是对这两个早晨最起码的尊重。
不过,下半周,小观又要发这张动图了。
不知道今年发了多少次。
下周三白天气温逐渐上升
预计周末最高气温将回升至18℃
11月底又要冲20℃的节奏了?
不止上海,南方很多地方都在降温,比如换季。
这种寒潮的特点是什么?
1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寒潮、暴雪、海风三警齐发。受新一轮寒潮影响,中国中东部正在经历大风降温。这种寒潮天气的特点是什么?影响几何?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震为网友解答。

西伯利亚冷空气组团南下
在早期阶段,乌拉尔山地区有一个高压脊柱延伸到极地附近。脊柱前的西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并在西伯利亚积累。随着乌拉尔山高压脊以东低槽向东移动,冷空气也向南移动,形成了影响中国的寒潮过程。
方冲表示,冷空气在向东移动和向南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直接向南与南部地区的暖湿空气相交,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低槽不断加深,槽前底部形成锋面旋转。在旋转前部,暖湿空气不断输送到东北地区,冷暖空气在东北地区相交,形成暴雪。
特点——
影响范围大,冷空气移动快,天气系统复杂
1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寒潮蓝色预警显示,21日至23日,中国中东部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阵风为7级~9级气温下降6℃至10℃,其中黄淮东部、江淮、江南中东部分地区降温12℃,局部降温14℃以上。
在这方面,方冲指出,寒潮过程影响较大,冷空气移动速度快,天气系统更加复杂。
冷空气向东移动和向南移动后,将迅速横扫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带来强风冷却和降水过程。其中,南方的冷却范围略高于北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早期的温度略高于全年,冷却范围相对较大。
寒潮移动得更快。21日上午,寒潮前部仍在华北北部,夜间将影响华南。方冲说,寒潮的快速移动主要与天气情况有关。在此过程中,冷空气的移动速度比上一次快,这与中低层引导气流的强大“推力”有很大关系。
此外,寒潮影响下的天气系统也相对复杂。例如,东北地区有暴雪、暴雪,甚至局部暴雪;南部有小到中雨;北部可能有沙子或灰尘天气。可以说,天气舞台呈现出“百花盛开”的模式。
对比两次寒潮——
缺乏水蒸气,华北地区没有明显的降雪
大多数华北地区的网民对11月初寒潮带来的降雪印象深刻,为什么华北地区这次没有明显的降雪呢?
方冲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最后一次寒潮期间,从蒙古延伸到中国的低槽底部比这次更南。低槽底部和前部的西南气流将携带暖湿空气并输送到中国北部,形成降雪。此外,在最后一个过程中,东海附近有一个热带系统,其北部的东风和东南风继续向中国北部输送水蒸气,这也是降雪形成的有利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水蒸气输送到华北地区,即使温度已经降到很低,也没有明显的降雪。
防御建议——
应对能源、交通、农业等问题
鉴于寒潮过程,方冲建议有关部门应注意降雪、降温、风对交通、农业、城市运营、能源供应等的不利影响。受寒潮影响,中东部大部分温度将明显较低,然后温度将继续上升,近期温度冲击多变,公众应及时调整着装,防止感冒。
今天哈尔滨因暴雪停课
哈尔滨因暴雪22日暂停线下教学
哈尔滨市教育局发布消息,根据暴雪灾害应急响应要求,11月22日,全市幼儿园暂停园区,开展家庭生活指导。全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暂停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提出统一的硬性要求。11月23日是否恢复线下教学,由区、县(市)教育局根据当地天气情况确定。
但毕竟现在已经是11月底了
早晚凉意明显
请及时调整着装。
谨防感冒
听听妈妈的指示
多带一件总是对的
本文综合自上海预警发布、中央气象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