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绎内容”需要标注,抖音新规则引领短视频产业标准化发展
北京,3月30日电(赵秋月)“姐弟俩被抛弃靠捡垃圾谋生”、“被前夫殴打”、在大凉山给老人发现金做“慈善”……自2023年以来,虚假摆拍事件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上屡见不鲜。极少数创作者试图利用虚假的个人设计、情节、场景、道具等来编造虚假信息,突出对立或冲突的效果,从而达到获取流量甚至实现流量不当的目的。在这方面,抖音最近宣布发布了新规则,更新了“解读”作品内容的创作规则,旨在加强对平台虚假拍摄和虚假信息传播的治理,引领短视频产业的标准化发展。
线上线下,以虚假摆拍为“首”的虚假信息传播,一直是各方深恶痛绝的现象。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牛一兵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聚焦新形势、新问题、难点瓶颈,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包括“自媒体”混乱、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网络愤怒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到,中国的“网络生态继续改善”应该“促进良好网络生态的形成”。虚假信息的传播来自社会、经济和其他因素。虽然短视频平台不是第一个诞生地,只是它的映射区域之一,但它也应该承担责任,采取更多措施来控制虚假拍卖和其他混乱。

为了避免内容创作造成的错误解读,服务于创作者制作和传播正常解读情节内容的需求,抖音更新了“解读”作品的内容创作规则,要求“创作者通过情节解读创作,发布虚构内容,需要在显著位置标记作品解读”,以避免作品被误解,创作者可以检查“解读”声明功能,标记。
抖音强调,不选择“解读”标志,故意使用虚假拍摄获得不当营销账户的流量,将被严格禁止。如果作品未被公众和新闻媒体误解,平台将受到严厉处罚;如果视频包含夸大和炒作贫困生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悲惨经历、家庭冲突等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的内容,平台也将受到严厉处罚。与此同时,抖音正在积极开发“发布前声明”等功能,未来创作者可以在发布页面上一键勾选,标记作品。
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抖音已经对虚假信息进行了预警、追溯和怀疑(提醒)、跳转、粉丝抹去、谣言库、拦截、标记、推送等能力。今年1月以来,抖音严厉打击了以拍卖为重点的虚假信息现象。该平台清理了119.8万个相关非法视频,标记了110.8万个有风险的视频,并根据违规程度处理了2627个相关非法账户。
虽然推出的新规则增加了创作者在抖音上发布作品的成本,但这也是平台处理拍卖和虚假信息的唯一途径。然而,仅仅通过单个平台的努力,不可能完全消除虚假信息的出现。抖音率先建立了新的行业标准,希望所有短视频平台都能积极跟上,通过实际行动共同处理拍卖和虚假信息传播。
良好的网络生态源于创作者的标准化意识、严格控制短视频平台和持续监管。我们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