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生物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在行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在行动

央视新闻(焦点访谈):12月7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秘书处开幕。中国将继续担任主席国,领导大会的实质性和政治事务。回顾第一阶段会议,成果丰硕,不仅达成了《昆明宣言》,中国还采取了建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等重要措施。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创新的一项措施,效果如何?近年来,中国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为保护地球生命共同体做出了哪些努力?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会上,中国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并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这一系列务实的东道国措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注入了动力。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昆明宣言为2020年后制定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奠定了政治基础,指明了方向。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已正式宣布,北京和广州的国家植物园已上市并正式向公众开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的主流方面,应该说过去一年的步伐非常扎实,效果非常显著。”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智能雨林中心,智能监测系统全天候观察公园内野生动物的活动。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中国在去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宣布成立的前五个国家公园之一。公园涉及9个市县,共4269平方公里,整合了20个原有的自然保护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说:“历史上,我们进行了一些采伐,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基于这些考虑,海南岛八分之一的土地整合划定了这样一个国家公园,主要是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以及海南长臂猿等重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每天早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长臂猿监测人员都会沿着长臂猿的叫声寻找他们活动的位置,并监控和记录他们的生活。今年4月12日,公园管理局宣布,海南长臂猿D组又出生了一只婴儿猿。监测人员郑海强回忆说,他发现小猿的情况仍然有点兴奋。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王继超说:“从海南长臂猿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新生婴儿猿的出生表明,这个群体的动态正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海南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名单,目前只有5群36只。20世纪70年代末,海南长臂猿的数量一度减少到2群7-9只。这个物种甚至被怀疑灭绝了。

王继超:“在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条件下,大量的森林破坏、土地复垦、种植人工经济林以及对海南长臂猿的一些狩猎,导致整个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保护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长臂猿栖息地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保护范围不断扩大。

王继超:“从最初设立的20多平方公里到设立省级保护区的60多平方公里,到国家保护区的300多平方公里,到今天国家公园的4269平方公里。”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系统中保护等级最高、生态价值最大、控制措施最严格的生态区域。2015年开始在多个地方开展试点工作。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系试点正式启动,将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三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通过植被修复、道路封闭、空中走廊建设等措施,为海南长臂猿打造了更宜居的家园。

王继超:“进行生态修复。例如,在一些人工林中,在海南种植一些长臂猿最喜欢的植物,并在不同的生态斑块之间建立一些生态走廊,使长臂猿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扩展。”

生物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在行动

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除了改造长臂猿的栖息地外,还不断实施天然森林保护政策,将伐木工人转化为森林护理人员和猿人,加快智能雨林系统的建设。如今,海南长臂猿已成为世界上20种长臂猿中唯一的物种。预计到2035年,海南长臂猿的数量将增加到60至70只。

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体现:大熊猫在红外摄像机上“直播”吃饭睡觉,翘鼻麻鸭成为武夷山游客的“新客人”,三江源再现千湖美景。自国家公园成立以来,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善。

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目标是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局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作为会议主席国,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不断采取行动证明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决心。

云猫的勇气很小,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天生警惕,下落秘密,数量稀少。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第一个记录是在云南丽江,这只是一个皮毛标本。30多年后,直到2014年底,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才再次发现云猫。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曲石站站长杨伟春说:“2014年,我们在整理红外相机照片时发现了云猫。我们看起来像猫,但不是猫。它比猫大。它的图案比猫大。它看起来像豹子,也不是豹子。它介于这两个物种之间。动物学专家看了照片,发现它是云猫。”

近年来,保护区也多次发现了这一稀有物种的活动痕迹。

杨伟春:“近年来,高黎贡山保护区获得了530多张实体照片,通过鉴定可能有20多个个体。应该说,它并没有消失,但在过去,环境可能有点不稳定或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它的数量相对较少。现在,高黎贡山的植被恢复得更好,所以它的种群越来越多,我们拍摄或监测了很多。”

在云猫再现的背后,是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不断修复。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除了各种保护和修复措施外,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自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为国家战略,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其中,生态保护红线是一项关键措施。中国发布了几十份文件,提出划定和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禁止红线内的开发和生产性建设活动。2019年,腾冲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67.8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7.52%,将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云南省腾冲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富硕表示:“同时,我们还将(保护区)纳入土地空间规划监督系统,作为土地空间规划使用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在在云南西部建设生态生物安全屏障。”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副局长黄祥源:“纳入生态红线后,高黎贡山保护将形成环保部门、自然资源部门、林草部门、保护区管理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保护高黎贡山,加强高黎贡山的保护。”

目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已从82.3%提高到93.7%,并不断发现新物种。然而,将保护区划分为生态红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1986年自然保护区建成时,周边地区的一些集体农田或森林也被划入保护区。生态红线划定后,人们无法从这些林地获得收入,所以他们提出了意见。

云南省宝山市腾冲市曲石镇大坝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段尚恒说:“大家都认为借山造林的树木属于普通人。虽然土地属于国家,但普通人投入巨大。他们要求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及相关政府解决借山造林遗留问题。”

黄祥源:“2017年,保护区聘请第三方对这些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集体森林进行评估,并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估。评审结束后,宝山市人民政府和腾冲市人民政府赎回了这些造林,将其赎回为国有,然后移交保护区进行保护和管理。”

这种做法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林地,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态效益。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占陆地面积的30%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生态红线保护的生态空间和自然空间可以保护90%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保护74%的重点动植物物种。

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都被自然生态系统吸收,超过一半的GDP依赖于自然资源的贡献。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的福祉。如今,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加速丧失,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不断以实际行动为世界贡献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在即将到来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中国将努力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各国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征程。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