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三体》剧版有哪些比小说原著更出彩的地方?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5

  1. #1

    1.玻璃上的虫子

    2.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

    3.汪淼重新振作

    4.眼镜上的雾气

    5.哥白尼id的来源,懂得都懂

    杨建东8个月前 (01-18)回复
  2. #2

    这问题问的并不高明,好比说87版红楼梦比起原著都哪些更出彩,都不是一个媒介如何比?

    笔者接受剧版很大程度是因为剧版编剧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弥补了原著人物的工具化(大刘在第一部处理情感很克制),但这些都是站在原著的肩膀上完成的,不如问在哪些方面对原著的处理很出彩。

    ✔看完第六集再贴一下:

    剧版三体展现了大史柔软的一面,在第五集的一个小高潮以后节奏平缓下来,事情有条不絮。

    大史和汪淼互诉衷情(大雾)之后出门跳广场舞的场景我被打动了,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个场景满脑子都是接着奏乐接着舞,但我感觉到了一名老刑警的满足。

    对,就是满足,大史当过兵,干过刑侦,也许还见过自己同志的死伤,但是他大大咧咧地说“我是个火鸡保镖!”汪淼问他你关注哲学吗他说我不,工作糟心事,孩子没工作,爱谁谁想,但是——

    有超出人认知之外的力量在搞鬼,咱日子就不过了?不能

    他走入人群扭动,虽然扭得挺丑的,但这似乎是一个老刑警长期办案保留下来的生活方式:办完案大口吃黑乎乎的爆肚,走进熙熙攘攘的街道,看着人群面目生动,他很满足,今天又无事发生,他守的。

    他爱人们,这仿佛是大史的力量来源,也和他出场的时候讨人厌的模样不一样,他粗粝狡黠,但是他走入人群时分明在说:我见过生活最狰狞的样子,枪支、毒品、罪犯,但一个倒计时休想让我停下来,反而偏要给他挂胸前——

    大史跳广场舞https://www.zhihu.com/video/1599076625126989824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他是大史,公元人,老兵,人民警察


    ✔第五集,女儿问汪淼:“爸爸你的眼镜花了。”

    汪淼一愣,这个有点内向的科研工作着随即咧开嘴笑了。

    这次笑容和在女儿课上置球露出的笑容和眼前的倒计时结合在一起,表明汪淼不再是人肉摄像机,只有史强当他的精神支柱,他还有家庭。正是这两者一起帮他走出了阴霾。

    很多读者都表示原著汪淼是个没家庭戏份的工具人,这一出妙笔很好的补足了遗憾,也让三水成功的有了主角的重量。

    网球和铁球同时落地

    物理学,还存在。

    天外来客林登万8个月前 (01-18)回复
  3. #3

    第5集比原著更精彩。

    《三体》电视剧昨天播到第5集,来到了故事的第一个小高潮: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

    第一章节的主人公应用物理学家汪淼,在天文观测站看到了据称宇宙毁灭都无法见到的宇宙背景辐射的跃动,他戴上特殊的3K眼镜,在他的面前,夜空像一盏坏掉的电灯一样闪烁。这个桥段从小说原作开始就一直为人称道,因为它体现了极致的理工科思维下的浪漫主义

    解释一下我理解的“文学里的理工科思维的浪漫主义”,这是一种极致的想象力与极致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结合,让文学故事有了一种推导数学公式般的美感,这种美感的特点是整齐、简洁、有力、合理,无声无息却又充满说服力,激动人心。

    如果用感性的语言举个例子,我会举我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的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位是罗素,老爷子是数学家和哲学家,快六十岁时出版了一部偏社会学的著作《婚姻与道德》,然后在二十年后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另一位是库切,在自传体小说《青春》里,老爷子追忆了1960年代末在伦敦当程序员的同时泡图书馆研究小说的日子,本科拿了数学和文学双学位的库切说自己当时掂量了一下,觉得自己的才智不足以支撑数学道路,于是便选择从文,然后他凭借1997年惊世骇俗的《耻》在2003年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和库切的故事都还不是关于文学文本本身,但他们的人生经历变成故事,也具有一种理工科的浪漫。

    最近随着《三体》的热播,读过的没读过的都跑出来聊《三体》、聊大刘。这两天看到的几篇里,我推荐《黑《三体》的人,能不能至少先读过书之后再黑?》、《叶文洁,愚蠢在哪里?》和《精英,会不会做“人奸”?》。尤其是第一篇,标题就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针对之前引发骂声一片、广告商都亲自下场骂“艺托答辩”的《三体》动画,针对文章里提到的某位最近一个月疯狂蹭热度的大V。

    可以说没有读过一遍《三体》,或者说没有试着去体会“文学中理工科的浪漫”,却去硬谈《三体》的,最后只能沦为自恋或者尬黑。

    今天开头谈《三体》原作、谈“理工科的浪漫”,实际上还是想夸一夸《三体》电视剧。目前第5集“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呈现了故事的第一个小高潮,电视剧作为一部改编作品,第5集在我眼里几乎能拿到满分。

    我们来看看电视剧是怎么改编原著的,又为什么说它改编得好。

    “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这句浪漫的台词背后,却是一个冷酷的物种生存竞争故事。按照徐徐铺开的设定,三体人之所以为汪淼闪烁宇宙,目的是威胁地球科学家停止可能威胁到三体人的研究,搞乱地球科学家的思想,搞崩溃科学家们的精神。你要说这是一个东野圭吾式的谋杀故事,我觉得问题也不大。

    第5集主要三个段落,开头一个简短的原创记者角色碰瓷史强的桥段,目前意义不明,希望未来不要成为不稳定的点。另外两大段一段是汪淼观测宇宙闪烁,另一段是史强靠着二斤爆肚救回遭遇精神谋杀的汪淼。我主要说说二斤爆肚这一段,这一段细看的话,其实有不少改编。

    已知汪淼亲眼见到了宇宙闪烁,打电话质问“三体带路党”申玉菲倒计时的尽头是什么,申玉菲答道“不知道”。崩溃的汪淼开始陷入之前自杀科学家们一样的混乱,接受不了自己是一只火鸡或者说是一只虫子的命运,这个时候,没有多少文化也从来不思考哲学问题的警官史强把他拉到了一家小饭店,要了二斤爆肚,一瓶二锅头。

    小说原著里的对话是这么展开的:

    看到端上来的两大盘黑乎乎的东西,汪淼空空的胃翻腾起来,差点吐出来。大史又给他要豆浆和油饼,汪淼强迫自己吃了点儿,然后和大史一杯接一杯地喝了起来……
    “你是说,宇宙在冲你眨巴眼儿?”大史像吃面条似的吞下半盘爆肚,抬头问。

    “这比喻很到位。”

    “扯淡。”
    “你的无畏来源于无知。”

    “还是扯淡,来,干!”《三体》第一部

    注意细节,在小说原著中,是汪淼自己强迫自己吃的饭,他还骂了史强一句“无畏来源于无知”。而在电视剧中,汪淼失魂落魄地坐在小饭店里,镜头语言是他直接喝酒,像迫不及待想麻痹自己,大史还调侃了一句“垫点儿东西再喝”。这两处改编有何用,我们下面一起说。

    然后关于汪淼问史强有没有仰望过星空、思不思考终极问题的段落,小说和电视剧差得不多:

    “我夜里从来不看天……老弟,我夜里蹲点时要是仰头看天,那监视对象不是跑了吗?……其实啊,我就是看天上的星星也不会去想你那些终极哲学,我要操心的事儿多着呢,要供房子,孩子还要上大学,更不要提那没完没了的案子……我是个一眼能从嘴巴看到屁眼的直肠子,自然讨不得领导欢心,退伍后混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个熊样儿,要不是能干活,早让人踹出去了……这些还不够我想的,我还有心思看星星想哲学?”《三体》第一部

    接着史强就说出了那句在小说里跟“无畏源于无知”相对应的标签式的名言“邪乎到家必有鬼”。小说里只有这句,电视剧改编还加了两句“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皮裤太薄,就是棉裤没毛。”有趣之余,也更接地气,更符合安慰人的设定。

    然后是史强改变历史走向的那句:“我说的有鬼,是指有人捣鬼。”

    在小说中,爆肚谈话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两人继续喝酒,汪淼喝醉,醒来后两人在紫禁城一角展开第二段对话。电视剧的处理是两人对话继续。在小说里,在河面长长短短的人的影子面前,史强告诉汪淼自己的发现。

    “这些与你前面说的有什么关系?”
    “得把它们串起来看……所有这一切,都有且只有一个后台,它想把科学研究彻底搞垮。”
    “谁?”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但能感觉到它的计划,很气派很全面的一个计划:破坏科研设施,杀害科学家;或让你们自杀,让你们发疯……但主要还是让你们往歪处想,这样你们就变得比一般人还蠢……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扰乱你们(科学家)的思想,人死了还会有别人,但思想乱了,科学就完了。”《三体》第一部

    请注意,在原著中,三体人想搞乱科学家的思想是史强在紫禁城边上告诉汪淼的,但在电视剧里,是汪淼自己在小饭店里率先提出了“摧毁科学”的概念。

    注意镜头这时给到的史强的这个眼神:

    经历了这么多事,承受了巨大的幻灭感,汪淼产生“科学被摧毁”的想法是合理的,但我以为小说里史强那段“把科学家变得比一般人还蠢,思想乱了,科学就完了”的对话在电视剧里还是会出现,不过会变成是借由汪淼的提醒, 史强进一步梳理思路的产物。这样的改编好在哪里,和上面“垫点儿东西再喝”一样,要把这一集里所有改编的地方结合在一起看。

    “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放在故事里,其实可以换个不那么浪漫的说法,即你受到了全宇宙的恐吓,有人以全宇宙为工具,否定了汪淼等一批人存在的价值。而电视剧第5集的主题是,承受了巨大精神压力的汪淼,被史强和家人拯救。

    在汪淼问史强想不想哲学终极问题时,电视剧里有一处小说没有的台词,史强回答汪淼之前,对着小饭店老板喊了一句“麻酱有点儿咸了啊”。而在汪淼表现得极度颓丧时,电视剧给史强增添的台词是“他们越让你害怕什么,你越不能让他们如愿以偿。现在他们针对你,我更不能让你轻易地死了。来,吃!”

    在这段台词后,电视剧汪淼吃了第一口饭

    这里史强提供给汪淼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一种与未知力量对抗的勇气,与全宇宙对抗的勇气。如果说“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是理工科的浪漫,那么这里就是双重的浪漫

    而这份勇气诞生的地点,是路边不知名的小饭店,提供者是一个从来不进行“深刻思考”的劳动者。对着乌漆嘛黑的二斤爆肚,劳力者用带着强烈世俗与生活气息的态度,帮助劳心者突破了心魔。这,是第三重浪漫,也是一种最极致的浪漫。

    这是雕着大花臂的导演和没事喜欢拽书名卖弄概念的文化混子——简而言之,追求外在表演的小资——无法理解的浪漫。

    这是大刘的浪漫。

    仅靠史强就把汪淼拯救了吗?不,电视剧第5集的改编没有到此为止。结尾,汪淼在家,女儿提出“妈妈说你的眼睛不舒服,我来帮你看看”。而汪淼打开电饭锅时被蒸汽熏得眼镜全是雾气,妻子笑着说“眼镜花了”,汪淼也露出了笑容。这里的意思是,史强是个引子,最终也依靠家庭和亲情的力量,拯救了汪淼

    如果结合《三体》全书的故事看,我们知道,三体人因为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并不拥有感情的力量。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力量。

    温馨的画面之后,汪淼来到女儿学校,替小学生们演讲,鼓励小学生们“保持追求真理的心,永不放弃”。而蒙太奇切换的镜头,是他重启试验。

    至此电视剧第5集不仅完成了剧情上的承上启下,也实现了逻辑上的大连环。爆肚谈话中史强告诫汪淼的那句“首先要站直了别趴下”和汪淼在学校对着孩子们说的那句“跌倒了爬起来”形成一种呼应。到这里,已经是四重浪漫了。

    为什么我觉得电视剧第5集的内容甚至比小说原作还要精彩?就是上面的原因,它在尊重原作人物和情节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小细节的方式,深化了人物和主题,整齐、简洁、有力、合理。大刘的原作里有三重浪漫,电视剧不仅把这三重浪漫表现得很清晰、甚至更清晰,还改编又增加了一重浪漫。

    所有的浪漫都归结于一个原点,就好像所有等式都归结于零,最精彩的从来不是“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而是宇宙闪烁之后普通人身上迸发出的勇气与希望。

    原文:《《三体》的浪漫,不止“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

    林一五8个月前 (01-18)回复
  4. #4

    原著中,汪淼有个儿子,但电视剧里,是个女儿。

    说实话一开始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区别,只是对这个改动莫名其妙,或许是为了方便找群演?

    后来,当汪淼和女儿互动,乃至女儿给汪淼滴眼药水的时候,突然感动了,也理解了这个改动的意义:要是我儿子给我滴眼药水,我真的怀疑会不会戳瞎我的眼。

    汪淼去给女儿的班级上物理课的时候,重现了伽利略的比萨铁塔实验。那个情节,那个配乐,震撼灵魂,让我浑身鸡皮疙瘩。

    物理学没有不存在,你们改变得了微观观测结果,却改变不了宏观世界里实实在在的物理学定律。你们越害怕,我就越研究~~

    这个情节把汪淼升华了,原著中汪淼就是个人形摄像头,电视剧里支棱起来,成了故事情节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目前的男主一号。

    另,史强那个托炸弹专家朋友做的倒计时,有笑到了,太暖了。

    诗与星空8个月前 (01-18)回复
  5. #5

    有不少。

    一个一个说。

    首先是第二集。

    开局上来就是三体名场面之台球对谈中,台球被击打后到处乱飞的影视化操作极为惊艳。

    ​编剧绝对用心了。

    这些对白如果光用台词来表现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波影视化操作直接把质感拉满,也让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更容易理解台球对谈所要表达的人类因为智子的干扰而陷入的物理学危机。

    台球对谈后,汪淼深陷思想危机。

    憔悴的汪淼步行街头,背景采用了高度赛博朋克的霓虹和烟雾,原著中并无此桥段,但是改编得相当出色。

    ​光怪陆离的霓虹,沉浸在虚拟现实里的过客,困惑而又心怀恐惧的汪淼。

    而整个场景又置于理论物理崩溃和尚未揭晓的神秘战争的超级暗黑背景之下。

    太会了。

    真的太会了。

    而就在赛博朋克的背景里,汪淼产生了强烈的幻觉。

    这里的场景设计和故事主线融合得天衣无缝。

    (谁说《三体》不可以拍出赛博朋克风格?)

    而在“科学边界”的会议上,射手和农场主的思想实验的影像化表达同样立体。

    还是那句话,射手和农场主的思想实验完全能够用纯粹对白的形式呈现。

    但是影像化以后,不仅带感得多,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理解门槛,对于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相当友好。

    然后再说说第五集。

    汪淼重新振作这一情节,剧组加入了一些原创桥段,同样干得漂亮。

    尤其是汪淼给孩子么讲课这一段,相当出色。

    通过和孩子玩抛球接球的游戏。

    向孩子说明物理学的空间一致性。

    所对应的正好是台球对谈所揭示的物理学阴云。

    而汪淼在向孩子讲述物理规律的同时,也正在重新建立起对物理规律和人类理性的信心。

    与此同时,汪淼也重新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有了全新的突破,为之后的“古筝行动”埋下了伏笔。

    总结一下:

    不魔改,用心改。

    大刘厚重的科幻哲学,在被影视化之后,完全可能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吴清缘8个月前 (01-18)回复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