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是什么?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举行。又称“五月节”、“端阳节”、“重五节”等。古时候,这一天的节日起因于对龙的崇拜或象征五行中的土,后来也因为纪念举世闻名的大诗人屈原而成为现在的端午节。

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
众所周知,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因抱恨离世而在这一天。
广为流传的传说是,楚国的政治局势日渐恶化,屈原设计退隐,远离朝廷,写下了许多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但后来,他的敌人却不断用谣言攻击他,国君也失宠于他,并被流放到了荆蛮地区。
据说,这一天还是他的生日。当他得知敌人攻破了楚国都城,他便不忍辱死于夏浯江上,扔下身上的石头跳江殉国。

端午节的习俗和食物
如今,端午节已经演变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最著名的莫过于龙舟竞渡比赛,人们还会挂艾草、饮雄黄酒、吃粽子等。
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艾草绑成的香囊挂在门口,以驱邪避病,还有踏青、抢蛋等习俗,非常有趣。
而每逢端午节,各地会推出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比如最常见的粽子,可惜近年来粽子种类逐渐繁多,也逐渐远离了传统的包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