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出汗,如何保持清爽不尴尬?止汗评估来了
最近这个季节,比挤地铁更难的是戴着口罩挤地铁。当我到达公司时,我经常发现自己汗流浃背。如果那天穿棉质短袖,汗渍会更尴尬。
此时,只有止汗剂才能挽救尴尬。
我们买了7种流行的止汗剂,邀请了10多名志愿者进行现场测量。评估产品如下:
测量结果如何?哪种止汗剂效果更好?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止汗原理
首先,让我们回答一个最关心的问题:“止汗产品”抑制汗腺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
如果你想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首先了解:汗水是怎么来的?
人体有两种汗腺:大汗腺和小汗腺。
正常情况下,小汗腺每天分泌1L~2L的汗液,无色、无味、透明。
汗腺位于腋窝、会阴和腹部周围。分泌的汗液呈乳浊浓稠,含有蛋白质,容易散发酸味,这也是“汗味”的来源。
此外,当微生物遇到汗腺分泌的汗液时,也会形成气味强烈的脂肪酸和“汗味”。
无论是止汗珠、止汗膏还是止汗喷雾,主要的抑汗活性成分是铝盐。在我们评估的产品中,主要成分是氯化羟铝。
目前专家学者研究的止汗机制有五种,以下是大多数文献引用的作用机制:
氯化羟铝遇到汗液为凝胶、凝胶状,成膜后对汗液有“吸附”作用,能暂时堵塞汗腺出口,达到“止汗”的效果。
然而,氯化羟基铝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因此,它的“堵塞”效果只是暂时的,大量的汗水、衣服摩擦、水冲洗等情况会导致产品的“失效”。所以我们不必担心,止汗产品会“抑制”汗腺。
此外,氯化羟基铝也是一种抑菌成分。它能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减少汗液中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汗味,即尴尬的“狐狸气味”。
二、止汗能力
为了测试这七个样品的止汗能力,爸爸评价员工在带薪泡脚后“钓鱼”升级:

研究员的弟弟拉了十几个人,去了杭州某洗浴中心“带薪汗蒸”!
由于止汗产品没有国家相关标准,我们参考了欧盟对止汗产品的测试方法。
清洁志愿者腋窝,在腋窝一侧涂抹止汗产品。产品成膜后,在腋窝两侧放置纤维垫,吸收汗液。
志愿者的温度是40度(3度),湿度在40%~50%之间的蒸房,待30分钟后,称重纤维垫,以测量志愿者的汗液排放。
7个样品止汗能力的最终结果如下:
实验中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上述实验并不能完全代表产品的止汗能力,结果仅供参考。
三、试用反馈
参与本次评估的小伙伴们也写下了使用感受,与大家分享:
综合以上评价维度,我们推荐:
最后,我们也为您总结了它「止汗产品」使用建议:
夏天无论是出汗还是体味,都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东西「社死瞬间」。
希望大家看完这个评价,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享受属于自己的夏天~



















![南昌天气预警-南昌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IV级/一般]-大智网汇](https://www.dzwwh.com/wp-content/uploads/2023/03/7646-d568f465f772ea91889195f66717dd6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