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注意到2023年风向完全变化,出现了6个“异常”现象?
2023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现在又迎来了第二季度。以前大家都认为,经过三年的疫情,现在终于全面放开了,经济很快就会复苏。人们可以报复性消费,报复性购房,报复性生孩子。但如今,不仅国民消费需求低下,而且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看来2023年的风向已经变了,我们还是要再过一段“紧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后,社会上出现了六种“异常”现象,专家们惊呼他们无法理解,中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此外,这些现象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普通人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让我们先了解一下:
第一个异常: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各行各业都喊缺钱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继续宽松,不仅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而且在2022年超过28万亿元。到2023年2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高达275.52万亿元,接近300万亿元。
虽然国内货币政策继续宽松,但各行各业都在呼吁资金短缺,这主要是因为金融体系中过度发行的货币空转,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这表明人们缺乏投资信心,对企业和个人创业贷款的需求正在萎缩。他们都担心,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激进的投资将遭受严重的损失。
第二种异常:企业在降价促销,却等不及报复性消费
现在不仅商场和开发商都在搞打折促销,国内很多车企也开始搞打折促销,有的车价直接降了10万。主要原因是疫情控制放开后,很多企业都想减轻库存压力,收回资金。
尽管如此,国内消费者并不买账,报复性消费也没有出现。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三年多的疫情控制,很多中产阶级的收入减少或失业,消费越来越理性。因此,即使各种企业降价促销,也无法促进报复性消费的出现。
第三种异常:房地产市场继续有利,但购房需求正在萎缩

如今,房地产市场不断受益。除一线城市外,大多数二三线城市都放开了限购限售政策。银行还将抵押贷款利率从5.88%降至4%以下。许多城市也放开了公积金贷款限额的上限,以降低购房者的成本。
然而,购房需求继续萎缩。3月份以后,除开发商销量持续下滑外,各地二手房挂牌量也开始迅速飙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0万套。这不仅说明囤积投机者对未来市场不再乐观,也说明人们的购房需求不断降温,很多人都在观望。
第四异常:存款利率越来越低,但居民存款意愿高涨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存款利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以前可以看到4%以上的存款利率,现在可以看到3%以上的利率。存款利率越来越低的原因是银行现在不缺钱,而是希望大家把钱从银行拿出来消费投资。然而,国内居民存钱的热情却空前高涨。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居民觉得投资风险太大,存钱也是为了应对未来的失业、疾病、疫情等突发事件。
第五异常:疫情全面放开后,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23年,国内就业形势严峻,预计1158万大学应届毕业生将找到工作。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人士也要求找工作。今年各行各业都不景气,都在裁员降薪,所以招聘市场的需求开始大幅萎缩。
因此,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加,许多年轻人面临着找工作的困难,只能成为送货员、快递员、在线叫车司机等。值得一提的是,失业者现在被允许出去摆摊,摊位经济开始生活。
第六异常:国家放开二胎三胎,效果不理想
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缓解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国于2016年放开了二胎政策,2017年新生儿数量达到1765万。从那以后,中国的新生儿数量一直在下降。到2021年,中国放开了三胎政策。到2022年底,中国的新生儿数量已经下降到956万。
事实上,仅仅放开第二个孩子和第三个孩子的政策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搬出三座山,即高房价、高婚姻成本和高抚养孩子的成本。一旦人口出生数量呈下降趋势,将影响与婴幼儿相关的行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