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许多地方的公立医院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正在迎来一波降价浪潮,种植牙的服务价格将不超过4500元,种植牙需要数万元的时代将成为过去。
许多地方开始实施“种牙价格调控”
近日,包括河南、安徽、河北、湖南等省份在内的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相关通知相继发布。
河南省自2023年2月10日起,河南省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全过程调控目标4300元,常规种植全过程成本不高于调控目标的97%。
在安徽省,省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和药品总成本不得超过4280元,标明的价格为省级三级公立医院的最高政府指导价格。该政策自2023年3月1日起实施。
从1月31日起,河北省确定省级公立医疗机构调控目标为4300元,市级公立医疗机构调控目标为3900元。
从1月31日起,湖南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单一常规种植牙全过程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不超过4300元。
此外,广东省医保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口腔种植医疗服务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按照“诊断检查”对单个常规种植牙进行检查 种植体植入 “牙冠置入”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整体调控,全过程收费调整为政府指导价,最高价不超过4500元,粤东、粤西、粤北12个城市的最高价格不超过4300元。

为什么“种牙”这么贵?
种植牙的费用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种植体、牙冠和医疗服务。种植一颗牙的累计费用超过1万元并不少见。
其中,医疗服务成本占种植牙总成本的比例较高,根据国家医疗保险局去年的研究,以省公共医疗机构为例,医疗服务部分平均成本超过6000元,部分省市成本超过9000元,已成为种植牙昂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疗服务费用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项目设置不合理、分解过多、定价过高、名称乱收费等。
针对医疗服务价格,去年9月8日,国家医疗保险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明确了三级公立医院单一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全过程调控目标4500元。最近,许多地方降低了公立医院种植牙医疗服务的价格,这是对该通知的调整。
带量采购破解“种牙贵”
今年1月11日,四川开标的种植体系集中采购是破解“种牙贵”的又一举措。这一次,被称为“历史上最困难”的集中采购终于顺利实施,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多元,平均下降55%。
根据国家医疗保险局的信息,参与报告的医疗机构多达1.8万家,其中民营机构1.4万家,占医疗机构总数的80%,总需求287万套,约占国内年种植牙数量(400万颗)的72%,预计每年可节省患者费用约40亿元。具体来说,参与投标的企业有55家,其中39家计划入选,入选率为71%。
在价格方面,所选产品的价格范围约为600元至1850元。瑞士品牌卓曼、美国品牌登士柏、瑞典品牌诺保科种植体系从原采购价格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最大的韩国品牌奥齿泰和登腾种植体系从原采购价格1500元降至770元。
中国新闻社综合自中国第一财经、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