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口可乐涨价谨慎,40年来售价没有太大变化,收入下降88亿美元
AI财经社刘雪儿马微冰

想涨价又不敢涨价
快乐肥宅水也不能让人快乐。
近日,可口可乐董事长兼CEOJamesQuincey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计划提高产品价格。他没有透露具体的涨价产品。在今年第一季度投资者的问答中,可口可乐CFO兼执行副总裁JohnMurphy为涨价铺平了道路。
图/视觉中国
一石激起千层浪,可口可乐涨价的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说:“夏天来了,你要涨价。”忠粉继续排队可口可乐。有网友不在乎。“我们喝百事吧。”也有网友感到高兴,“终于有理由戒掉可口可乐了。”
合理地说,随着成本的上升,可口可乐的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作为一家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无法随意上涨。由于饮料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上涨意味着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薄利多销的途径将无法实现。
因此,与世界为价格上涨铺平道路不同,中国的回应是有趣的。可口可乐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复AI财经社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关于外国媒体报道的相关信息。”可口可乐的价格上涨策略似乎还没有统一和实施。中国的价格上涨仍然是个谜。
也可以说,可口可乐在中国对涨价要谨慎。不难理解,可口可乐进入中国42年来很少涨价。国盛研究报发现,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可口可乐的价格并没有明显上涨。1990-2019年30年,虽然价格飙升,但可口可乐产品单价复合增长率仅为0.42%。
很多网友还在网上问,为什么可乐几十年不涨价?“我记得小时候可乐是1.5元。当时一万元家庭还很稀缺,父母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一位80后回忆说,当时喝可乐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父母只有在他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才会奖励他。没想到现在买一瓶可乐还是这个价格。
事实上,人工智能金融发现,在京东自营旗舰店,一盒24瓶300毫升可口可乐碳酸饮料售价33.9元,平均每瓶1.4元;一盒500毫升可口可乐无糖零卡售价66.9元,平均每瓶2.8元。
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的价格上涨发生在2018年,原因是美国对铝征收关税,导致铝价格上涨。出乎意料的是,三年后,罕见的价格上涨再次出现。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人工智能金融,可口可乐生产原浆,在世界各地,在中国合作是中粮和太古集团,可以有效控制运营商,通过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排除竞争对手,“很少有企业有可口可乐销售规模,所以可口可乐将价格压力转移到上游供应链。”
然而,肖竹青认为,可口可乐可能通过减少伪装价格,或降低销售成本来降低成本,“可口可乐价格也分阶段上涨,未来成本下降,也会降低价格,通过薄利润多销售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排除其他竞争对手进入碳酸饮料领域。”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鹏非常乐观。他认为中国市场的表现和整体供应链相对平稳。”价格上涨是基于全球疫情,但中国市场可能不会上涨。”

市场萎缩,巨头进退两难
事实上,这两家可乐巨头目前都很尴尬,无论是打算涨价的可口可乐,还是还在观望的百事可乐。他们多年来一直不敢涨价。现在他们仔细测试。核心原因是整个碳酸饮料市场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从销量来看,据Euromonitor统计,2020年碳酸饮料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饮料细分市场,占35.2%,包装饮用水占26.9%以上,果汁饮料占15.5%,远高于即饮茶、能量饮料、即饮咖啡、运动饮料、浓缩饮料、亚洲特色饮料等细分类别。
虽然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但近年来碳酸饮料市场萎缩是不争的事实。碳酸饮料在软饮料市场的份额从2016年的36.9%下降到2020年的35.2%,而其他饮料,尤其是包装饮用水和能源饮料,受到市场的青睐,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图/视觉中国
中国的情况并不乐观。2013-2019年,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5%,2014年全国碳酸饮料销量从1810万吨下降到2018年1744万吨。直到2019年才恢复增长,2020年国内碳酸饮料产量为1971万吨,增长率仍然不高。
在碳酸饮料市场,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当之无愧的老板和二胎。第一可口可乐占全球软饮料市场的14.9%,第二百事为7.2%,雀巢和达能分别为2.8%、2.0%。据Euromonitor统计,2020年全球十大软饮料销量榜单中,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健怡可乐、可口可乐零糖五大品牌均为碳酸饮料;两个来自百事,其中百事可乐是碳酸饮料。
行业低迷,巨头业绩不乐观。在过去的几年里,可口可乐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2020年的收入为330.14亿美元,远低于2016年418.63亿美元。其中,2017年收入同比下降13%,2018年再次下降5%。直到2019年,收入才恢复增长。没想到2020年因疫情“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收入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下降13%。
与所有可口可乐软饮料不同,百事倾向于走多元化食品饮料扩张的道路。2020年,百事对收入的贡献为48%,碳酸饮料的挫折也影响了整体业绩水平。从2016年到2020年,百事的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虽然在上升,但净利润增长率仍为负,整体毛利率比可口可乐低5个百分点。
为什么碳酸饮料市场会逐渐萎缩?归根结底,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
20世纪95年代后的兄弟徐李和徐欢已经很久没有喝碳酸饮料了。在过去,雪碧和可乐总是出现在家庭聚会上,后来被浓缩的果汁和椰奶所取代。他们还私下放弃了碳酸饮料,徐李找到了他最喜欢的绿瓶饮料,徐欢听说碳酸饮料不健康,为了“不增加体重”选择不喝,甚至现在甚至不喝太多饮料,偶尔和女朋友点一杯奶茶。
包头一家超市的老板张百知也注意到了不对劲。他发现,由于疫情期间人们收入的减少和社区团购的影响,他的饮料销量比去年少了一半。“普通碳酸饮料小瓶还可以,因为可以冷藏,2L大瓶可乐很难卖。”
碳酸饮料的顾客还很年轻。张百知发现,中学生占30%,儿童占10%,青年占40%,只有20%的顾客是中年人。开店十年后,他质疑饮料的健康状况。“我发现,除了体力劳动繁重的农民工,光顾我店的人都有一个大肚子。”
随着高糖带来的健康恐惧的不断发酵,世界上甚至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糖税”,因此碳酸饮料制造商开始争夺无糖市场。2005年,可口可乐推出了无糖、无热量的零度可乐。成分看起来更健康,但味道千里不同。它曾被网民评为“世界十大最难喝的饮料”。
拒绝可口可乐并不意味着拒绝碳酸饮料。为了满足味蕾的需求,许多消费者开始寻找更健康的碳酸饮料。”所有的气体都被称为碳酸饮料。以前,人们可能认为只有可口可乐有气体,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饮料有气体。”朱丹鹏解释说,例如,活力森林和其他具有0糖概念的“年轻一代”抢走了很多份额。
据便利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无糖碳酸饮料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朋克养生”年轻人对0糖0脂0卡产品的追求,导致2020年上榜的几种饮料或多或少与之相关。在便利蜂《2020年100大热门商品榜》中,活力森林苏打水和百事无糖可乐均位居饮料前列。
巴黎水太贵,可乐不健康,带有0卡0糖0脂标签的泡沫水备受追捧。前瞻性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泡沫水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20亿元。其他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市场泡沫水销量同比增长43.9%,远高于普通矿泉水销量增长率的5%。

变革求新迫在眉睫
很多消费者很难选择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但两大巨头万万没想到的是,可乐成了被踢出去的人。
像方便面一样,可乐一直被认为是垃圾食品。“喝可乐会影响生育能力,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和肥胖。”近年来,关于可乐危害的谣言越来越多。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选择经典口味可乐的人数逐渐减少。随着可口可乐市场接受度的减弱,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开始寻找转型之路。
图/视觉中国
可口可乐CEOJamesQuincey多次倡导加快公司内部创新,让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的公司文化看起来更像初创公司。“一旦公司的创新速度跟不上外部变化的速度,就意味着你输了。”可口可乐气泡水业务CMOJavier曾提到。
碳酸饮料是可口可乐收入的主要贡献者。2018年,碳酸饮料业务收入占66%,占全国一半,果汁和瓶装水占9%。可口可乐先后推出了其他系列产品,以摆脱碳酸饮料依赖。2021年第一季度,可口可乐中国陆续推出苏打水、果汁饮料、白桃乌龙苏打水、柚子海盐苏打水、冷萃即饮咖啡、柠檬茶饮料等多种新产品。
此外,可口可乐还通过一系列外部并购加速了产品组合的调整。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可口可乐已完成6项品牌并购,包括Honestea有机茶、TopoChico气泡水、ZICO椰子水、Fairlife牛奶、Costa、MOJO康普茶等品牌都被收入囊中,可口可乐努力从单一可乐产品转向咖啡、果汁、功能饮料、水、增强水、茶等饮料的全类业务。
新产品研发在日本更为明显。据报道,可口可乐每年在日本推出约100款新产品,每周推出两款新产品,每款产品有6周的测试期,以确定该产品是否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去年,可口可乐还宣布了新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措施,将实施“全类饮料”战略,希望通过丰富的饮料产品组合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实现快速增长。
与可口可乐的“去碳酸化”饮料策略不同,百事可乐直接跳出饮料行业,涉足餐饮和休闲食品业务,销量几乎是饮料业务的两倍。
数百事集团百年发展历史,涉足食品餐饮业早已有迹象。在与可口可乐多年的竞争中,百事已经推出了乐事、奇多、多力、美年达、佳得乐、激浪等品牌。从业务数据来看,零食对百事收入的贡献逐年增加,目前已超过40%。百事凭借多品牌的市场覆盖率和高利润,2018年百事净利润达到可口公司近200%。
为了实现“健康”的发展战略,百事集团首先购买了纯果汁品牌Tropicana,并合并了桂格,然后收购了健康零食品牌Stacy和鹰嘴豆泥品牌Sabra。从投资谷物磨房到收购百草风味,百事还试图降低碳酸饮料的销售比例。
在拓展业务的同时,饮料行业的百事并没有放松。在可口可乐购买椰子水品牌Zico之前,百事早在2009年就收购了椰子水品牌Keroco。自2017年以来,百事不断推出肉桂、酸奶、草莓、西瓜等新口味…去年5月,太气桂花口味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围绕各地区特色,陆续出现10多种口味。
事实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变相提高价格。根据贝恩中国购物者的报告数据,近年来,在碳酸饮料领域,老牌企业和新兴企业都推出了消费者喜爱的新口味,从葡萄、朗姆酒、咸焦糖到咖啡。这些口味创新使2017-2019年的平均售价增长12%,销量增长6%,帮助碳酸饮料市场实现19%的增长。
对于两大巨头来说,虽然他们正在努力改变,但目前整体效果并不明显。根据可口可乐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可口可乐的销售额为71.50亿美元,创下25年来最大季度的下降,市值蒸发约6300亿元,其椰子水品牌Zico停产,大大减少了不受欢迎的品牌数量。为了降低成本,可口可乐去年两次大规模裁员。去年年底,据报道,2200个工作岗位将被裁员,包括自愿和非自愿。仅遣散费就要花费3.5亿美元到5.5亿美元。
百事可乐2020年收入703亿美元,但近五年收入略有增长,增速不超过5%。可以说增长相当疲软。净利润一直在下降,去年同比下降3%,为71.2亿美元;去年下降了42%。
未来两大饮料巨头应该如何自救?
(实习生李雨辰对本文也有贡献,应采访对象要求,张百知、徐立、徐欢为化名)
可口可乐涨价谨慎,40年来售价没有太大变化,收入下降88亿美元
AI财经社刘雪儿马微冰
想涨价又不敢涨价
快乐肥宅水也不能让人快乐。
近日,可口可乐董事长兼CEOJamesQuincey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计划提高产品价格。他没有透露具体的涨价产品。在今年第一季度投资者的问答中,可口可乐CFO兼执行副总裁JohnMurphy为涨价铺平了道路。
图/视觉中国
一石激起千层浪,可口可乐涨价的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说:“夏天来了,你要涨价。”忠粉继续排队可口可乐。有网友不在乎。“我们喝百事吧。”也有网友感到高兴,“终于有理由戒掉可口可乐了。”
合理地说,随着成本的上升,可口可乐的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作为一家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无法随意上涨。由于饮料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上涨意味着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薄利多销的途径将无法实现。
因此,与世界为价格上涨铺平道路不同,中国的回应是有趣的。可口可乐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复AI财经社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关于外国媒体报道的相关信息。”可口可乐的价格上涨策略似乎还没有统一和实施。中国的价格上涨仍然是个谜。
也可以说,可口可乐在中国对涨价要谨慎。不难理解,可口可乐进入中国42年来很少涨价。国盛研究报发现,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可口可乐的价格并没有明显上涨。1990-2019年30年,虽然价格飙升,但可口可乐产品单价复合增长率仅为0.42%。
很多网友还在网上问,为什么可乐几十年不涨价?“我记得小时候可乐是1.5元。当时一万元家庭还很稀缺,父母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一位80后回忆说,当时喝可乐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父母只有在他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才会奖励他。没想到现在买一瓶可乐还是这个价格。
事实上,人工智能金融发现,在京东自营旗舰店,一盒24瓶300毫升可口可乐碳酸饮料售价33.9元,平均每瓶1.4元;一盒500毫升可口可乐无糖零卡售价66.9元,平均每瓶2.8元。
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的价格上涨发生在2018年,原因是美国对铝征收关税,导致铝价格上涨。出乎意料的是,三年后,罕见的价格上涨再次出现。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人工智能金融,可口可乐生产原浆,在世界各地,在中国合作是中粮和太古集团,可以有效控制运营商,通过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排除竞争对手,“很少有企业有可口可乐销售规模,所以可口可乐将价格压力转移到上游供应链。”
然而,肖竹青认为,可口可乐可能通过减少伪装价格,或降低销售成本来降低成本,“可口可乐价格也分阶段上涨,未来成本下降,也会降低价格,通过薄利润多销售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排除其他竞争对手进入碳酸饮料领域。”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鹏非常乐观。他认为中国市场的表现和整体供应链相对平稳。”价格上涨是基于全球疫情,但中国市场可能不会上涨。”
市场萎缩,巨头进退两难
事实上,这两家可乐巨头目前都很尴尬,无论是打算涨价的可口可乐,还是还在观望的百事可乐。他们多年来一直不敢涨价。现在他们仔细测试。核心原因是整个碳酸饮料市场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从销量来看,据Euromonitor统计,2020年碳酸饮料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饮料细分市场,占35.2%,包装饮用水占26.9%以上,果汁饮料占15.5%,远高于即饮茶、能量饮料、即饮咖啡、运动饮料、浓缩饮料、亚洲特色饮料等细分类别。
虽然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但近年来碳酸饮料市场萎缩是不争的事实。碳酸饮料在软饮料市场的份额从2016年的36.9%下降到2020年的35.2%,而其他饮料,尤其是包装饮用水和能源饮料,受到市场的青睐,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图/视觉中国
中国的情况并不乐观。2013-2019年,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5%,2014年全国碳酸饮料销量从1810万吨下降到2018年1744万吨。直到2019年才恢复增长,2020年国内碳酸饮料产量为1971万吨,增长率仍然不高。
在碳酸饮料市场,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当之无愧的老板和二胎。第一可口可乐占全球软饮料市场的14.9%,第二百事为7.2%,雀巢和达能分别为2.8%、2.0%。据Euromonitor统计,2020年全球十大软饮料销量榜单中,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健怡可乐、可口可乐零糖五大品牌均为碳酸饮料;两个来自百事,其中百事可乐是碳酸饮料。
行业低迷,巨头业绩不乐观。在过去的几年里,可口可乐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2020年的收入为330.14亿美元,远低于2016年418.63亿美元。其中,2017年收入同比下降13%,2018年再次下降5%。直到2019年,收入才恢复增长。没想到2020年因疫情“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收入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下降13%。
与所有可口可乐软饮料不同,百事倾向于走多元化食品饮料扩张的道路。2020年,百事对收入的贡献为48%,碳酸饮料的挫折也影响了整体业绩水平。从2016年到2020年,百事的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虽然在上升,但净利润增长率仍为负,整体毛利率比可口可乐低5个百分点。
为什么碳酸饮料市场会逐渐萎缩?归根结底,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
20世纪95年代后的兄弟徐李和徐欢已经很久没有喝碳酸饮料了。在过去,雪碧和可乐总是出现在家庭聚会上,后来被浓缩的果汁和椰奶所取代。他们还私下放弃了碳酸饮料,徐李找到了他最喜欢的绿瓶饮料,徐欢听说碳酸饮料不健康,为了“不增加体重”选择不喝,甚至现在甚至不喝太多饮料,偶尔和女朋友点一杯奶茶。
包头一家超市的老板张百知也注意到了不对劲。他发现,由于疫情期间人们收入的减少和社区团购的影响,他的饮料销量比去年少了一半。“普通碳酸饮料小瓶还可以,因为可以冷藏,2L大瓶可乐很难卖。”
碳酸饮料的顾客还很年轻。张百知发现,中学生占30%,儿童占10%,青年占40%,只有20%的顾客是中年人。开店十年后,他质疑饮料的健康状况。“我发现,除了体力劳动繁重的农民工,光顾我店的人都有一个大肚子。”
随着高糖带来的健康恐惧的不断发酵,世界上甚至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糖税”,因此碳酸饮料制造商开始争夺无糖市场。2005年,可口可乐推出了无糖、无热量的零度可乐。成分看起来更健康,但味道千里不同。它曾被网民评为“世界十大最难喝的饮料”。
拒绝可口可乐并不意味着拒绝碳酸饮料。为了满足味蕾的需求,许多消费者开始寻找更健康的碳酸饮料。”所有的气体都被称为碳酸饮料。以前,人们可能认为只有可口可乐有气体,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饮料有气体。”朱丹鹏解释说,例如,活力森林和其他具有0糖概念的“年轻一代”抢走了很多份额。
据便利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无糖碳酸饮料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朋克养生”年轻人对0糖0脂0卡产品的追求,导致2020年上榜的几种饮料或多或少与之相关。在便利蜂《2020年100大热门商品榜》中,活力森林苏打水和百事无糖可乐均位居饮料前列。
巴黎水太贵,可乐不健康,带有0卡0糖0脂标签的泡沫水备受追捧。前瞻性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泡沫水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20亿元。其他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市场泡沫水销量同比增长43.9%,远高于普通矿泉水销量增长率的5%。
变革求新迫在眉睫
很多消费者很难选择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但两大巨头万万没想到的是,可乐成了被踢出去的人。
像方便面一样,可乐一直被认为是垃圾食品。“喝可乐会影响生育能力,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和肥胖。”近年来,关于可乐危害的谣言越来越多。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选择经典口味可乐的人数逐渐减少。随着可口可乐市场接受度的减弱,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开始寻找转型之路。
图/视觉中国
可口可乐CEOJamesQuincey多次倡导加快公司内部创新,让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的公司文化看起来更像初创公司。“一旦公司的创新速度跟不上外部变化的速度,就意味着你输了。”可口可乐气泡水业务CMOJavier曾提到。
碳酸饮料是可口可乐收入的主要贡献者。2018年,碳酸饮料业务收入占66%,占全国一半,果汁和瓶装水占9%。可口可乐先后推出了其他系列产品,以摆脱碳酸饮料依赖。2021年第一季度,可口可乐中国陆续推出苏打水、果汁饮料、白桃乌龙苏打水、柚子海盐苏打水、冷萃即饮咖啡、柠檬茶饮料等多种新产品。
此外,可口可乐还通过一系列外部并购加速了产品组合的调整。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可口可乐已完成6项品牌并购,包括Honestea有机茶、TopoChico气泡水、ZICO椰子水、Fairlife牛奶、Costa、MOJO康普茶等品牌都被收入囊中,可口可乐努力从单一可乐产品转向咖啡、果汁、功能饮料、水、增强水、茶等饮料的全类业务。
新产品研发在日本更为明显。据报道,可口可乐每年在日本推出约100款新产品,每周推出两款新产品,每款产品有6周的测试期,以确定该产品是否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去年,可口可乐还宣布了新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措施,将实施“全类饮料”战略,希望通过丰富的饮料产品组合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实现快速增长。
与可口可乐的“去碳酸化”饮料策略不同,百事可乐直接跳出饮料行业,涉足餐饮和休闲食品业务,销量几乎是饮料业务的两倍。
数百事集团百年发展历史,涉足食品餐饮业早已有迹象。在与可口可乐多年的竞争中,百事已经推出了乐事、奇多、多力、美年达、佳得乐、激浪等品牌。从业务数据来看,零食对百事收入的贡献逐年增加,目前已超过40%。百事凭借多品牌的市场覆盖率和高利润,2018年百事净利润达到可口公司近200%。
为了实现“健康”的发展战略,百事集团首先购买了纯果汁品牌Tropicana,并合并了桂格,然后收购了健康零食品牌Stacy和鹰嘴豆泥品牌Sabra。从投资谷物磨房到收购百草风味,百事还试图降低碳酸饮料的销售比例。
在拓展业务的同时,饮料行业的百事并没有放松。在可口可乐购买椰子水品牌Zico之前,百事早在2009年就收购了椰子水品牌Keroco。自2017年以来,百事不断推出肉桂、酸奶、草莓、西瓜等新口味…去年5月,太气桂花口味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围绕各地区特色,陆续出现10多种口味。
事实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变相提高价格。根据贝恩中国购物者的报告数据,近年来,在碳酸饮料领域,老牌企业和新兴企业都推出了消费者喜爱的新口味,从葡萄、朗姆酒、咸焦糖到咖啡。这些口味创新使2017-2019年的平均售价增长12%,销量增长6%,帮助碳酸饮料市场实现19%的增长。
对于两大巨头来说,虽然他们正在努力改变,但目前整体效果并不明显。根据可口可乐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可口可乐的销售额为71.50亿美元,创下25年来最大季度的下降,市值蒸发约6300亿元,其椰子水品牌Zico停产,大大减少了不受欢迎的品牌数量。为了降低成本,可口可乐去年两次大规模裁员。去年年底,据报道,2200个工作岗位将被裁员,包括自愿和非自愿。仅遣散费就要花费3.5亿美元到5.5亿美元。
百事可乐2020年收入703亿美元,但近五年收入略有增长,增速不超过5%。可以说增长相当疲软。净利润一直在下降,去年同比下降3%,为71.2亿美元;去年下降了42%。
未来两大饮料巨头应该如何自救?
(实习生李雨辰对本文也有贡献,应采访对象要求,张百知、徐立、徐欢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