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怀疑新坦克,第一次使用7对轮,我们实现了美国没有做的事情?
说到“几轮党”,国内军迷不可避免地会谈论,这影响了中国军事圈第一代国内坦克59型。由于其行走装置使用了标志性的5对负重轮,因此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5对轮”。在添加了一些网络热梗死后,人们经常将使用5对负重轮的所有国内装甲重型设备视为59、59、59深度,甚至59魔法改革。等等。
6对于负重轮的99A坦克
对于新的96型和99型坦克,我们使用了6对负重轮的底盘。现在,随着美国、俄罗斯、德国等传统坦克工业大国推出第四代坦克或第四代坦克概念车,中国可能是时候为99A坦克找到更强大的继任者了。这一次,一个非常新颖的7对负重轮底盘闪耀,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惊喜。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曝光的新底盘
近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发布了题为《兵器青年谱写装备科技创新篇章》的微视频,其中展示的装备和概念绝对充满了干货。从宣传视频中可以看出,一个7对负重轮的履带式战车底盘正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各种测试。从主动轮后部的布局来看,坦克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毕竟,现代主战坦克大多采用发动机和驱动装置的后部布局,这与发动机和驱动装置前部布局的步兵战车完全不同。
BMP-动力系统后部的布局很少使用。
步兵战车之所以要把发动机和驱动装置放在前面,是为了给车身后面的载员舱腾出更大的空间,避免影响步兵上下车。在今天的主流先进步兵战车中,发动机和驱动装置的后部布局基本上是俄罗斯BMP-3“离经叛道”,这必然会影响步兵上下车的效率。
美国M1A2坦克7对负重轮
那么,假设它确实是下一代国内主要战斗坦克的底盘,为什么它比99A坦克的6对负重轮多一对呢?事实上,从理论上讲,现代装甲车辆的负重轮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在相同吨位和车身尺寸的前提下,7对负重轮可以更好地分担战车的重量,减少对地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过性。
国内新型履带式底盘在试验台上

另一方面,6对负重轮底盘的维护难度和行走系统的成本比7对负重轮低一个量级,各有优缺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车身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对负重轮往往会给战车带来隐藏的好处,即增加改进潜力,即增加的负重轮将承受未来新设备、新设备和新系统的重量。
7对负重轮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在冷战后期开发M1系列主战坦克时,美国有两种方案:6对负重轮和7对负重轮底盘。经过计算,发现6对负重轮底盘可以满足需求,但美国陆军最终选择了7对负重轮底盘,成本更高,重视底盘的性能挖掘潜力。事实也证明,从最初的M1坦克到今天的M1A2-SEP4,坦克的整体重量增加了近15吨,但底盘仍然经受住了考验。
尝试使用7对负重轮布局的国产装甲车
因此,中国武器工业集团曝光的7对负重轮战车底盘也准备在此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实力”,为未来的深度升级预留足够的潜力空间。这种力度的升级往往在坦克上实现,因此不排除底盘是由中国第四代主战坦克开发的。
涉嫌下一代国内通用陆战平台
不仅如此,在微视频中,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那就是国内新一代地面作战平台很可能实现了高度通用化。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从新坦克到自行火炮,再到明显注重加强防护的重型步兵战车,疑似采用相同的底盘,这将大大降低军队采购、使用、训练和维护设备的成本,有利于更快地形成战斗力。
美国开发了TCM装甲火炮系统
事实上,这种高度通用的概念并不陌生。回顾20世纪80年代,在冷战军备竞赛的压力下,美国在新装备开发方面领先世界,提出了TCM装甲炮系统的概念,特别先进(AGS),TCM-20履带式底盘。按照设想,TCM-20底盘不仅可以开发带有105毫米口径主炮的轻型坦克,还可以成为步兵战车、反坦克导弹发射机、自行高射炮、装甲救护车、装甲工程车等地面车辆的底盘。
主战坦克或与步兵战车共用底盘
然而,由于这一概念过于先进,美国从未真正实现它。此外,冷战结束后,军备竞赛压力瞬间消失,21世纪初耗资巨大的TCM项目被废弃。但如今,中国下一代履带式车辆显然在“黑科技”方面并不逊色于TCM项目,并对底盘进行了各种测试。这样,新颖的7对负重轮履带式底盘可能不仅用于国内第四代坦克,还将成为下一代各种装甲重型设备的通用底盘。俗话说“美国负责提出想法,中国负责实现”,这一幕很有可能再次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