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常用的保健穴(清热利肠-曲池穴)
【曲池穴-清热利肠养生大穴】
◎这个穴位是大肠经气汇聚的深处,对大肠功能障碍、肠炎、腹绞痛有很好的保健调理作用。
◎当皮肤过敏、发痒或被蚊子叮咬发红时,需要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曲池穴是特效穴。
◎对结膜炎、眼睑炎、荨麻疹、湿疹、牙槽出血、甲状腺肿等疾病,长期按压这个穴位会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位置】
肘部弯曲成直角,在肘部弯曲横纹末端筋骨凹陷处。
【养生方法】
◎按摩:用一只手轻轻握住另一个肘部,弯曲拇指,用手指腹部垂直捏穴位。每次按压,先左手,然后右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约1~3分钟。
◎刮痧:面刮法、平面按揉法轻刮30次。
◎瑜伽:坚持每天练习拜月式。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疏风解表清热 合谷—曲池
【单穴功能】
合谷,又称虎口、含口、合骨。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时,手阳明大肠经络穴位。因其穴居大指与次指歧骨之间的凹陷处如山谷而得名合谷。又因穴位于拇指虎口两骨之间,又称虎口。这个穴位是手阳明大肠经络所经,是本经原穴,也是四总穴之一。原穴与三焦密切相关。它起源于脐肾之间的动气,与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有关。它是增强整体功能的关键点。具有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解表、清热退热、清肺气、通肠胃、镇静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时间感冒、头痛、眼红肿痛、牙痛、牙关闭、口眼斜、神志失常、经闭、痛经、手指挛缩、风疹块(荨麻疹)。
曲池,又称鬼臣,阳泽。在肘部横纹的外端,弯曲肘部。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接中点时,手阳明大肠经络气进入,就像水注池一样,取穴时弯曲肘部,故名曲池。属五行,属合土穴,也是十三鬼穴之一。该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等功效。治疗伤寒余热未尽、热病(时行感冒)、眼红肿痛、喉咙痛、咳嗽、哮喘、上肢偏瘫、屈臂无力、头痛、头晕、呕吐、便秘、痢疾、肠痈、解渴、水肿、月经不调、淋巴结、瘾疹、丹毒、湿疹、疖子。
【伍用功能】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原穴,具有调气活血、清热退热、疏风解表、振奋整体功能的功效;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的穴位和穴位。根据“内脏合治”的原则,具有通气、疏风解表、调和气血、消肿止痒的功效。
曲池走而不守;合谷升而散,两穴相合,清热散风,是清理上焦的绝妙方法。头者,诸阳之会,耳、眼、口、鼻、喉之人,清窍也,所以清阳之气的人,都可以走在头上,以合谷之轻,载曲池之走,上行在头上,行其清散效果,从而扫除一切邪恶,消除一切障碍,使全身功能旺盛。
【主治】
1.感冒,时行感冒。
2.头痛、眼痛、牙痛、喉痛、鼻出血,证明风热为患,上扰清窍。
3.上肢不遂、肘部疼痛、麻木、手指挛急等。
4.风疹块(荨麻疹)。
【操作法】
合谷:①拇指、手指张开,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拇指尖到达的地方就是穴位;②拇指和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③拇指和手指张开时,虎口和第一个、2掌骨接头连接的中点。直刺0.5~1.2英寸。外感病,鼻流清鼻涕不仅要重灸,10英寸。~15分钟就可以了,往往可以立竿见影。
弯曲池:弯曲肘部成直角,当肘部弯曲横线结束时。直刺1~1.2寸。
【经验】
合谷-曲池伍用于杂病穴法歌:“以曲池、合谷为主,头面耳目口鼻病。“席弘赋”:“曲池两手不尽如人意,合谷下针要小心。“为了提高疗效,还应随症加减,如头晕头痛、加风池、头维;眼睛红肿疼痛,眼睛阴凉,眼睛明亮;鼻出血,鼻渊,加星星,迎香;耳鸣耳聋,加风,听会;口臭,舌裂,加沟渠,劳宫;喉咙痛,加扶突,鱼际;牙龈肿胀疼痛,加下关;口眼斜,牙关闭,加地仓和颊车;外感发热,增加椎体。
1965年,吕老于孟春,遇到一名中年妇女,因日常生活不慎感到寒冷。他袭击了肺卫,与善恶作斗争。他又冷又热(体温39℃),头痛和身痛并见,舌苔薄黄,脉浮略微。脉症合参,这个系素有蕴热,复感风寒。治疗疏风解表,清热退热。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针灸采用腹泻法,留针半小时,每10分钟行针一次。治疗后:开针后,患者自觉全身轻快,再次测量体温,已降至38℃。第二天,热已退,没有不适感,此时只取两侧足三里穴,调理肠胃,以善后。
吕老经历:高热欲风动抽搐者,增大椎,三棱针点刺放血;头项强痛者,加后溪,针灸采用同步针法;鼻塞流鼻涕者,加星星迎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