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出炉:行业正处于有前途的战略机遇期
本报记者张英英吴可仲北京报道
6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该计划指出,“十四五”和未来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发展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中国将坚决落实碳峰值、碳中和目标任务,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处于有前途的战略机遇期。此外,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跳跃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特点。
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该计划完整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措施,特别是支持风景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以满足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替代,支持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利用,以及与其他能源形式的互补发展,这也是对整体能源规划能力的考验。目前,全球更加重视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新一轮可再生能源爆炸性发展即将到来。
战略机遇期“大有可为”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安装规模、利用水平、技术设备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了新的水平,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有前途的战略机遇时期。
该计划指出,从国际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导方向和一致行动。预计2050年,全球约8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承诺中和碳达峰碳的目标,明确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需要实现大规模发展、高水平消费,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因此,对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跳跃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特点。具体来说,所谓的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电安装的比例;高比例发展,即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到增量主体,能源电力消费比例迅速上升;市场发展,即补贴支持发展到低价发展,政策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即大规模发展,高水平消费,确保电力稳定可靠供应。
该计划指出,2035年的愿景目标是,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后将稳步下降。2030年,非化石能耗约25%,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基本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愿景目标的指导下,该计划还提出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目标,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发电目标、电力消耗目标和非电力利用目标。
具体来说,2025年,可再生能源总消耗、可再生能源年发电、可再生能源总消耗责任权重、非电力利用规模(地热能供热、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分别达到10亿吨标准煤、3.3万亿千瓦时标准煤、约33%标准煤和6000万吨标准煤。“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增量的5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的5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增量翻了一番。
既要提量又要提质
在“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仅要提高数量和质量,还要实现大规模发展,同时结合高水平的消费和利用。
该计划指出,在“十四五”期间,首先要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的发展。全面推进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加快沙漠、戈壁、沙漠地区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
据悉,以沙漠、戈壁、沙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提高能源安全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第一批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工近90%,第二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的提交也于2021年12月启动。

其次,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分布式发展。积极推进附近风电分布式发展,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多场景一体化发展。例如,推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建筑屋顶光伏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新厂房和公共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实施“千家万户沐浴行动”,规范有序推进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新的光伏村。
此外,全面推进水景综合基地综合发展。科学有序地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优化升级大型水电站,充分发挥水电调节潜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依托西南水电基地推进水风景综合基地开发建设。此外,除了风电、光伏和水电的发展布局外,该计划还指出,要稳步促进生物质能的多元化发展,积极促进地热能的大规模发展,稳步促进海洋能源的示范发展。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与消费同等重要。规划指出,要促进储存和消费,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
《规划》明确规定,在“十四五”期间,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储存能力,优先就近消费,积极推进送货消费,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直接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制氢利用,扩大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针对可再生能源消耗问题,《规划》指出,要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升级,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积极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推动自备电厂积极参与峰值调整,合理布局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多个天然气峰值调整电站,充分提高系统调整能力。加强端电网支撑,提高“三北”地区现有特高压输电通道新能源输送规模。
《规划》指出,要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保障机制,包括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责任权重的指导,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责任权重的评价和评价,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长效机制。
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计划坚持以创新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以示范项目引领发展,努力培育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新模式和新的商业形式。同时,围绕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城镇化、农村振兴、新基础设施的深度整合,共同发展。
在示范工程引领发展方面,规划明确规定,“十四五”期间,要开展光伏治沙、光伏走廊、深海平价海上风电、海上能源岛、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深度融合发展、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发电市场化示范、农林生物质清洁供热、万千瓦级潮汐能电站等示范。探索可再生能源多品种互补、多场景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以光伏治沙为例,重点建设内蒙古西部库布其、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北部、陕西北部等多个光伏治沙新能源发电基地,形成沙漠治理、生态恢复、生态经济、沙漠产业一体化、并行治理、平衡发展的体系。
《规划》指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氢储输用行业发展条件好的地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产业化发展,建设大型绿氢生产基地。
《规划》还明确规定,“十四五”期间,要开展高比例应用示范,重点实施中小型抽水蓄能、高比例新能源应用、绿色能源示范县(园区)、乡镇新能源微能网、清洁能源示范省等示范,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利用水平。
例如,绿色能源示范县(园区)选择国际合作生态园区、国家经济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等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园区,开展由可再生能源供应的100%新能源消费绿色能源园区示范。
该计划提倡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结合农村振兴战略。
比如《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结合实施“双千万”行动(千乡万村控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大力推进以县为单位的农村风电建设,推进约100个县、约1万个行政村风电开发。协调农村合格屋顶或安排村集体集中场地进行分布式光伏建设,建设约1000个光伏示范村。
《规划》还提到,“十四五”期间,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协调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农村能源合作社等新的集体经济模式,通过集体土地价格投资和收入共享机制支持农村振兴。积极开展农村能源站行动,建设具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诊断和维护、电动汽车充电和更换服务、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等能力的农村能源站,提高农村能源公共服务能力。
(编辑:董曙光校对:颜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