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四川成都武侯祠简介-最值得去的武侯祠景点的历史介绍

成都武侯祠大街,起于南边一环路南四段与西一段交接处的高升桥,止于南边直达一环路南四段与西一段交接处的高升桥。总长1823米,宽21米,建于1981年。

武侯祠大街示意图

武侯祠大街与武侯祠

武侯祠大街得名于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武侯祠。

武侯祠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成都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组成的三国历史遗迹区,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而武侯祠以及锦里古街正门面向的交通主干道就是武侯祠大街。

作为三国文化的承载地之一,沿街坐落着各类结构各异的古代建筑物。

放眼望去,几乎沿街每个店铺内,都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带有三国元素的纸扇、雕像、书籍等等商品,整个街道都充斥着极其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武侯祠大街的历史

即使是很多成都本地人都不知道,相比起源远流长的武侯祠,武侯祠大街仅仅只有3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老车站街、新车站街、南郊路、澄清街、川藏公路初始段等几段道路逐渐演变形成的。

1968年,南郊路、老车站街、新车站街、澄清街、川藏公路起始段,连同桥南正街、浆洗上街的一小段曾被更名为解放南路。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街旁有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武侯祠,解放南路中的原南郊路、老车站街、新车站街、澄清街和川藏公路初始段四街一路段合并被命名为武侯祠大街。

20世纪90年代起,武侯区将武侯祠大街两侧改建为仿古建筑,并在街口修建了标志性建筑——仿汉阙立柱,武侯祠大街逐渐有了今天独具特色的雏形。

今天的武侯祠大街

2012年,武侯区对武侯祠大街实施外立面整治,通过对其背景文脉的梳理。

将街道按“千秋序曲”“蜀汉礼仪”“万里古道”三个部分进行打造并一直沿用至今,使其风貌与区域历史文化相辅相成,贯通古今。

“千秋序曲”指南河桥-俗称彩虹桥至太成宾馆段,为明清民居风格与现代建设融合,翼角起翘,花格窗是这一段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于细微处体现出川西地区的人文气息与地域特色。

“蜀风礼仪”指太成宾馆至钦善斋食府路段,其建筑风格为西蜀地域特色,以蜀汉礼仪文化为主线,通过雕塑、壁画等建筑元素串联故事,形象地展现蜀国当时的繁荣景象。

“万里古道”是指钦善斋食府至高升桥一段,是藏汉融合之路的川藏路起点,是古蜀先民文化迁移的必经之路。

该段建筑风格以西蜀建筑为主,融合各民族建筑风格,青灰、冷灰、朱红、暗红、浅黄等色彩的运用,使得这一段建筑显得丰富而多元。

如今,每每逢年过节,成千上万的游人都会走进这条汇集丝路古道文化、三国蜀汉故事及川西民居特色的复古“老”街,逛锦里、观大庙会、游喜神方、祭拜蜀汉英雄。

它以浓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来往的游人,但谁又能想到,这条复古“老”街的历史其实还不足百年。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