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mydrivers-那时候,我们觉得让商家“更懂你”是一件很酷的事儿

当时我们觉得让商家“更了解你”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2021年央视3月15日晚会播出的第一篇报道,与商家滥用人脸识别有关。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3月15日晚会不直接挑动行业巨头,只提大工厂的小问题或者小工厂的大问题。人脸识别这个话题也符合这两点:

对于科勒、喜茶、MaxMara等应用该技术的大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小问题。对于万店掌等提供该技术的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大问题。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晚会上曝光的几家供应商是从20多家同样从事人脸识别技术的公司中“挑选”出来的。从最简单的角度来看,选择这些公司是因为他们的问题非常明显,足以“完成铁案”。

当这些供应商非常自豪地向秘密拍摄的记者展示来自实际生产环境的真实数据,甚至高调地打开不同商店和品牌之间收集的同一个人的信息时,他们的“悲剧”就注定了。

去年,总统参观了华为北京研究所的展厅,涉及公共服务、大数据、智能城市等案例,均采用脱敏示例数据和模拟监控图片。事实上,绝大多数这些客户都是政府机构,他们有权获取公民数据,当然,他们不应该有滥用数据的动机。

事实上,这份报告并不意味着央视或相关部门希望一刀切地禁止人脸识别。尽管美国许多州宣布禁止人脸识别应用程序,包括政府和大型科技企业,但至少在中国没有。

正如报告所揭示的,需要限制的是私下收集我们的人脸数据作为其他用途,甚至在未经明确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打开不同的部门。晚会后面提到的招聘网站简历泄露也是一样的问题,本质上是保护用户在收集信息时的知情同意权。

最近,中国消费者开始关注他们的个人隐私,并开始讨厌商家滥用他们的个人信息。在此之前,即使你不愿意承认,你仍然可以私下或多或少地感觉到:

“中国人更开放,或者对隐私问题不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利性或效率,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愿意这样做。”

只要时间倒流了几年或十几年,就不需要往前走。如果我们回头看当时的自己,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像一个不同的世界。当时,人们仍然以向往和期待的态度欢迎新的身份管理模式,包括人脸识别。

具体来说,当时人们欢迎商家掌握自己的个人信息,提高服务质量。比如2005年播出的NEC广告。

顾客进店时,佩戴的RFID徽章让他的身份在大屏幕上自动显示;

当顾客依次对“欧式家具”、“地中海家具”、“西班牙家具”表现出兴趣时,他们可以在屏幕附近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到达最符合自己意愿的家具展区;

在充分了解客户偏好的前提下,自信的店员达成了交易。离开前,顾客还收到了店员用西班牙语表达的感谢。

在这则广告中,商店识别客户身份并进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技术以积极的形象出现,实现了客户和商店的“双赢”。

由于技术不够先进,当时的广告演示采用了RFID技术,即用户需要佩戴标签来完成后续的身份识别过程。这个标签的生产和注册需要一个繁琐的过程,成本不能完全忽视。

最重要的是,用户佩戴标签的过程本身往往意味着需要知情同意。这使得广告本身可以通过当前的伦理审查。

同时,NEC还有另一则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广告。同样,这项技术在当年仍然非常初级,只能在门禁系统中使用。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由于技术升级,人脸识别已经实现了整个过程的无意识。将其与必须依赖RFID的身份识别相结合,意味着我们可以跳过技术上最重要的知情同意链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央视曝光的技术供应商在此基础上做得更过分。他们可以直接获取所有客户在公司端收集的个人信息元数据,并帮助客户进行分析,至少可以打开一个人在同一商家和不同商店的信息。

从技术上讲,通过同一个人访问不同企业的身份信息并不难。这将出现在网络笑话中:你在冷饮店因为几美分的折扣和店员争吵,半小时后进入4S店看车,因为系统被认定为没有消费能力和冷遇到。

这样做的危险性足以让人头发倒立。2012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贡献了一个关于美国超市的经典笑话:

超市根据客户会员卡记录的历史购物信息,向高中女生发送婴儿用品优惠券。她父亲抱怨超市误导未成年人——小女孩会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但不幸的父亲后来得知他的女儿确实怀孕了。

Target的会员系统可以记录离线和在线购物的过程信息。由于实体网点的物联网监控技术不到位,在线信息比离线信息更多,包括在哪些类别的页面上停留时间更长。结合实际购买行为,超市可以预测顾客未来的购物行为和需求,甚至顾客的生活方式。

在获得这些信息后,美国超市似乎更“真诚”,目的是向消费者发送他们即将购买的商品定向优惠券(至少在商业畅销书中);在中国,你知道的是“大数据杀熟”。

在这个例子中,高中女生购买商品的行为可以同时从超市端两个维度积累用户行为数据(Target)和制造商端(假设是宝洁)。

对于后者,我们知道在快速消费品行业有几个超级制造商,几乎可以满足人们的一站式需求,如宝洁、联合利华、花王;如果这些制造商碰巧遇到高忠诚度的客户,或者利用会员俱乐部吸引客户回购,他们也会在自己的系统中勾勒出用户个人生活的肖像。

人脸识别技术加入了线下门店,弥补了线下难以积累数据的所谓“短板”,使我们的线上线下行为处于同等程度的被捕状态。然而,我们习惯了网上购物,很少去实体店购物,所以我们乐观地认为,这只是我们已经有很多洞的隐私和洞的另一个洞。

然而,与传统的客户定位和识别相比,人脸识别也有其独特的风险:人脸是不可改变的生物数据,一旦泄露或伪造,是不可弥补的;大多数线下场景是我们最放松、最不设防的时刻,充满潜意识的冲动消费,这里积累的消费习惯“黄金含量”高于使用网络和手机。

最可怕的是,这些不负责任的技术供应商试图整合不同企业收集的同一个人。

当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单独存储个人信息,不同的地方彼此不知道时,可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很容易地从ID回到我身边,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见”它。

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在忠诚度高的单一企业中积累越来越多的信息,你在这个企业面前就越来越透明了。把同一个人的信息串在一起,就意味着你所有的秘密都向每个付费看到这一系列信息的人敞开。

“大数据杀熟”也发生在线下门店,因为人脸识别,比线上更赤裸,伤害更大,侮辱性极强。前几天有消息说,即使是戴口罩的人,售楼处安装的摄像头也能达到高达

7.77%的识别率。为了避免系统识别,看房的人不得不戴摩托车头盔进门,以获得应得的返利或避免折扣飞走。

2005年,人们对一家“更了解你”的商店充满了期待和期待,他们没有想到这可能有什么问题。这种朝圣的心态什么时候会让位于隐私泄露的担忧和批评?

总统试图找到它,结果令人惊讶。

直到2018年7月,由21世纪经济研究院、艾瑞、京东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零售趋势半年报》仍以积极的语气描述了设备人脸识别的几个“新零售”模式。

“时尚专家、美容控制、白富美……刚进入家庭商店,商店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系统的大屏幕识别了26岁的吴小姐的肖像关键词,然后推荐了一个儿童房间装饰样板房。

吴小姐在一楼逛了逛,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店里产品种类前所未有。这些产品都标有NFC购买的电子价格标签,顾客只需要贴上手机,就可以直接在JD.COM商城下单。

从产品展示方式和样板房设计方式来看,京东曲美时尚生活体验馆应该是中国高端版的沉浸式时尚家居体验馆,充分展示了线上线下“人货场”充分融合后的价值提升。”

文章还列举说:

“在过去的五年里,传统的家居商店行业正在迅速重组,商店开始关注用户体验,建立购物场景。

2018年,索菲亚和尚品宅先后推出智能门店和超集店;5月下旬,宜华生活与百度DuerOS合作、小葱智能打造智能家居生态,启动北京、上海等8家智能家居体验馆。

家居企业积极欢迎新技术、新零售或无限零售。未来五年,家居店将从传统家居店到场景消费,拥抱数字时代的技术授权,实现真正的体验式消费。”

当时,中国和硅谷的互联网仍然享受着“颠覆传统产业”的日落余晖。风险投资的冬天还没有真正到来,监管棒也没有挥舞到最后。我们仍然称马云为“爸爸”。即使在那个时候,有些人也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光环和盲目的信任不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企业滥用,将来将不可避免地承担后果。

2017年,Venturebeat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商业人脸识别必须有正当合理的理由;让最终消费者受益,而不仅仅是对你自己的公司;遵守服务规定,保持品牌声誉;提高安全水平,给用户安全感。

文章写道:

“如果你不注意你自己的面部数据,它会给你带来更准确的营销,或者有时会有更严格的安全保障。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如歧视。无论你喜不喜欢,这都反映了技术进步及其在营销中的力量。

企业应该公开描述这些做法吗?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然而,当企业秘密使用人脸识别时,他们需要负责任,值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是建立有意义的客户关系的基石。建立信任需要坚持不懈,破坏信任只是一个想法。”

这些内容与宣传人脸识别的“好处”一起,在当年很容易找到。当企业选择部署人脸识别时,他们也应该意识到世界上没有“有益”的好事。

然而,我们仍然不可逆转地走到今天,面对一个人脸信息已经被私下串联和销售的时代,我们只能希望在媒体监督和红头文件整改。也许人类唯一的教训就是不能从历史和建议中吸取任何教训。

参考资料:https://news.cctv.com2021/03/15/ARTieo9QjynMSXTVDB24QE2103.shtm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V411t7umhttps://www.bilibili.com/videoJThttps/BV1s7411t7://www.nytimes.com/2012/02/19/magazine/shopping-habits.htmlhttps://mp.weixin.qq.com/s/KowUFz7wu38VskDTztqdahtttpstpstpstps://news.mydrivers.com/1/588/588990.htmhttps://venturebeat.com/2017/10/08/ai-powered-facial-recognition-will-soon-track-us-while-we-shop/

mydrivers-那时候,我们觉得让商家“更懂你”是一件很酷的事儿

#专栏作家#

基于CC0协议,题图来自pexels。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