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苏州地铁6号线、7号线、8号线有最新进展!
人间四月
佳音如期前往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
临顿路站成功封顶
让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临顿路站介绍
临顿路站是地铁1号线和建设中6号线的换乘站。它是6号线古城段的四个车站之一。北接悬桥巷站,南接苏州大学站。位于临顿路与干将路交叉口北侧,沿临顿路南北敷设。临顿路站建筑面积14058平方米,地下三层结构。车站主体结构外包总长度为197.7m,标准段外包总宽度为22.3m。
苏州新区火车站轨道交通6号线全长36.12公里,位于新庆路站31座
目前,6号线古城区拙政园站、悬桥巷站正在进行盾构、辅助、机电安装装饰,苏州大学站主体结构正在进行中。6号线盾构建设92%,轨道建设50%以上,计划2024年开工运营。
融合东方之门的现代和苏式园林的古典设备,全自动驾驶,手机无线充电,充满人性化功能,一抹新鲜橄榄绿,开启8号线第一列车。
近日上午,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第一列车在浒墅关车段完成交付,这是动车调试和试运行的关键条件,也标志着8号线建设的新阶段
8号线列车为B2型车,采用全焊接铝合金车身结构,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单列车长度近120米,车身最大宽度2.88米,定员载客1436人,满员载客2034人。列车按照自动驾驶标准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设计。
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8号线列车主要采用“橄榄绿”。前部外观设计起源于苏州名片“东门”,提取其轮廓轮廓,使前部造型简单现代。
侧窗设计起源于江南著名花园沧浪亭的“香室”。窗口区域不规则的网格造型不仅融合了姑苏古典精致的元素,而且反映了苏州深厚的历史感。灯光造型符合苏州园林四角亭简单简洁的独特风格,突出了城市的遗产和魅力。
开放式设计一体化布局
8号线列车司机室区域为开放式设计,与客房空间融为一体。内饰、照明、通风系统也与客房融为一体。司机室区域设有隐藏的软隔断。
车辆网络显示屏、信号显示屏、闭路电视监控屏进行三屏集成设计,驾驶员整体布局效果更好,大大提高了驾驶员和乘客的人机交互体验。整体碳纤维驾驶员盖板,一键自动打开/关闭装置,更可靠、更方便。
8号线列车配备无级恒照智能LED照明系统、智能空调送风系统、智能视觉对讲装置和智能导乘动态地图,全面提升乘客乘坐体验。手机充电装置设置在座椅和驾驶室的扶手处,可为乘客提供有线和无线充电服务。列车配备噪声检测装置,可根据客房背景声自动调节广播音量。
8号线充电设置
自动“智能”运维8号线自动运行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可实现车辆调整、运维支持、轨道旁车辆监控数据的集成处理,通过车载PHM主机实现车辆现场数据的实时/非实时分类交互。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等技术,结合列车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诊断和预测设备的健康状况,确保驾驶安全可靠,有效提高运行维护效率。
8号线后台管理系统
8号线起于西津桥站,经虎丘区、姑苏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停在车间站,全长35.5公里,设站28座。目前,8号线已有22个车站完成主体结构建设,39个盾构间隔单线连接。预计2023年将实现“洞通”、“轨通”、“电通”,试运行将于2024年开通。
8号线是古城周边从西北到东南的骨干线和加密线,也是城际客流配送线。建成后,将与西津桥站、唐庄站3号线同台换乘,形成“组合环线”,进一步完善苏州轨道交通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加强网络效应。
此外,7号线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近日,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建设也传来最新消息
3月28日,7号线第一站变电站设备成功吊装。随着7号线中新大道西站变电站设备的顺利吊装,标志着7号线供电系统建设的全面施工前奏。
7号线从相城区莫阳站开始,停在吴中区红庄站(不含),全长29.6公里,连接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等多个城市中心。全线有25个车站,都是地下站。建成后,将与4号线支线连接。
苏州轨道11号线正在试运行
最后冲刺阶段进入开放运营前的最后冲刺阶段
明年又将迎来6、7、8号线的开通
此外,2、4、7号线延伸线
也在按计划推进
预计2026年左右全部建成
10号线苏虞张段预计2028年开通运营

“轨道上的苏州”正在加速
一起期待吧
来源|苏州轨道交通,苏州发布,著名城市苏州网
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