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奶奶咸鸭蛋”“华嬷嬷”泡菜…这里的乡村土特产变得富有
南昌,新华社,3月17日电题:“廖奶奶咸鸭蛋”“华嬷嬷”泡菜…这里的乡村土特产已经成为一个富裕的产业
闵尊涛,新华社记者
“选择当地的鸭蛋,用富硒的黄色土壤包裹,放入透气陶罐中,用古老的方法腌制两个月,腌制一个咸鸭蛋。”在江西省瑞金仁田镇农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恒温腌制室,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负责人张杨介绍了“廖奶奶咸鸭蛋”的腌制技术。去年,这个咸鸭蛋卖了数百万个。
在江西省瑞金仁田镇农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恒温腌制室,装满腌制咸鸭蛋的陶罐摆放整齐。新华社记者闵尊涛拍摄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瑞金因地制宜培育了“廖奶奶咸鸭蛋”等一批“乡镇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
说起“廖奶奶咸鸭蛋”的诞生,张洋的话匣子就开了。张洋的祖母廖秀英从小就以腌制咸鸭蛋闻名于仁田镇凤岗村。她还在村里开了一家食堂补贴家用。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咸鸭蛋只能在最远的地方在镇上出售。
2015年,江西电子商务扶贫项目“邮乐购”进村,将农村地方特产插入电子商务翅膀,飞出赣南深山。“廖奶奶咸鸭蛋”一上线,就在电商平台上“圈粉”了很多食客。
同年,村里成立了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31户贫困户加入。“奶奶也是一个吃过苦的人,所以她想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张洋说,2015年至2020年,合作社带动2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2017年,合作社搬进镇上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咸鸭蛋生产从低效手工生产转变为机械化批量生产,有效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廖奶奶咸鸭蛋”特色产业的兴起是当地培育土特产、促进农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从开设村里食堂到成立专业合作社,从卖咸鸭蛋养家到发展土特产品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距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20公里外的瑞金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华嬷嬷”泡菜车间的工人们正忙着清洗蔬菜和制作泡菜。
57岁的车间创始人华小英说:“这是我们刚从地里采摘的乳黄瓜。虽然这种黄瓜很小,但它是制作泡菜的最佳成分。这种泡菜产品每年可以卖出近20万罐。”。
华小英带领记者来到产品展厅,百香酸黄瓜、酸甜萝卜、酸刀豆。。。十几种颜色鲜艳、包装不同的泡菜产品摆放整齐。当地的蔬菜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最畅销的网络名人产品。
在瑞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制作泡菜的传统。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母亲做的泡菜已经成为华小英难忘的味道。七年前,华小英在叶坪镇华屋村开了一家农舍。她总是在饭前给客人送一盘四样的泡菜。客人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许多人把它打包带走。
这些饭前配菜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回头客。泡菜里有大生意,华决定把注意力和精力转向卖泡菜。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开了一家泡菜车间,改进泡菜技术。除了传统的浸泡技术外,她还加入了脐橙等当地特色水果,成功推出了流行的“水果泡菜”。
借助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华嬷嬷”泡菜的销售额逐年上升。去年,年销售额超过700万元,直接带动泡菜产业链10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瑞金市除了“廖奶奶咸鸭蛋”和“华嬷嬷”泡菜外,还发现了当地农村产业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培育了瑞金牛肉汤、脐橙等农村特色产业。
瑞金市委书记尹忠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一是增收致富,二是振兴农村产业。为了继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先地位,补充链条,振兴商业形式,树立品牌,使更多的农村土特产成为富裕产业。”。
栏目主编:顾万全张武文编辑:卢晓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