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如何理解和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理解和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立场和态度,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文化观,指出了保持中国文化活力的唯一途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深入实施。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动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础。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一直是近代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变化中,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我们都活了下来,走过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世界,培育和发展了独特的、广泛而深刻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失去了,精神命脉就会被切断。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国家不仅不可能发展,而且很可能上演历史悲剧。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领导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扬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现实相结合,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新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更好地建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型和创新发展。在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人们理解水平、时代条件和社会制度的限制和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过时或已成为糟粕。因此,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问题是坚持什么立场,采取什么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体现了我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正确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开关。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两创”政策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根据《纽约时报》的特点和要求,改造仍具有参考价值的内涵和旧的表达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活力;根据《纽约时报》的新进步,补充、扩大和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
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认真吸收思想精髓和文化精髓。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可以为国家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提炼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志,提炼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要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和谐、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观,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继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国文化和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发布关于民生的权威信息,欢迎关注县委、县政府唯一的官方公众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