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弘: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可达800万辆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稳定增长、促进消费的重要领域。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健康发展,不仅可以为中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以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基础。
3月,全国汽车市场掀起了优惠浪潮,东风本田、东风雪铁龙等燃料汽车在湖北开始“政府和企业推广”,然后奇瑞集团宣布开放100亿惠民购车季活动,雪佛兰在全国开展优惠补贴活动,吉利汽车向全国推出购置税减半补贴政策,北京汽车也开放限时优惠。
北京新闻贝壳金融在3月14日晚举行,“全国汽车公司的价格战能推动汽车消费‘马车’吗?”在视频云论坛上,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张洪表示,为了确保居民的收入,社会消费预期可以明确。与此同时,他判断,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可能达到800万辆。
张红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可能会持续发展,增长约30%-40%。狭义上说,中国乘用车产销可能达到23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可能达到800万-850万辆。
张宏判断,中国很可能成为第一个年产销量达到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国家。

热评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际范”
最近,装载2160辆新能源汽车的“海螺先锋”号滚装船从宁波舟山港驶往比利时。这是舟山港出口新能源汽车的最大批量外贸。欧洲汽车曾经出口到中国;现在,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不断攻城略地,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排名世界第三,2022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1月至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7万辆,同比增长62.8%。数据显示,目前欧洲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中国。汽车已成为中国出口业中“最漂亮的男孩”,一个接一个地迈上新台阶。在这条美丽的跳跃曲线背后,是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市场锤炼创造了“强”和“绿”两大领先优势。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质量和质量上都很强劲。目前,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产销量和保有量占世界50%以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经过扎实的积累,具有先发优势。一方面,产业链完善,电池、电机、电子控制“三电”系统供应链成熟度高;另一方面,整个行业创造了规模效益,在成本上优于外国制造商。根据麦肯锡的计算,中国纯电动汽车的续航价格比约为21公里/1万元,而国际汽车的续航价格比一般约为11公里/1万元。
在产业层面,传统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和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如今,国内外汽车产业的发展正经历从传统动力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了共享绿色未来的理念,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和积极的反馈。
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强,行业整体动能来自不断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通过技术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轨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过程。我国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掌握了关键技术和重要零部件制造能力,带动了产业链周边系统的发展壮大。如今,中国企业占全球十大动力电池销售企业的一半,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据彭博社网站报道,宁德时代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镍基电池更便宜、更稳定,受到许多跨国汽车公司的青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制造业强,发展信心充足。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启了足够的马力,将继续走出发展的“加速”。
(文字孔令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