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的风险有多大,为什么要控制回撤?必读
在基金投资中,很多人首先看收益,特别喜欢追逐短期高收益基金,对风险关注不够,导致基本收益长期落后于沪深300指数,远远失去部分股票基金指数,今天谈谈基金的风险。

一、基金的风险有多大?
过去3年
沪深300指数最大回撤34.8%,
主动股基指数回落33%;
约73%的偏股基金回撤超过30%;
大约1/3的基金回撤超过40%;
每三年就会遇到这样的回撤幅度(2008年,2012年,2015年,2018年,2022年)
过去10年
沪深300指数最大回落47%;
主动股基指数和偏股基金平均回撤超过50%;
约97%的偏股基金回撤超过30%;
约88%的偏股基金回撤超过40%;
约57%的偏股基金回撤超过50%;
数百只基金回撤超过60%;
芒格曾经说过,在投资生涯中经历两三次50%的下跌是正常的,但我们在过去的15年里遇到了两次(2008年和2015年),这似乎在未来打破了纪录。

二、高风险≠高收益
众所周知,要想获得高回报,就必须承担高风险,尤其是中短期。
但有时承担高风险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高风险≠以下是高回报的例子:
1)差基金的主要特点是回撤控制差
在最后一篇文章《好基金的特点是什么》中,有两只基金在过去十年中亏损,其他基金的收入也很低,严重失去了指数和平均水平,他们都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2)即使有风口加持,回撤仍然很重要
这是一只医疗行业基金,近年来占据了风口。在此期间,三年的表现非常出色,表现最高。然而,两次大撤退严重损害了它的活力。七年后,它仍然输给了类似的平均水平。
成立后不久,第一次遇到50%的回撤,4年后才回本,继续落后于同类平均(有多少人能忍?)。
第二次,凭借市场风口,领先于同类平均水平,但随后遭遇50%的回撤,再次落后于同类水平。这次回撤的收入直接从247%下降到80%(如此可疑);
是的,你说得对,51%的回撤直接将收入降低到167%,大部分利润已经回吐,如下图所示:

三、大回撤造成的伤害:
上述基金多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这次50%的大幅回调不仅落后于同类平均水平,而且将收益从159%降至39%。六年的收入几乎消失了。这次大幅回调对基金净值和持有经验都非常不利。
这只基金也是比较好的基金。成立近17年,最高收益达到1566%,之前流行了好几年。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它跟不上类似的基金。主要原因是它经历了两次大回撤。
其中,2015年回撤50%,收入直接从1182%下降到558%,收入低于624%。慢慢上升需要5年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等5年)。
不幸的是,刚刚恢复到早期高点不到一年,又遇到了46%的回调,收益从156%下降到927%,再次损失639%的收益。
这种过山车式的收入曲线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四、撤退背后:
你应该看过这样的数据:
亏30%涨42.8%回本;
亏损40%涨66.6%回本;
亏50%涨100%回本;
亏损60%涨150%回本;
由此可见,回撤越大,回报时间越长,损失和心理影响越大。收回损失后,这一波市场也进入中后期,进入高风险阶段,然后循环(如图5所示)。
假如一买就遭遇大回撤,也会很难过,这位在2015年、2021年入市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比如,今年3、4月份,很多朋友都很绝望。如果他们不能深入理解和预防,将来会比这更痛苦。
此外,随着我们投资年限的增加,资产回报率也越来越高。每次经历40%以上的大回撤,都会对整体资产回报造成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回撤本身的*10倍甚至更多。自2021年以来,我有着深刻的经验。
五、总结:
“投资有风险,进入市场需要谨慎”绝对不是口号。虽然大家进入市场都看到过,但真正了解风险的人并不多,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希望这篇文章能结合上一篇文章:“好基金的特点是什么?”能引起大家对风险的重视,减少回撤。
所谓:缺乏风险意识是最大的风险。如果你注意风险,并主动根据自己的风格进行一些预防和控制,你自然可以提前预防和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