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国企核心竞争力,今年改革的“亮点”是什么领域?|重点关注2023年全国两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琪、徐芸茜、北京报道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国有企业经济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告诉《中国时报》:“能源、国防军工、粮食、战略矿产资源、设备制造、检验检测、医疗卫生、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将是今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亮点”。”
处理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强调国有企业发展要坚持“两个不动摇”。
报告中提到,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不动摇”。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打破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地给予政策支持,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
切实落实“两个不动摇”。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国有企业经济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建立亲清政商关系。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不动摇”,即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多年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平衡发展、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仍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
吴刚梁告诉记者:“国有企业应消除与私营企业对立发展的概念,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确保供应链产业链,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此外,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努力处理国有企业的经济和社会责任关系。“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坚持分类改革。企业应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的作用,以市场化的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整合重组,完善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率、发展活力和动力。河南泽芙律师事务所主任傅健告诉《中国时报》记者。
同时,吴刚良还指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应积极、自愿地履行社会责任。如果是政府委托给商业等国有企业的政策业务,建议分账管理,单独评估,做好标准化补贴工作。
深化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中共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提高核心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年的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已经完成,但改革尚未结束。2023年,国有企业将重点优化重组,提高质量和效率,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吴刚梁告诉记者,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通过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促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核心功能,促进战略安全、产业领导、国计民生和公共服务。“能源、国防军工、粮食、战略矿产资源、设备制造、检验检测、医疗卫生、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将是今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亮点’。”
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也指出,提高核心竞争力应突出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关键词。以科技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为重点,加快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开辟从科技到企业、产业、经济的渠道;围绕“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加强精益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质量有效提高和数量合理增长;坚持培养和利用人才,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加强品牌管理,实现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此外,创新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刃”。傅健告诉记者:“首先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创新是历史进步的驱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关键,企业应以创新为首要任务;此外,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应不断深化与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