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古交丘陵山区的玉米高粱收获颇丰
10月24日,《山西晚报》记者获悉,古交市近日组织了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玉米、杂粮、丘陵山区膜侧播种技术有机旱作研究基地测量和生产会议。专家宣布,利用膜侧艺术机一体化技术种植的玉米和高粱收获颇丰!其中,玉米亩产615.2公斤,比露地栽培增产7.35%;高粱平均亩产520.14公斤,比露地栽培增产6.05%。
古交耕地面积20.8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7.66万亩,丘陵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5%以上。农业生产以旱为主,作物以玉米、杂粮为主。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整体机械化率、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迫切需要引进先进技术,突破生产瓶颈,利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古交吉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常年种植玉米、高粱、土豆、大豆和各种小谷物1000多亩。多年来,合作社与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合作,将高校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落地古交,引进科研力量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有机旱作农业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农用水密集效率、旱作良种、农业技术一体化创新、农业机械一体化、绿色循环发展、保护耕作、信息技术一体化,有效提高旱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古交市建立的丘陵山区膜侧播种艺术机一体化技术有机旱作科研示范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玉米、高粱、豆类甚至小杂粮的生产体系建设,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
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相关专家表示,在掌握有机干旱研究技术应用的实际产量的同时,根据玉米高粱品种、栽培管理措施和问题综合分析总结,使丘陵山粮食生产效率,帮助农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