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给大家科普下美国死亡谷之谜-北美死亡谷

美国死亡谷之谜

死亡谷当你看到这个名字,一定会感到毛骨悚然!的确,当今世界上有许多死亡之谷,其中最有名的号称“四大死亡之谷”,即前苏联、美国、意大利和印尼的四处死亡之谷。而在这之中,美国死亡谷最为出名,美国死亡谷国家公园是世界四大死亡谷之一,美国死亡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美国死亡谷之谜到底是什么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美国死亡谷国家公园探秘。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内华达山脉东侧,也有一条南北狭长的特大“死亡谷”,死亡谷位于美国加州的沙漠谷地,死亡谷长达225公里,宽度在6至26公里之间,低于海平面的面积共达1400多平方公里,最低处低于海平面85米,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也为北美洲最低、最干旱的地区。有“死火山口”、“干骨谷”和“葬礼山”等不祥的别称。

给大家科普下美国死亡谷之谜-北美死亡谷

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十分险竣。据记载,1949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因迷失方向而涉足其间,几乎全军覆灭.有几个人侥幸脱险爬出,之后不久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此后也曾经有多批探险人员前去揭谜,但多数也屡屡葬身谷中,至今未能査明死因。然而,科学家们从多次发生的死亡中发现了一个奥秘:这个地狱般的“死亡谷”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据调査统计,在这个地方大量繁衍着2百爹种鸟类,19种蛇,17种蜥蜴,还有1,500多头野驴在那里悠然自得,逍遥自在。至今,谁也弄不清为何这个鬼谷对人那么凶残,而对动物却如此宽容?

石块漂移之谜

除此之外,在美国死亡谷中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美国死亡谷里的石块是会移动的,被人们称为石块漂移之谜,在美国死亡谷的一片区域内,巨大的石块会自行缓慢的移动,而且还在干涸的湖床这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轨迹。

科学家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这个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由于风的作用,当风向东刮的时候,石头就被推着向东移;当风向北刮的时候,石头就被推着向北移。

再加上美国死亡谷晚上会非常的冷,白天又非常的热,如果夏雨时,雨水就会让地面变得又软又湿,加上风和低温,就在地面上结了一层冰,大风就更加能使很重的石头沿着冰面移动了。

除了美国死亡谷之外,其它还有三个著名的死亡谷,分别是前苏联死亡谷、意大利死亡谷和印尼死亡谷。

印尼死亡谷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个更奇异的“死亡谷”。在谷中共有6个大山洞,每个洞对人和动物的生命都有很大的威胁.每当人或动物从洞口前经过,就会被一种神奇的吸引力吸入洞内,逃脱不得。所以山洞里至今已堆满了狮子、老虎、野猪、鹿和人体的尸骸和白骨。山洞里何以会具有这种吸擒生灵的力量?被吸进去的人和动物是中毒致死还是饿死的,至今尚无法探索到其中的奥秘。

前苏联的死亡谷

前苏联的死亡之谷位于堪察加半岛克罗诺基山区,长约2千米,宽100〜300米。这个地区已有30多人无声无息地丧命。美国的死亡之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山中,长达250千米,宽6〜26千米。许多人在这个地方有进无出,神秘地死亡或失踪了。有趣的是,这儿却是鸟兽们的乐园,这个地区生活着大量的鸟兽,它们生活得悠然自得。意大利的死亡之谷共有两处,分别位于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与上述死亡之谷不同之处在于,这两个地方只危害飞禽走兽,而对人却没有威胁。印尼的死亡之谷位于爪哇岛上,在这儿一共有6处神秘的山洞,每个山洞都是一个“魔窟”。如果有人或动物胆敢靠近山洞,便会被一股强大的气流吸了进去,从此再无踪影!这些死亡之谷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人们正在探索之中。

意大利的死亡之谷

意大利那不勒斯市和瓦维尔诺湖交合部存个著名死亡谷。据科学家们的调查,该谷中发现的各种死于非命的飞禽走兽、大小动物尸骸已趄过4000只-头,它们的死,不是自相残杀,也非集体自尽,更非人为,是何根源,至今不明。更有意思的是,该谷杀伐禽兽,而对人则无加害之实。

大智网汇文章拓展问答:

美国死亡谷之谜视频?美国死亡谷之谜在线观看?美国死亡谷之谜百度云?中国死亡谷之谜?美国的死亡谷?美国死亡谷为什么叫死亡谷?世界死亡谷未解之谜?北美死亡谷?俄罗斯死亡谷之谜?美国死亡谷百科?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