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入学考试作文:叙事中的人称
人称视角简单来说就是你,我,他。第一人称是“我”“我们”,第二人称是“你”“你”,第三人称是“他”“他们”。除了文章主体的人称,一篇文章经常交替使用几个人称。

一、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是最常用的,小学刚开始写作文,就会写“今天,我去哪里玩,遇见了谁”。这个人称写起来很简单,但有点太常见了。事实上,当你写作时,你也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快递包裹,一本书,一条鲸鱼。例如,如果你想写一个家庭故事,这可能意味着快递员的父亲努力攒钱,给爱画画的女儿买了很多画笔。假如直接从平常的角度写故事,那就太平淡了,假如用第一人称,从包裹的角度来见证这份亲情,那就更有意思了。来看看:
文章一开始,快递包裹在快递车里一路跑来跑去,不满地抱怨道:“我揉了揉昨天受伤的肩膀,没有好气地听着。“当我听说快递员为了治疗母亲和女儿买她想要的画笔而努力工作赚钱时,包裹说了这样一段话:在烈日下,我感到内疚,看到他深色皮肤上晒伤的几块红色。原来他也有那么多烦恼,北漂青年,异乡异客,压力怎么可能不大呢?想到这一点,我对他的抱怨似乎突然释怀了。几句简单的包裹,让人知道快递员不容易,比平铺直叙更有感染力。
写女儿收到父亲的礼物,改成了第三人称:女孩抿着嘴,她大概猜到了父亲是怎么买这支笔的。她想象着早出晚归日益弯曲的背影,或者在计算折叠钞票时,因冻僵而颤抖的手。泪水落在父亲给她的信上,歪歪扭扭的字迹迅速开成一朵墨色的花。如果你仔细品尝这段话,你有没有发现第三人称讲故事的背后其实是“我”——一个包裹的眼神?然后,小作者用第一人称让包裹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躺在地上,慈爱地看着她,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众生,也许上帝没有时间平等地设定每个人的生活,也许很多人只是花光了所有的精力去生活。但只要亲近的人互相取暖,只要不放弃努力,生活会有多个出口吗?以包裹内心独白的形式指出文章的主题是否比直接讨论更友好?一个普通的主题,只是改变了叙述的人称,带来了很多新鲜感。

二、二人称
写叙事时,第二人称并不常用。第二人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与一个人面对面交谈或写信。人类教育版的九年级汉语教科书有一个作文题目叫做“与你相邻”,专门让学生练习第二人称写作。以下是一个例子:
在乐团排练的时候,我和你是邻居。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排练,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当我紧张的时候,看到你坚定而温暖的微笑会增加我的信心。在排练新曲目时,我们一起纠正音准,仔细听。表演时,你帮我整理衣服,我帮你化妆。有时候我们会一起感叹时光飞逝,悄悄称赞这一届的伙伴,偶尔也会担心初一的表现,提醒同学们纪律。合唱团和学习平衡并不容易,但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们害怕什么?
生活中这些平凡的小事,因为用了第二人称,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充满了强烈的感情。
此外,第二人称“你”是一个虚拟的手指,一个假设对象,所以当你使用这个人称时,你是非常自由的,甚至可以写一篇想象文章。例如,一篇以“怀疑”为主题的作文。一位小作者写了一篇题为《你想多了》的文章。作者设计了三种情况:一种是在生活的道路上,渴你看到春天,但因为怀疑它不够干净,放弃;第二种是遇到一朵美丽的花,渴望被你欣赏,但你转身离开,因为怀疑它的阴谋;第三种是遇到一只希望你爱的狗,你显然可以帮助它,但因为怀疑它有细菌,停止伸出手。最后,作者一个接一个地讲述了这三个故事的目的:游泳池没有毒药,花真的在传递美,可怜的狗只需要一块面包。作者还说:“也许你总是觉得困难,也许你觉得单身,也许你比别人累,所以,请面对简单的事情,不要怀疑,因为毕竟,往往对于真诚的帮助,鼓励赞美,和你可以很容易地完成请求,你只是想太多。最后,我意识到文章中的“你”指的是你、我和他——所有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用第一人称“我”,你只能讲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而用“你”,你可以讲一个属于每个人的故事,一个脱离具体事实,含蓄而有意义的故事,这是第二人称的美。
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看看如何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之间自由切换。这个练习讲述了小作者跳鞍马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选择:
老师让我们练习跳跃,以减少我们的恐惧。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跳跃,我更清楚地意识到跨越这个障碍的难度。我观察到,我心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我的怀疑也减弱了一点。怀疑本身其实是理性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比较,慢慢消失了。之后,每次尝试跳跃障碍,几乎都以成功告终。当你跳过心中的障碍,打破自我怀疑的障碍时,现实中的障碍是什么?
在这段话中,前几句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我”成功跳过鞍马的过程。最后一句话变成了第二人称,以“你”为对象。“当你跳过心中的障碍,打破自我怀疑的障碍,现实中的障碍是什么?“这句话脱离了跳鞍马本身的感受,但它理解了一个道理:“你”是指看到和听到这篇文章的人。这个名字也让你思考。一个“你”很容易升华文章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人称视角的变化确实值得一试。

三、第三人称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听到的睡前故事都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出发的文章,比如“以前有一个白雪公主,她有一头长长的黑发……”这个视角也可以被称为“上帝的视角”,也就是说,你不仅可以写白雪公主做了什么,还可以写女王的想法,还可以跳出故事,直接发表评论。这种人称视角,写起来不受限制,很自由,特别适合写故事。例如,如果你以“安静”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你可以写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情节冲突需要你自己设计。主题必须集中在他耳聋后,当世界安静时,你才能清楚地听到内心的声音。另一个例子是,写一篇名为“刷新”的文章,你可以虚构一个新青年,激励孔乙己刷新自己的想法。下面,看一段范文,感受一下。这是一篇题为“勤奋成功”的命题作文,讲述了美国篮球运动员科比的故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洛杉矶宁静的街道变成了繁华的街区,自行车也被奔驰汽车所取代。不变的是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还有手掌里拿着篮球的男人。每天早上,他都蒙住眼睛,一次又一次地跳起来,一个接一个地投篮,一步一步地奔跑。他从一个瘦弱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强壮的男人,从一个篮球爱好者,成长为一个世界著名的运动员,几乎没有进球失误。
在命题作文的框架下,用适当的故事来表达主题,给人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新鲜感。然后,作者将其切换为第二人称:
当你看着电视上漂亮的灌篮动作和高涨的欢呼声时,你有没有想过洛杉矶4:30凌晨有多少个?!
作者将其切换成第二人称点题,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之,在写叙事时,你可以尝试几个不同的人称视角。第一人称是最常用的,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你可以尝试从非生命体的角度创新写作;第二人称视角往往给人一种亲密感,点题更容易引起共鸣。此外,它还可以虚构地写作并写成新颖的想象文本;第三人称是一个通用的视角,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表达主题。
不同人称的写作角度各有优势,你可以根据它们的特点交错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