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创造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只要你看《蒙娜丽莎》,你就会被她的表情所迷惑,尤其是她的微笑,既高贵又迷人,令人兴奋,令人陶醉。她戴着黑纱,卷曲浓密的头发勾勒出明亮丰满的胸部。浅色背景衬托出深色衣服和面纱的轮廓,让人感觉到她的身体香味。那双直视的眼睛看透了你,这个微笑似乎是对生死带来的恐惧的蔑视和嘲笑。整个背景详细描绘了神奇的山脉和蜿蜒的河流。河流形成了一个湖泊。在镜子般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多孔的桥,连接着一条弯曲的道路。如此刻意的动态描绘,使整个画面呈现出惊人的宁静。
《蒙娜丽莎》
达芬奇是如何创造永恒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
事实上,在《圣安娜》和《施洗约翰》中,达芬奇也表达了类似而不同的神秘微笑,似乎越来越成熟。
《蒙娜丽莎》也被称为《乔孔多夫人》,因为原型是乔孔多夫人,创作于1509年,直到1516年才定稿。《圣安娜》于1508年至1510年完成,创作最早,定稿最早。《施洗约翰》于1513年至1516年完成,创作最新,与《蒙娜丽莎》同期定稿。
《圣安娜》
《施洗约翰》
这三幅画可能都是达芬奇送给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珍贵礼物,所以它们现在藏在卢浮宫。
1516年,达芬奇应法国国王的邀请移居法国,晚年在法国度过,受到了很高的礼遇。
他随身携带了三部非常珍贵的作品《蒙娜丽莎》、圣安娜和施洗约翰。这三幅画是达芬奇的私人收藏,所以它们不受交付期限的限制,所以这部作品经历了漫长的修改过程。在那些年里,达芬奇对油漆蒸馏过程的深入研究创造了一种绘画技巧,并应用于这三幅画中。
而且我们不妨把《圣安娜》和《施洗约翰》作为达芬奇完成《蒙娜丽莎》杰作的铺垫。
这三幅画中主人公的表情与微笑高度相似,各具特色
施洗约翰和蒙娜丽莎微笑相同,但意义不同,前者有启蒙和指导的力量;后者表现出叛逆的内在力量。圣安娜是耶稣妻子玛利亚的母亲,她的微笑包含了更多的母爱。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达芬奇”风格的微妙描述。
表情的表达需要衬托。达芬奇式的描绘实际上与素描高度相关。如果达芬奇的每一幅画都褪色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素描手稿。素描对明暗色调有很高的要求,可以使画面具有雕刻效果。涂料的层层覆盖仍然遵循素描的背景,因此人物画面就像出现在真实的月光下的梦幻场景。
作为一个商人的寡妇,蒙娜丽莎的原型乔孔多夫人原本是一个世俗的女人,但这幅画似乎让观众感受到了虔诚宗教信仰的穿透力。从这三幅画的创作关系中,我们似乎可以一窥达芬奇当时的创作心境。事实上,东西方艺术在最高点是相互关联的。事实上,我们也会发现同样神秘的“佛的微笑”在东方聪明的佛教造像艺术中。达芬奇无疑达到了古今中外艺术境界的最高峰。
蒙娜丽莎的背景与人物有着深刻的联系。浅色背景下的丽莎夫人的衣服、面纱和头发呈现出叠加的透明度,使整个人物呈现出一定的三维效果。据说达芬奇在创作《圣安娜》和《施洗约翰》之后就意识到了这种手法。这三幅画都是达芬奇用清漆覆盖了几千次的。不难看出,《圣安娜》和《蒙娜丽莎》的背景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据说《蒙娜丽莎》和《圣安娜》的背景是基于伦巴第的格里尼亚山脉。我们现在在这两幅画中看到的风景应该来自达芬奇反复素描后创作的结果。特别是《蒙娜丽莎》中的背景山,婉如创作之初被流水侵蚀而成的原始山顶,也真实而不真实。空间透视的渐变效果是完美的。
局部蒙娜丽莎
结合这三幅画的创作背景,我们会发现,我们不仅要崇拜达芬奇的天才,还要赞扬他严谨而不懈的创作态度。
似乎天才的背后真的是99分的汗水和一分的灵感。也许这一点的灵感会出现在很多人的一生中,但不幸的是,这99分的汗水确实是绝大多数人根本付不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