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结束后,苏联是如何恢复人口的?战前水平不到十年就恢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球国家的共同灾难。据统计,世界上有7000万人直接死于二战。
在这7000万中,苏联占2660万!
为了赢得战争,苏联死了一半以上的红军,战后人口锐减15%,几乎失去了一代年轻人。
二战中的苏军
为了恢复国内人口,苏联在战后对国内女性采取了非常不人道的方法,令人鄙视。几十年后,仍有人争论不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苏联用什么方法恢复人口?效果如何?是人权的丧失还是时代背景下的最后手段?

卫国战争死伤重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最激烈的战争是卫国战争,旨在保护国土,抵抗以法西斯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阵营。
1941年6月,德国开始入侵苏联。希特勒派出500多万军队,以列宁格勒为主要进攻场所,以小规模军队入侵基辅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以兵分三路的势头冲向苏联。
苏联一开始并没有预料到德国会如此激进,因为斯大林判断希特勒至少在解决英国问题后才会将枪口转移到苏联。
这导致苏联在战争爆发之初毫无准备。仅仅一天,苏联就损失了70多万红军士兵,1500架飞机被炸毁。
二战期间,德国武力充足,装备先进,苏联根本无法抗拒。战争爆发一个月后,苏联军队损失了200多万士兵!
苏联西线战场一度陷入深渊,斯大林只能派遣所有精锐部队到西线,并命令所有政府机关、工厂、学校等非战争机构转移到后面。
在苏德战场上,德国是一架无情的绞肉机,来了多少苏联士兵,死了多少!
如何抵抗?斯大林心里有计划,但他不敢告诉公众。
斯大林知道,当军事装备完全不占主导地位时,他没有机会从正面战场上击败德国。
然而,苏联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后方资源充足。只要能延缓德国的行军速度,拖入长期战争,苏联就能在德国后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赢得战争,这是苏联唯一的赢家方式!
怎么拖?用人命填!
只有一批又一批的士兵到前线,堆起生命的血肉之墙,才能拖延德军的脚步!
征兵!征兵!
当时苏联总人口1.7亿,与德国6000万相比,16岁的年轻人和成年男子被派往西线,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许多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军事训练的年轻人,为了凑够前线士兵的数量,匆匆赶到战场上。
他们手里只有一把破步枪和几发子弹,但为了保卫祖国,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向德军。
苏德战争
在推进苏联的五个月里,德国装甲部队占领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苏联有700万士兵死亡,坦克损失24万辆,飞机1.6万架。
苏联一路惨败,一路被杀,德国只损失了80多万人!
幸运的是,苏联军队逐渐站稳了脚跟,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真正实现了反击!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军队第一次击败德国军队,但结果并不好看。苏联的士兵数量是德国的两倍多!
这样的阵亡比,不是个例,而是出现在很多战场上,但至少,让苏联人看到了获胜的希望。
莫斯科保卫战
苏联恳求美国派遣美军援助苏德战场,但美军根本不屑一顾。
虽然他们有余力,但他们认为苏联目前还不到最危急的时候,只象征性地送去了一些援助物资。
苏联士兵只能苦苦支撑,以命换命,只是打了一场又一场战斗。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相继胜利后,德国精锐部队受伤,苏联终于看到了反击的机会。
斯大林大举反击旗帜,再次动员后方人参军。这一次,很多参军的士兵都是年轻人和女性,因为真正有战斗力的后方人并不多。
因此,有90万名女兵成为苏联前线的重要力量。
苏联女兵
远东地区有一批100万精锐部队,曾经用来抵抗日本人,都拉到了西线战场。
对斯大林来说,这次不成功就成仁了。收复失地!痛击纳粹!苏联人民开始将德国军队推向西方。
希特勒惊慌失措,因为他被苏联拉进了持久战,各种钢铁和石油储备都见底了。
你知道,苏联的石油产量几乎是德国的五倍。虽然德国掠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石油,但它仍然无法弥补军工厂的消费缺口。
耗尽了石油和前线部队,德国的战争机器终于停止了。
1945年5月,苏联正式宣布获胜,苏德战争结束,苏联收复了失去的土地。
但一旦成功万骨枯,战争胜利,国内形势并不乐观。
回顾中国,斯大林满目疮痍,青壮年男子死伤无数。
此外,战争还留下了许多卫生问题,战场上有大量未经处理的尸体,成为病毒和细菌滋生的温床。
战后很长一段时间,传染病和瘟疫肆虐,因病去世的苏联人并不少。
1947年,苏联进行了人口调查,发现苏联寡妇数量达到1000万,几乎都是牺牲士兵的寡妇。
斯大林选择了一种不人道的方法,因为劳动力稀缺,中国只有女性贫穷,如何恢复人口。
但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苏联的人口就超过了战前水平。

苏联依靠女性涅盘重生
将苏联人口恢复到顶峰的措施也很简单,即大大提高妇女的生育率。
当然,在一些注重人权的国家看来,这是在压榨妇女,把妇女当作纯粹的生育工具,但此时的苏联却别无选择。
战后,苏联迅速对女性做出了具体的部署,首先,她们修改了女性的婚姻和生育年龄,从18岁调整到16岁。
这意味着16岁的女孩将步入婚姻殿堂,开始结婚生子。
对于当时的苏联人来说,16岁应该还在上高中。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只是一个孩子,却要做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当时,许多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男人对这些未成年女性垂涎欲滴。
与此同时,苏联官员开始大力鼓励未成年妇女结婚生子。一些女孩响应号召,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岁甚至十几岁的男人。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妇女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然而,在这样的政策下,苏联的新生儿数量开始快速增长。
苏联也开始提供免费的医疗和教育,让那些培养孩子的妇女得到最好的医疗照顾。
大量新生儿接种疫苗,可在医院免费治疗,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率。
而且到了合适的年龄,可以免费送到公立学校。
在这方面,苏联对妇女和儿童也非常人道。
同时,为了补偿这些为国家生育做出贡献的妇女,苏联还授予这些妇女“英雄母亲”称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荣誉勋章。
经过这一套操作,随之而来的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可以顶半边天,这不仅仅是当时苏联的口号。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提到日本东施的风骚操作。
战后,日本也失去了大量人口。他们效仿苏联的行动,降低了妇女的结婚年龄。但他们并没有把年龄降到16岁,而是疯狂地把年龄降到13岁!
日本用军国主义洗脑小女孩,让她们愿意奉献自己的身体,嫁给能当父亲的男人生孩子。
13岁是初中女生的年龄!
日本实际上鼓励13岁的女孩生育,这是真正的反人类行为,完全把女性当作生育机器。
可见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他们不仅对外人无情,甚至对自己的人也无情,只能说是兽不如。
回到苏联,战后经济略有复苏后,为了进一步增加对生育能力的支持,后续出台了儿童补贴政策。
无论是婚后生育还是未婚生育,只要你的家庭已经抚养了三个以上的婴儿,你就可以从第四个孩子开始每月领取抚养费。
在孩子一岁到五岁的四年里,他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笔钱。这笔钱不足以让家庭发财,但它可以完全覆盖家庭的饮食费用。
而且,如果母亲还不到20岁,这个家庭生的孩子总能拿到这笔钱,拿到12岁!
在这样的补贴下,孩子的饮食、医疗、教育几乎都是免费的。只要父母多生孩子,培养孩子几乎没有成本。
这一政策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育意愿,苏联人口迅速增长。
要知道,1991年,苏联统计国内人口总额为2.86亿,这一时期社会的中流砥柱几乎都是卫国战争后十年内出生的。
当时美国只有2.46亿人,苏联比美国多了4000多万人。
当时,苏联可以与美国竞争,人口众多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许多著名的苏联科学家实际上是在那段时间出生的。
从苏联的经验可以看出,人口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人口,任何发展都是空谈。
那些在战后康复中付出代价的伟大女性也令人钦佩,她们为国家复兴付出了青春和健康。愿世界上没有战争,永远和平。
参考资料:
[1]赵学东。战后苏联人口出生率分析[J].1984(05)人口研究:51-55.
[2]侯文若。苏联人口研究:历程与论战[J].1986(04)人口与经济:5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