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鄂是简称在哪里?
鄂是湖北省的缩写。
湖北省,简称“湖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武汉省会。位于中国中部,东临安徽,西临重庆,西北临陕西,南临江西、湖南,北临河南。
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21′42″—07′50″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公里,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1.94%。共有12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
建置沿革
夏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达江汉地区。
商朝建立后,湖北将纳入商业地图。
西周时期,湖北出现了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国家逐渐统一在楚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年)后,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湖北大部分属于南县,西北、北、西南部分属于汉中县、南阳县、长沙县、黔中县、九江县。
在西汉时期(前-25年),湖北大部分属于荆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25-年),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县、武昌县、南县、宜都县、建平县、武陵县、长沙县、襄阳县、南阳县、南乡县、义阳县、魏兴县、新城县、上庸县等。
两晋(-年)期间,湖北大部分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县,开始侨置州、县、县。
南北朝(-年)期间,湖北主要属于南朝,仍有州、县、县、侨置州、县、县增多,变化频繁,建制混乱。
隋朝(-年)统一全国后,首先撤销侨置州、县、县,隋大业恢复三年(年)。
唐代(-年)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
五代十国时期(-年),湖北襄、均、房、随、营、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齐、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齐二州又回到了后周。江陵地区南平国(-年)建都江陵,根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代(-年),湖北中部有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包括鄂、复、峡、归诸州、江陵府、德安府、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占湖北大部分地区。
元代(-年),中国有3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今天在湖北,长江以南属于湖广行省(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包括武昌路、兴国路、汉阳府和归州。
明代(-年)初,湖北属湖广行省。后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
明制仍在清代(-年)初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