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孙玮及孙氏族人生事迹编辑
《孙玮:三印立朝廷》〈渭南日报2013-5-15〉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所谓传说:孙玮被埋在家乡后的某一年,一位穿着长袍和短外套的南方风水先生发现孙玮墓的风水特别好,于是他想偷风水。于是偷偷雕刻了一只大老鼠,背上背着七只小老鼠,写上咒语,装进锦盒带回南方。本该出七代尚书的孙家,可惜只有孙玮一代就结束了。当然,这个传说是不可信的。
传说中的“七代尚书一代背”是真的吗?这需要根据史志上关于孙玮和孙氏族人的事迹进行研究。
1、孙玮传记
据《渭南县志》(1987年版)载:﹝孙玮,字纯玉(1552~1624)明代官庄里(今官底)人。万历五年(1577)丁丑沈茂在学习榜上登上进士,然后被授行,并被选入兵科。他因弹劾宦官魏朝、郑如金、母病不服从而被贬为湖广桃源县主薄,然后迁至广东南雄府推官。万历二十三(1595)年起,历任兵部主事等职,七年七迁。万历三十年(1602)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期间,对首都辅矿监进行了疏奏;继前巡抚军垦田之后;推荐吕坤(后来成为明代著名学者)。当时沱沱河泛滥,下属劝他乘船躲避。他不听,指挥士兵与洪水搏斗,洪水到床前没有动摇。灾后多方救济,下属和人民称赞他的持重和爱民精神。
万历四十年(1612年),孙玮以兵部尚书掌都察院左都御史,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讳,不循私情,不受贿。有一次,他上疏指出了政事上的许多弊端,正在与天巡按御史荆养乔和提学御史熊廷璧相互攻击,朝廷计划只罢免荆养乔。根据法律规定,孙玮弹劾了两人,并受到同党的连章攻击。他上疏要求辞职回家。此时神宗一边挽留,一边除了两御史于都察院。孙玮仍上疏十余乞归,41年(1613)8月致仕告归。
70岁的孙玮在天启元年(1621)奉诏,任南京官部尚书。第二年改为北京(京)刑部尚书,未任,再升为北京(京)官部尚书,仍掌左都御史,皇帝赐他四代高职阴袭。这时,宦官魏忠贤掌权,朝政逐渐混乱。孙玮以母老乞归不允,忧愤成病。临死前一天,仍上疏熙宗:想治平,团结人心,人应勤学德,任贤辅,优容广言路,明断夺大权。并推荐刘一景、邹元标、周嘉谟、王纪、孙慎行、盛以弘等阁臣,请皇帝重用。孙玮死后,西宗派大臣代祭,差官监造坟墓护送棺材,赠送“太子太保”。后来魏忠贤斥孙玮为东林党人,矫旨为民。崇祯初年,仍追回原职,死后庄毅。﹞(作者注:孙玮于农历年1624年8月12日去世。)据《新续渭南县志》(乡贤志)记载:“…神宗尝说是以母病罢官者,因诏公主徐说:孝学孙玮。仕至吏部尚书,为阉党所忌,既卒,还劾其官。至思宗时,妻南氏伏阙陈情,始赠太保庄毅妍。”
2、孙氏族人和阴赠官职爵号
天启二年(1622)《陕西通志》(乾隆年间版),由于孙玮功伟,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熙宗给了他四代官职爵号。、新续渭南县志(清光绪十八年版),下同。
孙景阳见《陕西通志》“孙一诚送天府尹,曾孙玮送官方尚书”(作者注:志书中的“孙一正”误写为“孙一诚”,因为孙一正曾经是顺天府尹。在这里纠正一下。)
孙爵见《陕西通志》《新续渭南县志》
孙一诚见《陕西通志》《新续渭南县志》
孙启祯[玮子,以父兵部尚书荫]见《新续渭南县志》《陕西通志》
孙启见【玮子,父副都御渭南县志
孙启佐【魏子,以父右都御史阴】见537-538页《渭南县志》和《渭南县志新续》。
《陕西通志》《新续渭南县志》《陕西通志》《孙启稚【以伯父玮荫】
孙启裕见《陕西通志》、《新续渭南县志》、《陕西通志》
孙盛引【以祖玮官荫】见《陕西通志》《渭南县志新续》《陕西通志》
从上面可以看出,毫无疑问,孙玮族人的四代皇帝是被赋予的。但从族人分析可以看出,不可能是七代,而可能是一个四代直系曾祖、祖父、父子,包括孙玮,应该说是“一代尚书七人背”。
3、孙氏族人及生平事迹

(一).孙爵字天禄,一个正父。天生孝友有策略。命令司库,库有数百羡金。令罢去,爵怀金驰300英里,追赶。如果里面有怨恨,就会有爵质。爵士乐直截了当的利益,大家都突然。故里人重爵,他们会收敛和服务。《新渭南县志》。说明孙爵不贪非义之财,乐于行善。
(二).孙一正字格卿。游览二南先生。嘉靖进士。由户部主任逐渐晋升为山西副使,所访有声。于星,歼妖妇,授参政。时云朔多警,一正击民振武,卓有策略。后来是顺天府尹。振纲剔甲,部内肃清。政府楚人也会楚抚缺员。欲一正往,一正婉辞,病免。以冀用户劝说通刺涂。一正说:为什么免官会重复通刺耶?置之。性贞毅,不为威利所移,阿者远之。若溺于端人贞人缔交,恐后将忠于孝友。视侄若子处,婚党睦爱有情,其天性也是如此。﹞《新续渭南县志》﹝明嘉靖时期,孙一正、字格卿、进士。从户部主任到山西副使。在井兴任职时,他处死了兴妖作怪的巫婆。参政时,云、朔(今山西北部)两地骚动不安,他安抚人民,加强防范。后任顺天府(今北京市)尹整顿法律,惩治罪人。当时朝廷宰相是楚籍人,楚地巡抚无人敢任,朝廷派孙一正,孙亦婉言谢绝。因此,宰相以孙有病为借口罢免。有人劝他贿赂宰相,要求再任。他说,已经罢免了,为什么要这样笑呢?孙性格刚毅,鄙视金钱权贵。他对奉承的人,根本不与人交往;但与正派人交往,怕招待不周。﹞《陕西通志》.
(三).孙一诚字明卿,一正弟。弱冠为诸生,弃儒业,授潼关卫署指挥官。历管军政,以才命名。上官俾平疑狱,有贫子丹女约思成。富家子贿诚渝盟。一诚怒白其状,罪富家子,所以贤声益起。一诚守正多违俗,上官虽嘉之,但不能迁之也,遂归。日和父老子弟谈桑麻,逍遥为乐,真亲崇让,拯溺急贫,里面叫佛子。课子玮很严。魏以言语犯了权贵。一诚喜说:儿不负官,我复何恨?﹞《新续渭南县志》.
(四).孙成玉,一个长子。进士,授东光令,调翼城,提升水部主任。兴利祛除,以爱民为心。东光人祠。住在家里孝顺的朋友,接邻里厚厚的,外面温暖如玉,至于一切都是华事,可以不动念。﹞《新续渭南县志》﹝孙成玉,一正子。万历乙未进士授东光令,兴利祛。翼城,翼城民疲俗悍悍。均匀赋,慈爱有加。提拔水部主政,谨慎出纳,革积弊。以疲劳致病,卒。﹞陕西通志(贾志)。
此外,根据《康熙志》第五卷(知县)记载:“孙,陕西渭南人。由万历二十四年任。门绝苞,政兼宽猛。它的审编特别声称。住一年,调整翼城令。”
(五).孙珒﹝魏从兄。以生员例授予西安后卫镇抚。﹞《新续渭南县志》
(六).孙玻一正子。﹝诸生。孙玻妾张氏年十九,玻卒,泪不自胜。说:愿从侍倒下。家人的信。即使在它的夜晚,棺材侧经焉。玻璃,一个正子。﹞新续渭南县志(烈妇志)
(七).万历三十四年,孙启祥的丙午科(武科)“渭南人,总兵”
﹝孙启祥字吉甫,太保玮也是侄子。少习举子业。后中式武庭。以军功渐至延绥总镇营都司,举止优雅,作事安详,萧季馨、杜月章倚如左右手。因此,多幅画,一革营中宿弊,转抚中军参将复以功晋升总兵。启祥外温柔内刚方,见贪奉承的人,一句话也不说;而奖善里门,周贫济急待举火者不少于数十人。﹞(作者注:举火,意思是活着,维持生计。)《新续渭南县志》
(八).见《陕西通志》,孙悟【以子启祥赠指挥官】。
另外,《新续渭南县志》中载渭南人孙镶,光禄署丞孙㻍孙玮人是否不为人知,还有待考证。
根据上述孙氏族简历分析,孙一正和孙一诚不是那种追求名利、奉承的人,而是因为他们的气质而辞职。至于孙因病在家休养。孙伟的子孙后代都是阴袭封官。如果他们在学习和仕途上不出名,他们就不可能担任书记。因此,传说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4、孙氏一门三进士
在科举考试中,通过层层选拔进士第一,实在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明代制度“会试定于陈、徐、丑、未年。各直省乡试定于子、午、毛、酉年。”
三年大比,试诸生于直省,说乡试,中式为举人;第二年,试举人于京师,说会试,中式为贡生;天子亲策于廷,说殿试,名列第一、二、三甲。一甲三人,说状元、榜眼、探花,给进士和第二;二甲几个人,给进士出身;三甲几个人,给进士出身。
孙氏一门三进士,以孙玮德功至火,风表当代,德业与名同垂不朽。雁塔的名字,天地之间的第一流人。雁塔的名字是什么?不朽的时期也是如此。《明史列传》、故里的《陕西通志》和渭南凡辑各志都有名传。据《陕西通志》(选举志)记载,如下:
(1).19年(1540)嘉靖庚子科乡试举人:孙一正【渭南人,进士】;
三十二年嘉靖(1553)桂丑陈金榜进士:孙一正【渭南人,府尹】。
(2).万历元年(1573)桂酉科乡试举人:孙玮【渭南人,进士】;
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沈茂学榜进士:孙玮【渭南人,官部尚书】。
(3).万历十九年)辛毛科乡试举人:孙【渭南人,进士】;
乙未科朱之蕃进士,万历二十三年(1595):孙主事[渭南人,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