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近,美丽的周末去河北##河北文化旅游看图景##奋进新时代美丽的石家庄#
《水浒传》120回中,有18回提到了一个地方——大名府。杨志、索超、陆俊义、燕青等人都在大名府散步。《水浒传》描述了大名府,“城高地险,宽而浩深”;“人物极其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北宋大名府重要吗?太重要了!因为大名府是北宋五京之一,全称是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明府、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又称三大都市。此外,北京大明府与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并称四京。北宋北京大明府的存在水平如何?就像德国首都柏林一样,巨人城市包括慕尼黑、汉堡包、多特蒙德和法兰克福。北京大明府几乎相当于“南天王”慕尼黑。
说了半天,北京大名府在哪里?现在是邯郸市大名县东南地区。
春秋时期,大明府是卫国著名的五鹿城。晋朝灭魏(非战国魏),给将军毕万,所以这里叫“魏”。有时是魏郡,有时是魏州,是北方著名的军事重镇。隋朝杨帝开大运河。魏州有三个码头和八个渡口,这有利于水运。唐代,魏州成为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中心,经济非常发达。
安史大乱后的唐德宗时代,河北军阀和魏博节让田承思有一个侄子叫田悦,他自称魏王,把魏州改为大名府。五代战神、唐庄宗李在魏州当皇帝,然后灭梁主宰中原,尽管他四年后就死了。五代周太祖郭伟在大名府起兵,推翻昏君刘承佑,建立周朝。郭伟起兵时,留下一个人守卫大名府。这个人叫柴荣,郭伟养子。

五代以前,中原政权也有幽云十六州,有地理危险。然而,晋高祖石敬堂将十六州分给契丹后,中原没有危险可守,大名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契丹骑兵南下非常方便。宋代,契丹骑兵南下只能防止重兵驻扎在大名府。大名府堪称东京开封府的北门户。大名府要丢了,四面八方的开封没有危险可守。
宋仁宗庆历两年,公元1042年,契丹军准备南下“打草谷”,即武装抢劫,在幽州集结重兵。消息传到东京,北宋君臣们一直在讨论对策。许多部长认为契丹很强大,我们不能战斗,或者与契丹讨论,只是花更多的钱买一个安全。还有更独特的,说钱不能给。那怎么办?很简单:迁都逃跑。
这个荒谬的建议被首相吕夷简责骂,说我可以去,契丹也可以去,我们可以跑他们的骑兵吗?北方没有危险,一旦丢失,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宋仁宗问吕夷简该怎么办,吕夷简的态度是:永远不要迁都,动摇人民的心,寻求和平,损害国家的力量。唯一的计划是,只有强硬,契丹有狼牙棒,我们也想要狼牙棒,让敌人敬畏我们。
吕夷简曾在大名府当官,知道大名府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大名府控制着河朔,号称北门锁钥,守住大名,就能守住黄河防线,开封无忧无虑。吕夷建议宋仁宗在大名府建都,并告诉契丹人皇帝准备亲征,让他们切断不切实际的幻想。寇准几乎再世了,契丹南下禅渊,要不是寇准力排众议,北宋早就成了南宋。这件事很有名,吕夷简这次并不出名,但重要性并不逊色于寇准那次。若不是吕夷简,北宋又要卷铺盖溜之大吉了。
宋仁宗“听人劝,吃饱饭”。当年5月,他将名府提升为北京,并开始建设首都。据说北宋重点经营名府,契丹人真的打消了南侵的念头。
大明府只是北宋的首都。皇帝不会经常来这里,但没有人敢在北京大明府的问题上玩火。事实上,早在晋升到北京之前,宋朝就特别重视大明府。能来大明府当官的都是朝中一线的重要大臣。例如,寇准、王钦若、吕夷简、韩琦、欧阳修和宗泽。
然而,大明府离黄河太近了。明朝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黄河泛滥,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大明府,结束了大明府1000多年的历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明府故城一次性被淹没,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层,被认为是北宋最有价值的首都。大明府遗址正在开发和修复中,千年古城的宏伟魅力将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