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不读chu,这个姓有点冷
臭姓是稀有姓氏之一,有资料显示目前人数不足1000人。
它有三个源流,发音也不同:
臭姓的第一个来源是古代的祭祀活动。
《诗经》记载:“上天之载,无声无臭[xi]。”
古人认为浩瀚的宇宙是无声的,所以“臭”代表天空和星星,后来指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天狼星。
在中国古代,天狼星被称为井宿(西方称为双子座),也就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人认为井宿的明亮意味着世界的和平,如果黑暗意味着世界将动荡。
古代部落首领通过大祭司祭拜井宿。一些打算叛逆的人,包括大祭司本人,会暗中用井宿代表自己,称井宿为“皇帝”、“臭帝”。
大祭司的后人以“臭”为姓氏,发音为[f],是比较古老的姓氏之一。
臭姓的第二个来源是西周八卦理论的姬姓。

《易经》记载:“浔,为木,为风,为臭。”
“巽[xn]“臭”是八卦之一,代表风,指的是气味。
因为风无味,古人以“臭方”为代表“浔方”。
西周的一些宗室选择“浔”、“臭”是姓氏,发音是[xi]。
臭姓的第三个来源来自职业。
秦朝成立后,丞相李斯发明了小篆,又称秦篆,统一了当时混乱复杂的文字。
写小篆的工具叫“浔”,也叫“臭”。
解释说:“浔,具也。”
负责写小篆的专职官员叫“浔人”,也叫“臭人”,后裔以“浔”为代表、“篆”、“臭”是姓氏,发音是[xn]。
由于人口较少,臭姓未列入中国姓氏前2000位,其家族以江苏丹阳、湖北夷陵、湖北南郡(今属荆州)为郡望。
目前,臭姓多分布在武汉、枝江、陕西汉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