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吃饱了食堂的“一两”包子和“二两”饭吗?
两、中国独特的重量单位。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公制下,一两等于50克,而在旧的市制中,一斤162,一斤31.25克。
在餐厅里,“两”也是一个独特的计量单位。
北方吃包子,一两三个;江南卖生煎,一两四个;在饺子馆,一两个饺子通常有六七个…
但如果你真的想吃,你会发现无论是三个馒头、四个油炸饺子还是六个饺子,它们都远远超过50克。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用“一两”作为单位呢?
01“一两”到底有多少?
有一段话说:
有一次,一个外国学生去吃生煎。当他听到老板要几两个时,他拿出手机检查了一下。他发现一两个只有50克,所以他要了10两个。结果,他带了40个生煎。
一两包子是三个,一两生煎是四个,一两个饺子是六七个,全国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卖的,但这个“一两”到底有多重呢?
于是,我们买了馒头、生煎饺子,称了一下。
在北京的各大包子店,一般默认一两个包子是三个。
我们称了一下,发现三个包子的重量达到了189克,近四两克。
在苏州和上海,一两个生煎店一般都是四个,这个习惯也是在北京开的。
但是说了之后会发现四个生煎有201克,正好是四两克,还多了一克。
现在北京的饺子馆基本都是按份卖饺子,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有按“两”卖饺子的习惯,比如武汉,一两个饺子有六七个不等。
我们买了一个饺子,分别叫6个和7个。6个饺子129.1克,7个152.1克,22半到32个。
南京的锅贴也是两个卖的,一两五个。附近没有找到合适的锅贴店,就请南京的朋友给我买了一个,结果是251克,半斤。
看起来,无论是馒头、油炸、饺子还是锅贴,每两种食物实际上都远远超过50克,但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呢?
02“一两”从何而来?
目前,数据中有两种说法:为什么要用“两”作为主食的计量单位:
首先,我认为在过去,肉包是富人的食物。在江南,在宴会上,为了展示厨房的能力,馒头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大约一两个面包四个馒头,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协议。

第二,认为以“两”为计量单位,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制度有关。一两实际上是指一两干粮。
当时出去吃饭不仅要花钱,还要有粮票。钱是食物的价值,而粮票代表购买资格。
从现有的数据和逻辑来看,第二种说法更可靠。
因为不仅生煎、汤包等江南小吃会按两种销售,北方的馒头、西南的面条、各食堂的米饭也会按两种销售。
粮票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完全消失
另一点是,如果说“一两”远早于计划经济时代,晚清和中华民国应该有相应的记录,但没有关于油炸和汤包的记录。此外,今天,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都没有按两个计量销售的习惯。
因此,“一两”指的是一两干面粉。
一两面加水和面后,重量一般在70克到75克之间。
过去,有一些地方规定一两个饺子是7个。馅料蒸熟后,重量可达140克至150克。如果是煮熟的,重量会更重。
这和我们之前说的七个饺子的重量差不多。
虽然粮票已经取消这么多年了,但按“两”计量的习惯还是被使用了。
03除了带馅,还有什么东西会按两个卖?
主要是面条、米饭等主食。
最经典的是川渝地区。重庆人早上习惯来两两面,宜宾人更讲究。他们经常点三个一两面,分别是干拌、红汤和白汤。
同样,不管是一两还是二两,都是干面粉的重量。
川渝地区的面条多为碱性水面,又称“水面”。
一斤干面粉和成碱水面,一般加三两水,和好的面是一斤三两,650克,理论上,二两小面也是130克。
然而,据当地媒体报道,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重庆将有专门的工商人员到面馆称重。如果他们不够称重,他们将受到惩罚。随着时间的推移,面馆老板会选择更多的面条。现在,“二两面”比现实多得多。
有人做过实验,去几家面馆买二两生面回家,发现重量基本在180克到200克之间,远远超过理论上的二两-130克。
所以,如果在家做小面,按照“二两=100克面条”来做,肯定是吃不饱的。
一般来说,我们会在食堂看到更多的米饭,尤其是大学食堂。
不管是一两、二两还是三两,都是干米的重量,不然你不会觉得只有150克米饭打了三两满一大碗。
普通大米的生熟比一般为1:
2.3.一两米可以做成115克米饭,三两米可以做成345克米饭。当然,食堂阿姨颤抖的手后,很难说碗里的米饭有多重。
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遇到的可靠的减肥食谱或饮食指南中,给出的食物的重量通常是重量。否则,一两个熟米饭,无论女孩的胃口有多小,也会吃几口。
总之,“两”成为主食的计量单位,是我们生活中一个特殊时代留下的痕迹。这个时代近不近,远不远。但无论如何,吃饱饭的日子是幸福的。
声明:转载本文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纠正和删除。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