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鄂是哪个省的简称-湖北简称鄂,为何不是人们熟知的荆楚,背后原因耐人寻味

湖北简称鄂,为什么不是著名的荆楚,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缩写,蕴含着地域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

有些简称是独一无二的,生僻的,让人难以望文生义。

湖北省简称“鄂”就是一例。

很多人不确定“鄂”字的发音,甚至有人第一感觉就是代表鄂尔多斯。

在人们的印象中,湖北古属荆州,曾是楚国的核心区域,因此被称为“荆楚大地”,其文化习俗也被称为“荆风楚韵”。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湖北省的简称不是荆还是楚?

为什么不简称荆?

《尚书•禹贡记载:“荆及衡阳只有荆州”。

成为古九州之一的荆州之名。

以荆州命名,有句话说:当地多产一种落叶灌木,枝条柔韧,可编篮篮,果实可入药。

湖北省西北部有一座蜿蜒高耸的山脉,覆盖着灌木,因此被命名为荆山。

湖北省也有荆江,是长江中部从枝江到洞庭湖口的别称。

古人用“荆襄”一般指古荆州、襄阳郡地区。古九州中的“荆阳”(荆州、扬州)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千多年前,楚先王熊诠带领荆山人民劈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霸主。

楚文王时迁都于营(今荆州区纪南城),定都长达400多年。

所以有句话叫“荆山楚源”。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汉代荆州是十三刺史部之一;三国时期,荆州是群雄争鹿的地方;南北朝时期,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都以荆州为国都;宋代,今天湖北设荆湖北路,“湖北”之称始于此;

历史上,以“荆”字命名的是最大的行政区,如今湖北省大部分长期属于荆州辖区。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此外,古九州被称为省份,如河南省的“河南”和河北省的“河北”。

可见,用“荆”作为湖北省的缩写是相当合适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说反对的声音主要是:

首先,“荆”字的初衷代表了一种贬义:荆棘常与荆棘丛生,如荆棘,象征着坎坷和困难;“荆”字来自于战斗和惩罚。它指的是“鞭打囚犯的特殊分支”,也是一种刑具,如荆革、负荆请罪;它意味着贫穷和贫穷,如荆柴、荆门、荆室和荆钗裙布(荆枝是钗,粗布是裙子)。

二是行政区重合。

现在湖北省有一个地级市荆州市,如果湖北省再简称“荆”不合适。

为什么不简称楚?

楚国先后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统一南方诸国,逐鹿中原,疆域辽阔,威震天下。

春秋时期,晋楚百年争霸是主要的历史事件,因此有“楚材晋用”的成语;战国时期,楚国是秦国统一进程的强敌。

即使在秦末,以项羽为首的楚人集团也成为推翻强秦统治的中坚力量,“亡秦必楚”、“四面楚歌”成为著名的历史典故。

孙俪主演的热播剧《米月传》讲述了楚国公主米月嫁给秦国,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政治家和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

自古以来,荆、楚一般指楚、江汉流域甚至南方:“荆岑”指荆山,一般指楚国高山;“荆吴”指春秋时期的楚、吴,也指长江中下游;《诗经》•商颂中有“维女荆楚,居国南方”;“楚天”一般指南方天空。

楚国在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它与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等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

湖北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区,楚国的中心、祖陵和大部分文物都在这里。

千百年来,楚地和楚文化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

比如屈原创作的“楚辞”和“吴钩明如月,楚剑利如霜”、”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楚水逢乡雁,平陵回忆故园。”等等。

可见“楚”字很有文化韵味,比“荆”字更有霸气。

因此,在现实中,在湖北,除了车牌上的“鄂”外,“荆楚”在很多方面都被用来指代湖北。

比如荆山楚水,荆楚健儿,凤鸣楚天,著名的《楚天都市报》,人们也喜欢用“楚”命名等等。

与此同时,许多人认为,将湖北省的简称改为“楚”,更符合历史文化和现状,对湖北省的发展更具影响力和推动力。

2011年,湖北省工商联开展湖北商人招名活动,“楚商”高票当选。湖北省还每两年召开一次楚商大会。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主要在于:

第一,“楚”字的意思是贬义。

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楚”字:“丛木也。一日荆”。荆、楚均指枝条坚韧的灌木。

因此,“楚”字的初衷也指古代刑杖,如捶楚、楚掠、楚挞等。

它也有“痛苦”的含义,如痛苦、痛苦、悲伤等。

二是楚国疆域广阔,楚文化辐射范围广,难以点代面。

《战国策•楚策》: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海阳,南有洞庭,苍梧.位于5000英里处,北面有汾粕之塞和欢阳。”

楚国鼎盛时期的领土覆盖了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省,以及陕西、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和广东的一些地区。

楚文化辐射范围广,影响深远。

例如,楚国不仅仅是湖北省,陈(今河南省淮阳)、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等都曾是其国都。

鄂是哪个省的简称-湖北简称鄂,为何不是人们熟知的荆楚,背后原因耐人寻味

许多地方也有楚文化遗迹。例如,项羽故里的江苏宿迁正在弘扬“西楚文化”。岳麓书院的“只有楚才华,于斯为盛”牌匾是湖南文化的名片。

因此,有些人担心,如果湖北省被称为楚,它既不是唯一的,也会引起其他省份的反对和厌恶。

第三,“楚”地名文化早已在湖北失传。

随着楚国被秦国攻灭,带有“楚”字的地名在湖北逐渐消亡,在官方语言中更为罕见。

楚亡几千年来,“楚”字在湖北行政区划名称中鲜见,无论是路、道、州、节度使、布政使司、省、省、军、县、府、直隶厅、行政督察区、行政公署、县、区。

这说明楚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

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为什么不简称汉?

湖北与“汉”字有着深厚的渊源。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汇入湖北省长江;白居易的十首和答诗•和思归乐中有“汉水照天碧,楚山插云青”;湖北省江汉平原辽阔,是中国著名的粮食产区;隋朝在湖北有汉江县和汉阳县,宋朝有汉阳军(地方行政单位),元至清朝有汉阳府;民国时期,有汉口市,直辖国民政府,江汉行政公署成立于1947年底。

此外,还有以河流为简称的省份,如江西的“赣”(赣江)、湖南的“湘”(湘江)。

可见,以“汉”为湖北省缩写,似乎也很合适。

但笔者认为:

第一,“汉”的缩写适合武汉而不是湖北省。

流入武汉时,汉江汇入长江,因此武汉又称“江城”。

目前,江汉区、汉阳区、汉南区是省会武汉的市辖区。

如媒体经常报道“***来汉***”,武汉也常被称为“汉”。

此外,陕西省地级市汉中是汉江的发源地,曾有汉中县(包括湖北省西北部),也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因此,它也被称为“汉”,媒体经常报道“***到汉”。

当然,汉中只是一个地级市,不能与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竞争。

二是“汉”字意义广泛。

“汉”文化的深远影响衍生出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的汉人、汉族、汉服、汉字等深刻意义。

显然,“汉”字的覆盖面比“楚”字更广,湖北省承载不起。

为什么不简称营?

楚国曾定都于营(yng,今荆州市荆州区),长达400多年。

因此,英也代表楚国。比如“英人”指楚国人,有成语“英书燕说”。

《史记•楚家记载:“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东迁都寿春,命叫营。”

今天是安徽省寿县的寿春。

楚国迁都寿春后不忘故国,仍称国都为“英”,并将所居村改为“英”称号。

例如,在安徽省的一些地方,到目前为止,有一个带有“英”的地名。

可见,在地名方面,英比楚很幸运,传承了楚文化的香火余脉。

然而,英字相对罕见,类似于“楚”字,涵盖范围广。

为什么简称鄂?

湖北省简称“鄂”,作者在前文《湖北省简称鄂,历史悠久,也与炎帝、鳄鱼有关》中有详细说明。

古鄂文化,特别是“鄂”之地名得以传承,再加上“鄂”出现在官方称谓中,因此“鄂”就成了湖北省的简称。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地名承载着地域文化,一个省的缩写凝聚着丰富的内涵。

综上所述,对于各种争论,笔者认为:

首先,任何解释和说法都只是片面的。

汉字博大精深,字形、字义经过几千年的变化,不断演变,许多字既有褒义又有贬义,在于采纳者如何重视选择

比如有人认为“荆”字本意不好,其实有很多美好的含义。

比如荆山产美玉,据说楚国边和得普玉就在这里,也就是著名的“和氏璧”。因此,“荆普”比喻优秀的人才和未经任命的人才,“荆玉”比喻优秀的人才。

另一个例子是紫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洋紫荆花。

再比如有人认为“楚”覆盖面广,不应该简称一省。

然而,晋、秦也曾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跨越了今天的许多省份,但后来分别成为山西、陕西省的缩写。

其次,许多地名是传统和社会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为了吸引眼球和商业效益,急功近利,人为改变了一些地名,结果弄巧成拙。

第三,“鄂楚之争”不必入戏太深。

无论是北方、南方、中原、吴、楚、齐鲁等,还是楚文化的产物,这些历史文化概念实际上都相当模糊和广泛,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没有必要钻角,争夺英寸的土地。

武汉热干面

此外,一个省有两个缩写也是正常的。例如,四川省被称为四川或四川,云南省被称为云或云南。

事实上,在湖北,“地名用鄂、文化用楚”历史悠久,鄂、楚并存是客观事实,不需要内部攻击,消耗能量。

作为子孙后代,最重要的历史使命不是与过去斗争,而是如何继承文化遗产,弘扬历史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现实和未来。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