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三星是哪个国家的-三星,在中国还有戏吗

三星中国还有戏吗?

图/视觉中国

一年后,三星作为北京冬奥会的赞助商,高调回归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S23系列。

然而,新产品在中国的推广并不是很顺利。2月初,当三星发布S23系列时,它重申了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称在材料成本上升和相机升级的情况下,为了吸引消费者,“增加数量而不增加价格”。然而,在S23配置公布后,并不少数人抱怨“配置缩水,缺乏诚意”。

据媒体公开报道,三星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长期徘徊在1%。三星一再想回到中国市场,但效果并不好。目前,有消息称,三星将发布专门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高端手机,可能是一款名为W系列的折叠手机。从三星最近被业界称为“爆炸性雷声”的财务报告来看,三星重返中国市场的需求正变得更加迫切。

根据三星电子财务报告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为70.5万亿韩元,同比下降,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9%,4.3万亿韩元,其中半导体、芯片OEM业务、手机、家电业务收入和利润占主要收入的两倍,芯片业务利润下降高达97%。据业内人士分析,2022年消费电子行业全年低迷,包括三星在内的品牌纷纷进入股票替代增量的状态。

重返中国没有好牌

2月初,三星带着新旗舰S23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三星对GalaxyS23系列手机寄予厚望,三星像往常一样形容为“超级性能”,甚至业内也有“最强安卓”的声音。

该系列手机包括GalaxyS233、GalaxyS23Plus和GalaxyS23Ultra三个版本,全面搭载了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升级版,X3超大核心主频提升到3.36GHz,比普通版骁龙强。但即使处理性能大大提高,S23系列仍然引起消费者的争议。

“S23的配置没有S20高”,消费者甚至不如三年前发布的S20,很多关键指标都不如当年。尤其是内存8GB起步的现象,即使是起价1万元的GalaxyS23Ultra。这在国内安卓阵营中很少见到,国产手机1000元的内存起步可以达到12GB。

“三星没有资格涨价”,很多消费者这样评价,三星手机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布也没有溅起太多水花。相反,“三星新机区别对待中国用户”的消息传出,引发了一波“怨恨”。

在发布新机器时,三星还宣布,参与预购的用户将免费存储“升级杯”,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订购256GB手机,内存将免费升级为512GB,相当于享受100元的折扣。这项政策被三星称为“先锋计划”。然而,根据三星的官方网站,三星的政策主要针对德国、英国、法国、丹麦、新加波、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不包括中国。以三星S23Ultra为例 256GB版本售价8699元,12 512GB版价格达到10699元,不少中国消费者在了解政策后表示失望,并表示“与三星说再见”。

洛克资本研究员邓新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三星S23系列受到批评,如价格不低、诚意不足、硬件配置落后等。三星将新技术放在万元机型上,以苹果iPhone14ProMax为标杆,但此举更像是鸡蛋碰石头。此外,近年来,三星在中国市场逐渐“消失”,这一次,它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开放“先锋计划”的升级服务。这样,三星不仅技术做得不好,而且不重视中国消费者,给人一种感觉。

事实上,自2016年三星Note爆炸以来,三星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打下了一个大问号。去年,三星在北京冬奥会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成为赞助商,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此外,它还大胆邀请网络名人和梅尼耶担任发言人。然而,这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被称为“不脚踏实地”。

根据公开数据,三星在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份额长期徘徊在1%。

中国IDC高级分析师郭天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三星在中国市场份额稀缺的最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Note7爆炸和事后对中国市场的不同对待。随后,三星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迅速下降。再加上国内品牌的快速发展,产品在配置和服务上更适合当地市场,性价比更高。这样,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越来越边缘化。

业绩“爆雷”,芯片利润暴跌97%

回归中国市场似乎有很多挑战。更糟糕的是,三星的龙头业务——芯片业务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三星的收入主要由负责半导体和芯片OEM业务的DS业务集团、负责手机、家电等业务的DX业务集团、负责显示业务的SDC业务集团、负责汽车零部件的独立业务集团四个业务集团贡献。2022年第四季度,三星电子收入达到70.4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8%,其中营业利润为4.3万亿韩元,同比下降69%,创下近八年新低。

三星的半导体和芯片业务一直是龙头业务,占三星业务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包括存储、晶圆OEM和IC设计,但现在“爆炸”。数据显示,三星的半导体和芯片OEM业务在第四季度受到严重打击。本季度收入为20.07亿韩元,同比下降24%,利润为8.84万亿韩元,大幅下降97%。

电子创新网首席执行官张国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疫情初期,整个消费电子市场迎来了小爆发,如电脑、平板电脑等需求明显驱动,导致芯片等元器件需求旺盛,一度出现缺芯浪潮。

三星是哪个国家的-三星,在中国还有戏吗

根据第三方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26.3%,总计5950亿美元,其中三星市场份额第一。三星2021年收入创历史新高,为279.0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7.83%;营业利润为51.5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3.29%,其中DS业务集团营收近三分之一,达到94.1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9%。

然而,2022年消费电子产品的总体趋势呈下降趋势。张国斌指出,全年市场疲软,手机和电脑的出货量都大幅下降。三星的业绩受到行业下行趋势的拖累,尤其是半导体业务。

在财务报告中,三星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销售低迷、库存损失等。在存储方面,随着宏观经济问题的深化,消费者需求疲软,存储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销售和库存估值的重大损失。

张国斌强调:“一旦行业形势不好,存储芯片将立即降价,从而拖累整体业绩。”。三星曾以存储芯片为世界半导体领导者。存储芯片业务贡献带来的利润通常占三星总利润的50%左右,这是最大的利润来源。但现在由于价格波动,利润急剧下降。

此外,晶圆OEM也受到很大影响。对手台积电在行业下行趋势中表现较强,技术优势明显,2022年收入增长42.6%。

“高通888和8gen1两代芯片产品的翻转证明了三星在芯片OEM方面的技术仍需改进。”郭天祥指出,高通从8gen1开始全面转回台积电OEM,以及8gen2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都证明了台积电的优势。因此,从去年年底开始,安卓制造商的旗舰产品充分利用了高通芯片,只有一款使用了联发科旗舰芯片。此外,台积电一直独占苹果芯片的OEM,因此性能良好。

邓新涛还指出,芯片价格回调,库存未能释放,芯片技术3nm风雨小,产量低。与台积电相比,三星显然有更强的芯片制造技术。在高通5nm芯片订单纠纷中,三星的骁龙8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台积电的OEM骁龙。

长稳咨询董事长王长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些国内手机制造商专门与三星进行战略合作,在一定款式的手机中使用三星芯片,但随后逐渐被高通和联发科芯片所取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中,王长稳指出,国内手机制造商越来越接近高端方向,每个人都想抓住高通或联发芯片的推出。因此,三星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抢劫。

三星还能打半壁江山的“危险”吗?

除了半导体业务的拖累,三星的其他业务也很差。

消费电子业务占三星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在消费电子产品的下行趋势中,负责手机、家电等业务的DX业务集团第四季度收入为42.71万亿韩元,同比下降4%,利润同比下降。全年,业务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但利润也在下降。

更乐观的是,尽管三星在中国市场“沮丧”,但它在世界许多地方仍然很受欢迎。纵观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出货量第一的地位。据IDC报道,三星2022年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1.6%,较2021年略有增长1.6%。

“从竞争模式来看,海外智能手机市场不如国内激烈,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内部卷严重。在海外市场,三星的竞争对手很少,产品实力很好,可以有自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邓新涛指出。

然而,目前,三星主要在印度、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以低价占据份额。这导致了三星手机的整体销售,虽然中低端车型贡献最大,但在利润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

事实上,利润大幅下降的三星应该通过专注于高质量的零部件来加速扩张,而在中国和其他市场份额落后于苹果的国家。换句话说,三星剑指的是高端手机市场,旨在获得更大的利润率。

然而,试图突破高端市场并不容易。与苹果相比,三星等手机品牌在利润方面几乎没有竞争力。根据第三方调查数据,苹果在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大幅降温的情况下,占整体市场利润的85%。苹果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有明显优势。

邓新涛说,除了苹果,几乎所有的制造商都在使用Android系统,本质上很难制造出根本不同的产品,这对高端产品和苹果Pro系列没有好处。

王长稳认为,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普及迅速,增量市场有限。三星仍希望在国内市场增长,以促进业绩的提高。

“三星首先要关注中国用户的需求,全面改善软硬件和体验。”张国斌说,如果你想回到中国,三星必须解决中国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即使是新闻发布会也不会在中国举行”,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无聊。

邓新涛建议三星可以在中高端产品上大惊小怪,寻找突破口。三星应该表现出更高的诚意。推出的中高端车型不应使用1080p屏幕,而应全面更换25w慢速充电,同时增加电池寿命。在性价比方面,三星需要参考苹果低端车型和华为同类产品的价格,打造性价比高的高端爆炸性产品,重新获得市场份额,重新获得前粉丝。

然而,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受访者表示,上半年消费者的信心和需求仍难以显著改善。

2022年第四季度,负责显示屏的SDC业务集团收入9.31万亿元,同比下降3%,利润也下降。2017年三星收购美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成立独立业务集团后,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8%,是业绩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但业务量较小。

郭天祥指出,在消费电子行业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公认的下一个出路,手机制造商在系统、汽车和机器方面与传统汽车公司相比仍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无论是与汽车公司合作,还是直接汽车制造,都可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