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收 申万宏源证券周报(第29期)收到多张罚单 违反网上投资业务规定
监管新闻1.中国基金会协会:截至2月,中国共有138家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净资产26.34万亿
3月24日,中国基金会协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股权资产管理产品备案2月报》。2022年2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共备案私募股权资产管理产品666件,规模343.58亿元。
截至2022年2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16.31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较上月底增长2362.65亿元,环比增长1.47%。
此外,截至2022年2月底,证券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权管理业务832亿元;证券公司私募股权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权基金75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权管理业务420亿元;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权管理业务326亿元;期货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股权管理业务33亿元。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2月底,中国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8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国内基金管理公司93家;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上述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净资产总额为26.34万亿元。此外,2022年2月,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备案确认81件,新增备案规模710.26亿元。
其中,根据基础资产一级分类,本月债权产品新备案规模642.90亿元,未来经营收入产品新备案规模41.60亿元,REITS产品新备案规模25.76亿元,无其他产品备案。按基础资产二级分类,应收账款、融资租赁债权、小额贷款债权、购房尾款新增备案规模占月度备案产品新增备案规模的81.22%。
截至2022年2月底,截至2022年2月底,存续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227种,存续规模2178.80亿元。根据基础资产二级分类,应收账款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CMBS)、小额贷款债权、融资租赁债权、REITS、基础设施收费共计17946.46亿元,占总存续规模的82.37%(见图2)。其他类别的基础资产,如购房余额、经济适用房、基础设施公开发行REITS等,总规模为3.842.34亿元,占总规模的17.63%。与上个月相比,存续基础资产的分布和比例没有明显变化。
二、二。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
商业养老金融今年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记者从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获悉,最近正式批准的国家养老保险公司将重点发展养老保险、独家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计划等创新养老金融业务,努力满足人民多元化养老保障的需求。此外,养老金储蓄试点即将启动,主要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金计划试点正在准备中。
“国家养老保险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养老保险经营机构,将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建设。我们鼓励公司大胆创新业务运营、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养老金融试点项目。”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言人说。
据发言人介绍,2021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先后启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金融产品试点。总体而言,试点进展顺利,各方反应良好。
2021年6月,浙江省和重庆市六家保险公司开展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据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介绍,截至2022年2月底,试点公司累计承保7.18万份,累计保费4.72亿元,其中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1.2万余人。自2022年3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将扩大到全国,养老保险公司将被纳入试点。

在养老理财方面,2021年9月,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四家理财子公司开展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目前,许多试点产品已成功销售。
自2022年3月1日起,养老金融产品试点范围从“四机构”扩大到“十机构”。与此同时,外资控股的贝莱德建新金融公司也加入了试点项目,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相关产品。
此外,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言人透露,养老金储蓄试点即将启动,主要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金计划试点正在准备中。同时,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最近推出了一系列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养老保险机构建设,鼓励其参与养老金融改革,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供应,满足人民多元化养老金需求。
下一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继续有序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鼓励和支持银行保险机构根据人民养老需求,积极探索创新,推出更多元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优化管理机制,以新颖的业务、优质的服务、谨慎的管理,创造养老金融发展的新局面,增强人民的收益、幸福、安全感。
监管处罚1。申万宏源证券:申万宏源因展览行业不合规而收到多张监管罚单
3月22日,上海证监局官网发布事先通知申万宏源证券责令增加合规检查次数。
上海证券监督管理局在通知中表示,申万宏源与蚂蚁财富(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在线投资顾问业务,未独立进行适当性管理,未全面了解投资者,未获得客户地址、职业、财务状况、投资经验、诚信记录等信息,相关信息系统运行不在公司自身控制范围内,未保存客户信息、适当性管理及相关服务记录。
上海证券监督管理局责令沈万红自监督管理措施决定之日起1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内部合规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监督管理局提交合规检查报告。
沈万宏源证券时任项目负责人赵耀、时任执行委员会成员、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方庆利、时任首席信息官谢晨也被罚款。赵耀和方庆利被采取监督谈话措施,谢晨被发出警告信。
二、国海证券:因不勤勉尽责被罚款1800多万元
3月23日,国海证券发布公告,中国证监会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责令国海证券改正,并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798万元,并处60万元罚款。据了解,国海证券在青岛有一个营业部。数据显示,2021年国海证券主承销债券43家,同比减少13家。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的主要内容如下:根据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2005年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对山东胜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通集团)发行公司债券提供服务的国海证券进行了调查和审理,调查和审理已经结束。发现国海证券存在以下违法事实:
2016年1月27日,国海证券与盛通集团签订《承销协议》,国海证券担任盛通集团公开发行公司债券“16胜通01”、“16胜通03”、“17胜通01”的主承销商。2013年至2017年,盛通集团通过虚假购销业务、编制虚假财务账套、直接修改审计报告,总营业收入615.4亿元,总利润119.11亿元。扣除虚假利润后,盛通集团的年利润状况为亏损。上述行为导致盛通集团“16胜通01”、“16胜通03”、“17胜通01”的筹集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作为主承销商,国海证券出具的《核查意见》、《核查报告》和《承诺书》中与上述财务信息相关的内容存在虚假记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