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谣言侵权的法律依据和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发表言论的公共空间,公民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然而,有些人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随意发表侮辱性和有害的虚假言论。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一旦发生谣言侵权,损害比传统谣言侵权更严重。
本文探讨了个人遭遇网络谣言侵权后可以采用的法律依据和维权方式。
{h2}bfc01fd9ea9f2053adada
谣言通常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和未经证实的消息。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网络谣言传播渠道广泛,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每个网民都可以参与谣言的处理和传播;更令人困惑的是,在“图片和真相”的互联网上,谣言传播形式多样,通过“断章取义”、“花木”等虚假信息,更容易让人们相信。因此,网络谣言更具流传性和冲击力,能迅速引导或改变他人的认知,甚至控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网络谣言对人格利益的损害主要包括“侵犯姓名权”,即盗用或伪造姓名;“侵犯肖像权”是指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侵犯名誉权”是指发表攻击和诽谤他人文章的行为。目前,大多数网络谣言侵犯了名誉权,特别是公职人员的特殊身份,很容易成为一些网民和组织实施网络谣言侵权的对象。这些公职人员的谣言侵权行为不仅会抹黑个人清白,影响其政治前景,干扰组织人员工作,还会破坏一个地区、行业和领域良好的政治生态。此外,在网民与谣言“互动”的过程中,一些用户还通过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发布被侵权人的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等隐私,这将对个人隐私造成更严重的侵犯。

二、网络谣言侵权的特点
首先,网络侵权简单易行。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巨大的虚拟空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网络空间中从事任何活动都不需要与真实身份有关,行为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侵权,而无需具备深刻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内容传播范围广。借助无形的高速网络,网络谣言迅速扩大,影响广泛。一旦成为热点,流量就会立即爆炸,侵权行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恢复损失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第三,网络谣言侵权主体的复杂性和秘密性。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匿名或以任何名义参与网络活动。侵权主体的身份是隐藏的,涉及面广,包括出版商、转发商、复制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维权人通常很难找到侵权背后的人。

三、网络谣言维权法律依据
网络谣言侵权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互联网用户账户信息管理条例》等。在这些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有关部门、机构和互联网账户的法律责任。
互联网监管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用户账户信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规定,国家和地方网络信息部门负责对互联网用户账户信息的监督管理。依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管理的互联网用户注册和账户信息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互联网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用户账户信息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商利用网络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不真实,侵犯其声誉权的,有权要求媒体及时采取纠正或删除等必要措施。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方便的投诉报告入口,公布投诉报告方式,完善验收、筛选、处理、反馈机制,明确处理流程和反馈期限,及时处理用户和公众的投诉报告。
互联网账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措施,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遵守宪法法律、公共秩序、尊重社会道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使用网络侵犯他人声誉、隐私、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四、网络谣言侵权维权方法及案例
面对网络谣言的侵权行为,受害者往往需要及时删除侵权内容,消除侵权影响,然后通过诉讼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权利保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联系出版商删除侵权信息
被侵权人可以直接与发布侵权内容的网络账户持有人协商,说明事实及相关法律依据,要求其删除信息,防止不当信息进一步传播。
2.向商业网站平台报告
商业网站平台承担建立和维护良性互动平台秩序和保护用户权益的责任和义务。遇到网络侵权时,应通过商业网站平台的投诉/举报渠道敦促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迅速维护自身权益。目前,主要的网络平台已经开通了受害者的投诉渠道,并建立了相关的投诉规则。虽然受理投诉的渠道、方法、流程和要求不同,但操作相对简单。
3.向互联网监管部门报告
通过中、省、市三级网信办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例如,今日头条、抖音和微博总部位于北京,可以向北京的非法和不良信息报告平台投诉;小红皮书总部位于上海,可以向上海的互联网非法和不良信息报告中心投诉。具体报告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登录官方网站进行投诉和报告;致电互联网监管机构进行投诉和报告;通过向监管机构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投诉和报告。
4.诉讼或报警
互联网上过度宣传、披露他人隐私、肆意怀疑、极端甚至粗暴的语言侵犯了公民的个人权益。情节严重的,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报警、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法律手段保护其权利。
维权案例
公职人员王在调查过程中影响了张的利益,张有报复心理,在商业网站平台上发布帖子,通过肆意编造、夸大诬告愤怒,引起网民传播和负面评论,造成王的声誉损害,同时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事件发生后,王及时通过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报告中心和网络平台进行投诉和报告,列出了相关法律法规和虚假内容的依据,要求尽快删除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信息,提供发布侵权信息的主体,并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最后,帖子被及时删除,消除了不良影响,维护了公职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在“某家号”商业网站平台上举报的具体步骤。
1.用电脑或手机登录“某家号”网站主页,下拉到网页底部,点击“常见问题”按钮。
2.网页跳转到“某家号-常见问题”界面,再次下拉到界面底部,点击“投诉建议”按钮。
3.在投诉建议界面反馈类型中选择“侵权投诉”-“侵权删稿”,跳转到此类投诉信息填写界面。
4.填写投诉信息界面,填写举报信息。首先,选择网络谣言侵犯个人权利属性;其次,填写原帖子发布的网站地址;然后在投诉描述栏中简要描述其侵权事实。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填写:“我的王,你的网站上的帖子内容传播我的负面虚假信息,涉嫌侵犯我的名誉权,给我的精神和其他方面造成严重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商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请删除您的网站上的相关帖子。在证明材料中,可上传原帖截图、相关证据及对本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截图。最后,下载撤稿函模板,按要求填写并上传。
5.填写投诉信息界面,填写权利人信息,为代理人提供个人信息和委托材料。
6.投诉提交成功后,可以在[问题反馈]-[反馈历史]页面查看投诉处理状态和结果。
互联网不是一个法律之外的地方,每个网络用户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发生冲突和纠纷后,被侵权人应当拿起法律武器,主动依法报告和保护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各商业平台和网站还应积极履行主要职责,畅通报告渠道,积极接受和处理网络侵权报告,共同保护清晰的网络空间。(作者:西安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