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土地“严格管理”!五种情况下,土地承包权或收回!别粗心!
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有耕地面积19.18亿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5.50亿亩,高标准农田10多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土地“严管”
自三权分离口号提出以来,我们人民对土地的“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所有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对宅基地和耕地的控制相当严格,如农业用地、长期闲置或废弃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等。
涉及土地转让、使用和承包,国家现阶段实施了《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管理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约束了农民用地违规行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到土地管理和土地改革,我们必须提到中国农村土地采用的基本制度,即家庭承包责任制。据报道,一轮土地承包的开始时间约为1983年,约为15年,至1997年;第二轮承包的开始时间约为1997年,预计将于2027年左右到期。
根据国家政策部署,为稳定土地承包生产关系,继续促进大规模发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将再延长30年,即2057年到期。简单地说,农民和集体之间的土地合同关系将持续到2057年。在此期间,农民享有正常的土地合同经营权和土地合同经营权的转让权。
在五种情况下,土地承包权或收回
在第二轮承包期间,农民享有正常的土地承包和经营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地承包权不会被收回。据了解,在以下五种情况下,农村土地的承包权可能会被收回。

①农业用地用于非农业用地
耕地的性质属于农业用途。农民用于非农业用地的,如占用耕地、建房、建厂等;国家明确禁止永久基本农田植树造林。一旦核实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要求农民尽快复垦。农民拒不改正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收回农民的承包经营权。
②自愿有偿退出
土地自愿有偿退出是现阶段的试点改革措施。在试点农村地区,农民在城市有稳定的住房和工作,不再依靠农业生产赚取收入的,可以选择自愿有偿退出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集体收回重新分配。需要强调的是,自愿有偿退出是不可逆转的。农民一旦将承包权退还给发包人,再次获得承包地的概率几乎为0。
③长期闲置耕地,废弃耕地
国家实施土地承包制度的目的实际上非常简单,使农民有足够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以确保14亿人的粮食安全。但是,农民在收到土地管理部门的警告后,故意闲置甚至废弃耕地,无限期复垦的,国家或者集体经济组织有权按照政策收回土地承包权。
④“家庭户”消亡
如上所述,农村土地承包以家庭为单位,即同一家庭的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一旦“家庭”消亡,原承包土地就找不到人“继承”。在这种情况下,集体经济组织,即原发包人,有权收回土地承包权。
⑤依法征收土地
征地拆迁在农村地区也变得非常普遍。出于公共利益(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的需要,国家或地方可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征用土地,农民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样,农民获得赔偿,消除被征用土地的使用权和承包权。
土地承包权是农民最后的“营地”。如果他们在城里挣扎多年,没有多少积蓄,那么耕地就是农民晚年生活的保障。因此,农民必须注意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因长期废弃或非农业占用而超过损失。你说,这是事实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