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通过一揽子政策支持措施,重点解决新能源“建设”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作用,加快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深入挖掘需求响应潜力,促进新能源储存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全面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的高水平消耗,确保电力的可靠稳定供应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围绕新能源发展困难、堵塞、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建设新电力系统、深化“管道”改革等七个方面完善政策措施,为中国如期实现碳峰碳中和奠定了坚实的新能源发展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安装规模居世界第一,发电比例稳步增加,成本迅速下降,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渐显现。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网络接入和消费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实施方案》强调“先立后破,以立为先”,即通过一揽子政策支持措施,重点解决新能源“立”问题。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供应和供应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扩大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确保“立足”。截至4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29%。锚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实施计划从加快沙漠、戈壁、沙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农村振兴综合发展四个方面,提出新能源开发利用措施,促进全民参与共享发展。针对新能源规模快速扩大面临的土地资源不足,实施计划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开发用地海洋保障,通过明确土地管理政策,规范税收征收,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恢复新能源项目措施,促进解决限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土地困境。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将有效降低非技术成本,护送新能源的良好快速发展。
确保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确保“立得稳”。根据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应以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为基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后,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要加快建设适应新能源比例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水电扩建、抽水蓄能、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需求响应潜力,促进新能源储存的快速发展,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高水平消耗,确保电力可靠稳定供应。
推进新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确保“立得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相对完善、具有一定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以风电为例。通过高塔架、新材料应用、精准测风等技术创新,我国风电发电效率较10年前大幅提高,促进成本显著降低。未来,新能源需要加强创新驱动力,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全面实现无补贴甚至低价市场化发展。无论是促进高效太阳能电池、先进风电设备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关键基础材料、设备、部件技术升级,还是促进退役风电机组、光伏部件回收技术和新产业链发展,按照实施计划,实现绿色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国际水平,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能源的发展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建设总规模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总体发展和安全,坚持突破,总体规划,确保实施计划的有效性,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有效促进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的不断发展。(丁怡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