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济南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将突破1.4万亿元
齐鲁晚报记者余悦夏侯凤超级
4月19日上午,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济南市市长于海田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济南将聚集力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方面开辟新局面。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建设国家制造业优质发展试验区,建设智能经济强市,先进制造业占60%以上。努力扩大制造业规模,加快山东重工绿色智能制造业城、吉利智能新能源汽车厂、山钢新旧动能转型、华西生命健康产业园、齐鲁制药5000单元车间等重大项目建设,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超过1.4万亿元。
实施产业强基础工程,支持企业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培育首套(套)重大技术设备和关键部件30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千技改、千企转型”,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培育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伊莱特核电深海产业园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应用。积极发展现代都市产业。

“十大产业”看济南|数字赋能,现代产业乘风而上
济南以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未来驱动——
数字赋能,现代产业乘风而上
□本报记者申红段婷婷
王健刘飞跃
走进山东华伟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机器轰鸣,工人们精力充沛。这些看似忙碌的设备和人员被两个看不见的网络连接在一起。
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技术总监关家梁表示:“今年年初,我们通过确定性网络为企业建设数字工厂。”,孤立的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统一纳入信息系统,同时开放各部门的数字系统,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
“例如,在过去,如果企业想看到生产率,他们需要从生产管理系统中获取输出数据,然后从办公系统中获取工作时间数据,并手动计算。”关家梁介绍说,现在生产率等数据可以实时管理,发现问题可以尽快处理。
数字经济创新性高,渗透性强,覆盖面广,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通过数字工厂授权,企业设备利用效率提高了10%,核心产品投诉率降低了35%,人员效率提高了5%。
新旧碰撞,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交流与融合,正在奏响济南现代产业的精彩乐章。
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济南作为一座基础雄厚的老工业城市,在转型升级中经历了辉煌的过去和痛苦。2020年,一场规格、规模前所未有的动员大会拉开了济南“工业强市”的序幕。济南基于产业优势,建立了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设备、优质钢材与先进材料、生物医学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梳理出37条产业链和40个产业集群。目前,四大主导产业链集群的规模化发展正在上升,去年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
在高新区孙村地区的算谷工业园区,一、二期的开放地块已全部封顶,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到2025年,以算谷工业园和算谷科技园为核心载体的“中国算谷”将超过7000亿元,2030年将超过1万亿元,成为世界领先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济南前瞻性布局和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步飞跃。
今年2月23日,世界上第一个确定性网络在济南发布。6月30日,确定性网络完成2.0版部署,覆盖全省16个城市;目前,山东省数据中心使用的标准机架数量已超过24万个,济南占35.4%,居全省第一;济南已建成3.27万多个5G基站设施,位居全省第一;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率位居全国第四,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G商业城市、千兆城市、新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智能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网络汽车协调发展试点城市
在股票变化的同时,高起点规划和前瞻性布局正在为济南未来的发展铺平不断上升的阶梯。
7月27日12时12分,世界上第一颗低轨量子密钥分发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7月31日,山东微波电真空公司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生产线成功通过验收;8月18日,10名院士齐聚济南,吸引他们的是济南日益崛起的空间信息产业。。。自2019年以来,济南开始梦想“星海”。三年来,空天信息产业从一粒种子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产业链上聚集了200多家上下游企业。
济南除了空天信息外,还在区块链、量子通信、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轨道上,为未来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新的增长极。
数字赋能,动能澎湃。2021年,济南GDP突破万亿大关,工业支撑作用明显。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7753亿元。以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5093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6%、稳居全省第一。“从2018年到2021年,济南市工业营业收入连续三年跨越300亿台阶,从5192亿元增长到8336亿元。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吉佩德表示,“根据目前的情况,预计2025年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的目标将提前完成。”





















